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882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在全球化競爭加劇、技術變革加速的背景下,“政府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也是最近各地區都在抓“招服一體化”的動因。這種“招服一體化”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營商環境的優化上,更深刻影響著產業升級、創新生態構建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塑。
在此背景下,把“企業服務”作為招商的核心抓手,能夠顯著提升區域吸引力,實現從“政策招商”向“服務招商”的進階。在此,筆者結合國內部分地區的做法和近期咨詢體會,介紹分享幾個“利用數智工具-提供企業服務-賦能招商落地”的成功案例及實操策略。
策略一:精準匹配
構建“精準需求畫像+靶向服務包”的匹配體系
積極開展企業需求智能診斷工作,如開發“招商服務雷達系統”,通過AI分析企業公開數據(如專利、招聘信息、供應鏈布局),預判其擴張需求。
案例:蘇州工業園利用“AI招商引擎”提前識別某半導體企業擴產需求,針對性提供潔凈廠房定制服務,促成10億美元項目落地。
這個案例的關鍵第一步就是:精準識別半導體企業擴產需求。
首先“AI招商引擎”通過“靶向監測指標”中的“設備采購信號”分項,抓取到目標企業向ASML追加訂購5臺EUV光刻機(單價超1.2億美元),結合其現有產能利用率達95%,預判需新增3萬片/月晶圓產能;其次通過“人才儲備動向”分項,獲取企業官網招聘信息顯示,潔凈室工程師崗位數量環比激增200%,且職位要求中新增“12英寸晶圓廠建設經驗”;最后通過“供應鏈重構跡象”分項,獲悉該企業關鍵供應商(如日本信越化學)在蘇州保稅區的倉儲面積擴大30%,預示就近配套需求上升。
其次“AI招商引擎”通過“需求驗證機制”中的“智能訪談機器人”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分析企業高管公開演講內容。例如,CEO在SEMICONChina提及“計劃在中國增加先進制程投資”,觸發系統預警;同時采用“產業鏈交叉驗證”方式,得到當地設備商反饋,該企業要求將交貨周期從180天壓縮至90天,側面印證擴產緊迫性。
復盤“10億美元項目落地關鍵第一步”的時間節點為:
2022年Q3:AI招商引擎首次預警企業擴產意向;
2022年Q4:蘇州招商團隊主動接洽,提供《定制化落地方案》(含廠房設計圖、環評預審報告等);
2023年Q1:企業考察團實地驗證,確認廠房規格完全匹配28nm以下制程要求。
該項目落地后,不僅為蘇州工業園帶來直接經濟貢獻(項目達產后年產值超50億美元,貢獻稅收4.2億美元/年),也產生了巨大的行業影響力,帶動上下游20家企業入駐園區,形成300億規模的特色集群。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使蘇州工業園28nm及以下制程產能占比提升至全國35%,鞏固了長三角在先進制程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還推動了國產設備的驗證進程(北方華創刻蝕機在此項目實現首次大規模商用)。
下圖:10億美元項目落地官網信息(文章來源:蘇州工業園區官網;圖片來源:parkworld)
案例啟示:“AI招商引擎”使項目對接窗口期提前9-12個月,決策效率提升3倍,真正實現了把對企業需求的“被動響應”變成“主動預見”。由此可見,在半導體這類高度復雜產業中,“數據驅動的精準服務能力”已成為區域競爭的“新護城河”。
建議在企業需求智能診斷工作的基礎上,可以構建一個“模塊化服務產品超市”,將服務拆解為“基礎服務包(工商注冊等)+特色模塊(如生物醫藥企業的動物實驗綠色通道)”,企業可在線進行自助組合。
策略二:數字中臺
搭建“數字化招商服務中臺”
“數字化招商服務中臺”可以包括一個產業地圖智能推演系統和一個虛擬園區沉浸式體驗大廳(元宇宙招商大廳),前者能夠高效整合土地、能耗、人才等幾十項維度數據,生成企業選址最佳方案;后者則可以讓企業高管通過VR考察廠房、模擬生產動線,關鍵條款談判同步上鏈存證。
案例:深圳光明區通過“產業用地智選平臺”系統,助力華星光電T9項目(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生產線)3天鎖定地塊,刷新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速度紀錄。
這一案例充分展現了數字化治理工具對土地資源配置和產業招商的顛覆性變革。
首先,華星光電T9項目的需求存在較大挑戰:在技術需求層面,需建設全球首條8K+120HzOLED產線,廠房承重需達1200kg/㎡,抗震等級8級,配套110kV變電站;在空間需求層面,用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要求地塊形狀規整(長寬比≤1:3),鄰近高快速路;在時間需求層面,需在2023年Q1完成選址,否則面臨技術迭代風險。
而傳統的人工選址則存在諸多不可避免的痛點,如人工篩選地塊需跨部門調取27類數據,平均耗時14天;土地權屬、生態紅線等邊界條件復雜,易產生合規風險;多地塊比選缺乏量化模型,決策依賴經驗判斷。
因此,在這種具備相當挑戰的企業需求面前,“產業用地智選平臺”系統的優勢就被充分顯示出來了,在這個系統的“數據底座”中,包含三類數據:一是空間數據,不僅整合國土“三調”數據、地下管線三維模型(精度±0.5米)、地質災害評估等,還能夠接入實時交通流量、電網負荷、5G基站分布等動態數據;二是產業數據,包括產業鏈圖譜(涵蓋顯示面板行業368家上下游企業地理分布)和生產要素價格(水電氣成本、產業工人通勤半徑熱力圖);三是政策法規庫,內置47部土地法規、82項產業準入標準,實現自動合規審查。
通過“產業用地智選平臺”系統的“智能匹配引擎”,進行參數化建模,即可以將企業需求轉化為256個量化指標(如地塊形狀系數=周長2/(4π×面積)),建立多目標優化模型,再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基于歷史選址案例訓練推薦模型),便可以將選址準確率提升至92%(傳統方法為68%)。
