一直以來,傳統大型SUV因車身長度普遍超過5米,轉彎半徑大多在5.5米以上,這也導致會在日常駕駛場景中頻繁遭遇尷尬的場景,比如地庫通行需多次倒車調整,稍有不慎便會剮蹭墻壁;又或者是窄路掉頭反復進退耗時耗力,讓不少新手司機心驚膽戰; 還有城市穿行時靈活性不足,錯失變道時機,擁堵中感覺“寸步難行”。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的難題,所以用戶對“大車靈活性”的需求日益迫切。而騰勢N9憑借4.65米的最小轉彎半徑,甚至小于A00級小車海鷗的4.95米轉彎半徑,以“易三方技術”為核心,徹底擊碎大型SUV“笨重”的刻板印象,讓5.2米車長的龐然大物擁有3米小車的靈巧操控感。
那么問題是,騰勢N9如何實現“大車拐小彎”的呢?
首先是易三方技術:讓車輛擁有四輪協同的“黑科技”加上騰勢N9搭載的比亞迪自研的易三方技術平臺,通過后輪雙電機獨立驅動+后輪轉向±20°調節,實現了四大核心功能:
反向偏轉:后輪與前輪反向轉動,減少轉彎半徑1.48米,轉向能力提升24.3%;
圓規掉頭:雙電機差速控制,原地360°轉向,狹窄空間“一把過”;
智能蟹行:四輪同步斜向15°移動,輕松應對極限車位;
動態穩定:高速爆胎不失控,麋鹿測試85.7km/h,安全性遠超同級。
有了這些技術的加持下我們再看看它的實測情況,比如騰勢N9在畫8字挑戰中的“唯一滿分”
在現場測試的五款熱門大型SUV中(問界M9、理想L9、奔馳GLS、攬勝、騰勢N9),在固定方框得畫8字測試**中,僅騰勢N9全程未壓線:
測試結果得出奔馳GLS這轉彎半徑為5.46米、攬勝長軸版轉彎半徑為5.77米、問界M9轉彎半徑<5.8米、理想L9轉彎半徑6.15米,并且需多次調整; 由此可見,騰勢N9的靈活性與A0級轎車無異,顛覆“車長=笨拙”的認知。
小轉彎半徑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讓我們在城市通勤時狹窄路況更加從容,地庫也無需倒車,避免剮蹭風險;窄路掉頭用后輪轉向+電機協同,減少道路占用。騰勢N9除了好開,在家庭出行時也能給到更棒的動態舒適度。
云輦-A懸架智能調節車身高度,顛簸路段過濾震動,過彎側傾減少50%;
6座空間+娛樂系統還有3125mm軸距+吸頂屏+零重力座椅,靜態舒適與動態靈活兼得。
925馬力動力:零百加速3.9秒,饋電油耗6.3L/100km,兼顧性能與經濟性。
騰勢N9如此小的轉彎半徑,給了整個行業一個啟示,轉彎半徑應該成為豪華車輛的新標準,之前傳統豪華品牌比較依賴機械調校,但智能化與電驅技術的缺失使其靈活性落后。騰勢N9的突破印證:中國品牌以電驅協同、四輪轉向等技術,解決大型SUV結構性痛點;消費者從“冰箱彩電”的靜態享受,轉向“靈活駕駛”的動態舒適。
正如網友評價:“開騰勢N9像操控一輛小車,但坐進去卻是頭等艙的體驗。”
讓大車告別笨重,騰勢N9大車拐小彎的背后,不僅是技術領先,更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在電動車時代,“靈活”才是豪華SUV的終極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