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以古鑒今
古人云“一方水土養一方詩魂”,好山好水不僅養人,更能催生詩情。
而在中國,從鐘靈毓秀的山水到底蘊深厚的古城,每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都像個孵化基地一樣,孕育了無數名垂青史的大詩人。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古代十大尤其能出詩人的“文學圣地”,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上榜!
(由于歷史考證原因,有許多詩人的家鄉歸屬都有爭議,本文所采用僅代表其中一種說法。)
第十名:甘肅——大漠孤煙里的邊塞詩“豪橫擔當”
甘肅的詩意,寫在河西走廊的風沙里,刻在敦煌石窟的壁畫上,更融在每聲羌笛的嗚咽中。
作為“絲綢之路核心帶”,這里的戈壁、雪山、關隘天生具有豪邁氣場,孕育了中國最硬核的邊塞詩派,讓“黃沙百戰”“春風不度”成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甘肅代表詩人:
王昌齡(蘭州人):
他是邊塞詩的“扛把子”,曾在甘肅寫下“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把遼闊戈壁變成詩的戰場。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短短14字喊出將士的鋼鐵意志,至今仍是不少熱血青年的個性簽名。他的詩像甘肅的風沙一樣剛勁,連李白都稱他“七絕圣手”。
岑參(湖北江陵人,多次出使甘肅):
別人寫邊塞靠想象,他靠真實體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寒冬寫成浪漫童話;看到將士思鄉,他又寫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讓人看完不免淚下。
第九名:安徽——徽墨宣紙里的詩壇
徽州的白墻黛瓦是天然的詩畫背景,青石板路上的每道車轍都像平仄韻腳。這里雖非傳統詩壇中心,卻總能冒出“黑馬詩人”:
建安文學在此發軔,宋詩革新在此萌芽,連徽商的酒桌上都飄著詩句,把商業智慧與文人雅趣釀成了獨特的詩風。
安徽代表詩人:
曹操(亳州人):
作為“建安文學帶頭大哥”,他在亳州寫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把亂世梟雄的胸襟融進四言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是晚年勵志教科書,連詩風都像他的政治手腕一樣剛硬。
不僅如此,他和兒子曹丕、曹植組成了“建安三曹”,直接撐起了漢末詩壇的半邊天,杜甫夸的“建安骨”,源頭就在安徽。
梅堯臣(宣城人):
他是宋詩革新的“幕后推手”,專愛從平凡生活里挖詩意。在宣城看到農民插秧,他寫下“田中事耕桑,不厭早與晚”;路過山村,又捕捉“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的野趣。
梅堯臣的詩像徽墨一樣淡雅,卻影響了歐陽修、蘇軾等大咖,被稱為“宋詩開山鼻祖”。
第八名:湖北——長江邊的楚韻詩魂
長江在湖北拐了個彎,也把詩魂留在了這片“千湖之省”。
這里是楚辭的故鄉,屈原在此種下浪漫主義的根;于此產生的唐詩更是數不勝數,黃鶴樓、赤壁等景點催生無數傳世名作,連江水的奔涌都帶著平仄的韻律。
湖北代表詩人:
屈原(宜昌秭歸人):
他是中國浪漫主義的“老祖宗”,在宜昌的山水間構思《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用香草美人比喻高潔品格;被流放時途經湖北各地,寫下《九歌》《天問》等神作,連投江殉國前都在寫《懷沙》,把愛國情懷刻進了長江的浪花里。
孟浩然(襄陽人):
襄陽的山水養出了孟浩然的“佛系詩風”,一句“春眠不覺曉”全國人都背得上來,把昂揚春天寫成了慵懶的搖籃曲;“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又展現襄陽的壯闊,動靜之間盡顯山水詩的魅力。
除了文筆,他在政治上還能力出色,但拒絕了唐玄宗的征召,寧愿在襄陽“坐觀垂釣者”,把歸隱活出了儀式感。
第七名:山東——孔孟之鄉的“詩壇剛柔雙杰”