復盤“華星光電T9項目”3天極速選址全流程:
Day1:需求數字化解析:包括智能問卷采集和3D需求建模;
Day2:全域地塊智能篩選:包括初篩階段(從光明區183個備選地塊中,依據37項硬約束(如容積率≥2.5)篩選出12個候選地塊)、精算階段(對候選地塊進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模擬)、風險預警(發現B-07地塊下方有未登記的軍用光纜,觸發紅色警報);
Day3:可視化決策支持:包括數字沙盤推演和智能談判輔助。
隨著該項目的落地實施,也標志著光明區在招商工作上取得了三個新成效:一是效率突破,選址周期從行業平均45天壓縮至3天;二是經濟效益,項目總投資5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超300億元,并帶動光明區新型顯示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8%;三是制度創新,形成《產業用地智能選址標準》等5項地方標準,并被國家發改委列為“營商環境數字化改革典型案例”。
下圖:華星光電T9項目極速拿地信息(圖片來源:eet-china)
案例啟示:“產業用地智選平臺系統”的核心創新點在于,首創“產業-空間-政策”耦合模型,將選址決策從定性判斷升級為定量計算,可謂實現了“空間經濟學算法突破”;同時它集成BIM+GIS+CIM技術,實現從地下管網到空中航道限高的全維度仿真,是一個真正的“全要素即時模擬”;最重要的是,它還運用區塊鏈存證技術,確保土地歷史遺留問題100%可追溯,實現了“風險穿透式管理”。
深圳光明區的實踐表明,產業用地資源配置已進入“算法定義效率”的新時代。這種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招商模式,不僅重構了政府服務范式,更在土地資源緊約束條件下開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策略三:數據海關
構建“國際數據服務樞紐”創新機制
案例:海南自貿港通過構建“國際數據服務樞紐”創新機制,成功吸引了20家跨國藥企設立研發數據中心,成為全球生物醫藥數據治理的標桿。
這一案例舉措不僅破解了數據跨境流動的合規難題,更重塑了亞太地區醫藥研發產業鏈格局。
“國際數據服務樞紐”的核心架構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創新”和“技術支撐體系”兩個方面,其中,“政策制度創新”涵蓋《跨境數據“白名單”制度》(制定《海南自貿港醫藥研發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明確除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外,臨床試驗數據、藥理毒理數據等15類數據可自由流動),并設立“離岸數據特區”,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設立“數據海關”,允許跨國藥企建立獨立數據服務器集群,物理隔離于境內互聯網。
而“技術支撐體系”則包括“區塊鏈存證平臺”(采用HyperledgerFabric架構,實現研發數據全流程上鏈存證,滿足FDA21CFRPart11電子記錄合規要求)和“隱私計算矩陣”(部署聯邦學習+多方安全計算系統,確保默沙東與恒瑞醫藥聯合研發時,原始數據不出域即可完成模型訓練)。
因此,“國際數據服務樞紐”的核心架構能夠有效解決跨國藥企的核心訴求,包括采用“分權存儲機制”(輝瑞新冠疫苗三期試驗數據采用“中國境內存儲元數據+新加坡存儲完整數據集”模式,既滿足中國《數據安全法》又符合EMA(歐洲藥監局)審查要求)和“合規審計沙盒”(羅氏制藥利用虛擬化環境,使全球總部可實時審計海南研發數據,同時確保數據不離開自貿港物理邊界)化解“數據主權矛盾”。同時,這個架構還能夠通過“同步多中心臨床”模式,實現中、美、歐三地臨床試驗數據實時匯聚,幫助強生的新藥上市周期從5.5年壓縮至3.8年,達到“研發效率倍增”。
海南自貿港通過構建“國際數據服務樞紐”創新機制,不僅促使產業集聚(20家跨國藥企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超30億美元,帶動本土CRO企業產值增長220%;同時建立亞太最大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庫,收錄500萬例亞洲人群健康數據),還使中國參與制定《RCEP醫藥數據跨境流動標準》,并推動中國方案成為區域準則,有效提升了我國在該行業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
案例啟示:海南自貿港通過“國際數據服務樞紐”構建了“制度開放-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正向循環,不僅破解了生物醫藥領域的數據治理困局,更在全球數字規則制定中嵌入了中國坐標。
下圖:海南自貿港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通(圖片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網)
綜合以上三個案例的共同特點,都充分展現了“利用數智工具-提供企業服務-賦能招商落地”策略和成效。通過將企業服務從“配角”升級為“主角”,不僅能實現招商效率倍增,更能夠構建“以商引商”的裂變生態。從這個意義上講,未來招商競爭的本質,就是服務生態系統的成熟度比拼。
原創作者: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撰 稿:嚴 含
責任編輯:胡珊毓
策劃審核:夏 雨
READ MORE
從“五一”節米哈游演唱會燃爆,看上海如何構建“次元經濟”打造“全球次元之都”?
5-07
歐美“無人機法規”對上海發展低空濟有哪些借鑒?
5-06
“國潮經濟”與“科技創新”如何雙向賦能?
5-0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