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后強
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中國西部》雜志2017年第9期、《當代縣域經濟》雜志2017年第10期)
我們提出的中國優質白酒產區的“九度視角”理論,文章正式發表在《中國西部》雜志2017年第9期和《當代縣域經濟》雜志2017年第10期,后來各種媒體轉發,成為“黃金九度”。
新華社對邛酒產區的“黃金九度”進行了權威解碼。前年我們又提出,中國白酒“香型時代即將過去、產區時代已經到來”的觀點,輿論反響很大。對于邛崍,講幾個觀點——
一是罕見的好酒盆地。中國白酒發源于四川盆地。中國白酒發源的核心區在邛崍。這是從微生物工程角度提出的觀點,因為四川盆地是一個天然發酵池,世界唯一,在我們的《天府學》專著中已有論述。四川盆地背靠中華淡水塔,有5800多條河流,海拔從400到800米,有獨特“天府菌”,對于白酒發酵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盆地是大熊貓最后的家園和歸宿,當然也是微生物最喜歡的地方。
二是罕見的好酒基地。邛崍自古盛產美酒。早在秦漢時期,邛崍就是四川白酒的核心產區,文君當壚的故事家喻戶曉。邛崍三面環山,自然形成一片氣候獨特的山崖谷地。外圍山脈在阻斷西北寒風的同時,抬升東南暖風,形成充沛降雨,崖谷內氣候溫暖、濕潤,空氣流動慢,整個崖谷宛然一個天然的黃金釀酒窖池,這就是邛崍為何能釀出好酒的關鍵,邛崍曾是中國白酒的“實際控股人”,“美酒之源”,可以稱為中國白酒的酒窟、酒眼、酒心,四川盆地的酒窩子、酒海子、酒谷子。從優質白酒產區的“九度理論”(9個指標)來看,邛崍至少可以得95分,全國罕見,獨步天下,無與倫比!
三是罕見的“邛酒詛咒”。邛崍“好酒沒有賣出好價錢、好酒沒有變為名酒”,為別人做嫁衣,借用別人的嘴巴吃飯,被稱為“邛酒詛咒”。這就是經濟學著名的“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又被稱作“富足的矛盾”(Paradox of plenty),指優質的天然資源并沒有帶來產業發展的窘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地區增長的更慢。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著顯著的負相關性,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荷蘭病”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
四是“邛酒困局”現象的根源。邛酒曾贏得“中國原酒之鄉”美譽,有過一騎絕塵的輝煌,是全國最大優質白酒原酒供給地。20世紀90年代中期,邛崍擁有1000余家酒企,年產原酒30萬千升。當時與孔府家、秦池等魯酒崛起有關。進入21世紀初,靠廣告轟炸的魯酒跌落神壇后,以高性價比取勝的邛酒,又遇到國家稅收政策調整后的影響,使得邛酒進入一個相對“迷茫期”。邛酒之困是沒有邁過品牌化的“門檻”。邛酒的“短板”正在于品牌。好酒、老酒,很少被外界所認知。孤軍奮戰、單槍匹馬,沒有聚合力量。邛酒發展之痛,根本的原因在于品牌發展滯后沒有“旗手”引路。相對宜賓產區有五糧液,瀘州產區有瀘州老窖、郎酒,德陽產區有劍南春,邛崍產區依靠誰?茫然!