齊魯大地的詩風像泰山一樣剛健,如黃河一樣磅礴,卻又不失細膩。這里既有“捐軀赴國難”的慷慨,也有“知否知否”的溫柔,剛柔并濟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獨特的“大丈夫”與“奇女子”。
山東代表詩人:
李清照(濟南章丘人):
濟南的泉水滋養了她的靈秀,卻也賦予她不輸男兒的剛勁。她少女時在大明湖寫“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婚后與趙明誠“賭書消得潑茶香”,別有一番風味。
北宋國破后,李清照流落江南,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震碎封建枷鎖,連詞風都從“婉約”變“豪放”,堪稱“山東大女主”。
辛棄疾(濟南歷城人):
他是“文能填詞,武能殺敵”的狠人,年輕時在山東組建“飛虎軍”,50人突襲敵營生擒叛徒;中年被貶江西,寫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把戰場豪情融進詞里。
晚年,這位豪情詩人又在鉛山寫下“眾里尋他千百度”,盡顯細膩柔情,600多首詞首首文筆深厚,撐起了豪放詞半壁江山。
第六名:山西——表里山河的“詩壇隱形巨頭”
太行山的雄渾與汾河水的靈秀,在山西碰撞出獨特的詩風。這里是“詩畫雙絕”王維的祖籍地,“孤獨美學”柳宗元的故鄉,更有元好問在忻州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讓山西成為連接唐宋與金元的詩壇樞紐。
山西代表詩人:
王維(運城永濟人):
王維被稱為“詩佛”,把終南山的禪意寫成“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定格甘肅邊塞。
作為“詩畫雙絕”的代表,蘇軾夸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連他的輞川別業(陜西)都帶著山西人對山水的細膩感悟。
柳宗元(運城永濟人):
永濟的山水賦予他“孤高”氣質,被貶永州后寫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用極簡筆墨勾勒出天地寂寥;“永州八記”把山水游記寫成詩,“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風格,像山西的陳醋一樣醇厚濃烈,影響了后世無數文人。
元好問(忻州人):
元好問是金末元初的詩壇“定海神針”,他在忻州寫下“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道破愛情的終極答案;目睹戰亂后,“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記錄民生疾苦,詩風從婉約轉向悲壯,堪稱“山西的杜甫”。
第五名:江西——山水詩派的學霸
江西的山水藏著兩股勁兒:廬山的云霧養出飄逸詩心,井岡山的翠竹育就剛硬詩骨。這里是“江西詩派”發源地,唐宋八大家占三席,更有陶淵明開啟田園詩傳統,讓山水與人文在此完美融合。
江西代表詩人:
黃庭堅(九江修水人):
修水的靈山秀水孕育了他的“技術流”詩風,“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前半句是爽朗的場景,后半句秒變回憶瞬間,承接順暢。
被貶黃州時,黃庭堅一首“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把逆境輕輕帶過,就連蘇軾都服他“超軼絕塵”。
王安石(撫州臨川人):
臨川的文風讓他“文能寫詩,武能治國”?!按猴L又綠江南岸”煉字成經典,“不畏浮云遮望眼”盡顯改革家胸襟。
王安石當宰相時推行變法,被貶后寫“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把政治智慧與詩意生活平衡得恰到好處,堪稱詩壇一大傳奇。
第四名:浙江——吳越煙霞中的“詩壇文藝青年”
浙江的詩意是西湖的漣漪、蘭亭的曲水、雁蕩山的云霧,更是文人雅集的詩酒風流。這里開創了山水詩派,孕育了中國最高產詩人,宋代以后浙江詩社遍地,只要肚子里有墨水,就都能在西子湖畔辦個小興趣詩社。
浙江代表詩人:
陸游(紹興山陰人):
紹興的黃酒與鑒湖水,把他釀成了“詩壇卷王”。陸游一生寫了9300+首詩,從“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江南細膩,到“鐵馬冰河入夢來,將軍白發征夫淚”的家國豪情,人生就是一部詩史。
他筆下最動人的當屬在沈園遇見前妻唐婉,寫下“紅酥手,黃縢酒”的凄美愛情,85歲臨終仍念“王師北定中原日”。