邛酒不缺錢、不缺人、不缺品質。有人說,原因是沒有品牌、沒有旗手,遭遇慘烈競爭,白酒銷量總體下降,回歸理性,白酒是重資產,邛崍沒有大資金。也有專家提出了(梁川等)“邛酒困局”在于“三不足(平臺、產業鏈、背書不足)三不多(新品牌、新技術、新酒旅項目不多)”,都有一定道理。我們認為本質是“小農意識濃厚、創新力度不夠”,缺乏冒險與探索精神。小富即安、文錢即樂!沒有大視野、大志向、大氣派、大力度!有酒沒有文化,有酒沒有組織,有酒沒有章程。心甘情愿“被剝削”,為人打工。
五是激活“黃金九度”資產。我們提出的產區“溫度、濕度、風速度、日照度、海拔度、土壤成分度、糧食品質度、水質度、釀酒工藝度”,對釀酒有重大影響,被稱之為釀造美酒的“黃金九度”,是巨大的無形資產。需要對每一個“度”講科技、講故事,進行品牌武裝、文化包裝。
六是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推動“邛酒振興”。邛崍曾經占領了原酒市場的70%(四川出省原酒80%),但是“幕后人”“隱形人”,沒有走到前臺亮相,沒有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隨著消費升級,市場都認可品牌,消費者買酒、喝酒都看品牌,加之各大酒廠都開始自己生產原酒,邛酒的原酒模式逐漸被社會淘汰,基酒銷量逐漸下滑。近年,邛酒無“龍頭”,陷“群雄”于苦戰的窘境。無法與宜賓產區、瀘州產區、德陽產區等“川酒兄弟”相比。捧著金飯碗“要飯”,不會講故事,文化做得太差。邛酒的核心優勢還在,目前共有持證酒企164家,小作坊110家。邛酒是白酒中的價值洼地,值得挖掘。“邛酒振興”已經成為邛崍、成都乃至四川的共識,核心是推動資源轉變,破解“資源詛咒”。邛酒詛咒是“綜合癥”,必須打出“組合拳”,采用“中醫療法”,搞清楚經絡穴位、奇經八脈,108個穴位(36個死穴、72個活穴),打通任督二脈。邛崍政府正帶領邛酒走上突圍的復興之路,政策扶持,品牌造林,產區賦能,要為邛酒自己“作嫁衣裳”。當前要注重——
1振興組織(包括官方、民間組織、企業聯盟);
2振興人才(包括將帥、旗手、兵卒、工匠等培養);
3振興生態(包括政策供給、營商環境);
4振興文化(包括挖掘、開發、繼承發揚,如文君與相如故事);
5振興企業(包括理念、機制、產品、資金,延長產業鏈);
6振興品牌(包括宣傳、營銷,邛崍白酒品牌沒有成型,要選擇好戰略路徑和載體如酒家、酒莊、酒廠、酒商等)。
7振興斗志(精神狀態、理想信念,要為榮譽而戰、為邛崍產業復興而戰,守正創新、換道超車)。
邛酒振興,要實施捆綁成都都市圈、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大戰略。邛崍背靠超大城市成都,成都又聚集了全國60%以上的白酒專業人才。成都需要自己的名酒,成都人喝成都產的酒!邛酒沒有不興的道理!必須依靠成都打造產區品牌形象,把“基酒輸出產區”變為“名酒供給高地”,把“中國原酒之鄉”變為“中國名酒之鄉”。
邛崍作為川酒成都產區的核心承載地,應該立足國家中心城市產區的區位優勢和金融、科創、市場、人才等資源優勢,通過強品質、塑品牌、優生態、促融合,著力打造“中國白酒純糧品質典范區、中國酒業品牌活力區、中國白酒創新策源區、中國酒旅融合示范區”。邛崍市政府要求,力爭3年時間,實現邛酒營收倍增,新增3家十億級企業、一批億元級企業,推動優勢企業、優質要素向產區集中集聚;5年時間,實現營收再翻一番。為此,邛崍市政府專門成立邛酒產業發展中心,2021年注資數億成立成都酒業集團,又規劃建設集生產、研發、文創、金融等全維度孵化于一體的白酒夢工廠,聯合邛崍二十多家酒企成立酒莊聯盟。舉行了一系列的天府酒莊文化周、邛崍美酒季等節慶酒旅活動,成效顯著。
邛酒興于品質,也敗于品質,這是“邛酒詛咒”。要重新立品牌、樹形象,開展邛酒文化節,為邛酒振興插上翅膀。讓消費者認識、喜歡、熱愛、分享,才是最大的成功。得民心者得天下。邛酒突圍,箭在弦上。“邛酒詛咒”,箭到必破!
(寫于2023年4月6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