謝靈運(紹興人):
作為山水詩派“開山祖師”,謝靈運把浙江山水變成了“詩的教科書”。
他在溫州永嘉“登池上樓”寫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為了爬山方便還發明了“謝公屐”(古代登山鞋),文理兩不誤,直接影響了王維、孟浩然的詩風。
第三名:江蘇——水巷橋頭的“詩畫江南代言人”
江蘇的詩意藏在蘇州園林的漏窗里,揚州瘦西湖的畫舫上,南京秦淮河的燈影中。這里是“溫柔派”詩壇的主場,從婉約詞到文人畫,連落花流水都能變成詩句的平仄。
江蘇代表詩人:
李煜(南唐,定都南京):
南京的帝王氣與江南的柔美,碰撞出了李煜這位“千古詞帝”。他當皇帝時寫“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被俘后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亡國之痛唱成絕響,詞風隨人生從奢靡到悲涼,每首都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
秦觀(揚州高郵人):
高郵的湖光山色養出了他的“細膩體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寫盡異地戀的無奈與堅定;“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把失戀的酸寫成藝術品,連蘇軾都夸他“有屈宋之才”,是婉約派當之無愧的“情感細膩擔當”。
第二名:四川——巴山蜀水的“詩壇腦洞王者”
四川的奇山異水像個“詩人培養皿”:峨眉的佛光、青城的道觀、成都的茶館,處處都是靈感源泉。這里的詩人要么“腦洞大開”,要么“情懷滿格”,隨便一句詩都能讓人拍案叫絕。
四川代表詩人:
李白(綿陽江油人,一說為中亞人):
江油的山水給了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蜀道的險峻催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想象。
李白在長安“天子呼來不上船”,在廬山“飛流直下三千尺”,把四川人的豪邁與浪漫帶到了詩壇巔峰,連杜甫都追著他寫了15首“李白詩”。
蘇軾(眉州眉山人):
眉山的文脈讓他成了詩壇的全能型選手,蘇軾寫詩有“大江東去”,做菜有東坡肉,當官還修筑蘇堤。
蘇軾被貶黃州時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把豁達刻進四川基因;在海南流放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把倒霉日子過成了詩,堪稱一代清醒之人。
第一名:河南——中原沃土的詩壇大哥
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區,河南的詩史從《詩經》就開始了,每片土地都踩著歷史的韻腳。這里是詩人量產之地,單唐代就走出350+詩人,占《全唐詩》六分之一,更有“詩圣”“詩魔”“小李杜”等頂級詩人從這里走出,詩壇的第一把交椅,非這里莫屬。
河南代表詩人:
杜甫(鄭州鞏義人):
鞏義的黃河水與嵩山魂,孕育了“詩圣”的悲憫情懷。早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少年意氣,中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現實鋒芒,晚年“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人間大愛。
杜甫的詩是行走的“唐代紀錄片”,《登高》《三吏三別》至今都還是語文課本的經典篇目。
白居易(鄭州新鄭人):
新鄭的麥田與洛陽的牡丹,塑造了他的親民詩風。寫《長恨歌》把帝王愛情寫得家喻戶曉,作《賣炭翁》為底層百姓發聲。
不僅如此,他還發明了詩歌的“老嫗能解”體,寫完詩先念給老奶奶聽,聽不懂就改,難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火了1200年,從唐朝紅到了今天。
互動一下:
您的家鄉有哪些著名詩人?甘肅的豪邁、山西的厚重、四川的奔放……你最愛哪款詩風?點贊收藏,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家鄉詩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