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29新政后,上海成交了十幾萬套二手房。
其中大多都是總價300萬以內的老破小、動遷房,畢竟這才是上海樓市的底色。
而房齡20年以內的次新房,在二手房成交結構中占比并不多。
再細分到房齡10年以內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配套成熟、學校好的品質次新房,依然是中產最愛。
929新政后,上海哪些次新小區,成交最火熱?
今天我們來扒一扒。
新政后部分熱門成交中產小區(不完全統計)
黃浦
黃浦作為上海第一富人區,區內成交量最高的次新小區,是董家渡的明日星城。
其次是世博濱江的融創濱江壹號院。
明日星城一共三期,加起來體量比較大,超過兩千戶,這也是成交套數多的一個基礎。
小區位于董家渡,能蹭一點濱江的概念,目前二三期成交單價在10萬左右。
而一期房齡已經超過20年,業主買入價比較低,砸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一期樓棟多, 容積率高達3.5,所以實地感受會非常密集,保養和物業都一般。
整體的品質已經不是很能打了,學區在黃浦區來講也不算特別好,價格對比最高點回撤超過30%。
融創濱江壹號院 ,則是世博濱江這塊的標桿小區,套均總價超過3000萬,但是世博濱江這個地段算是黃浦濱江帶乃至整個黃浦區的一個洼地。
跟黃浦濱江完全比不了,原因在于江岸線窄,且沒有成片供地,不好開發。
靜安
靜安區的次新房銷冠是位于新靜安大寧的慧芝湖花園。
慧芝湖花園分為三期,加起來超過3000戶,也是大體量小區。
小區品質不俗,有設計感,小戶型總價低,是不少中產上車大寧的一個選擇。
其中一二期建造時間早,停車位略顯緊張。
其次是靜安府,東區和西區加起來成交了68套。
作為大寧小標桿,靜安府的一個隱憂是掛牌量高:目前西區掛牌量超過50套,加上東區總的掛牌量接近100套,掛牌房源占比超過3%。
整體來看,大寧作為上海北區的明星社區,商業,產業,交通,教育,社區氛圍,小區品質,各方面都沒有短板,是浦西成交最火熱的中產板塊之一。
老靜安的次新房銷冠則是中凱城市之光(30套),老靜安的明星樓盤。
但因為房齡老,物業維護不到位,已經逐漸失去品質感。慢慢被老錢拋棄,也沒有new money 愿意接盤,這一輪價格回調慘烈。
2015年以前,中凱城市之光還能對標翠湖天地1期,如今已經淪為中產小區。
徐匯
徐匯的次新房成交之王是位于田林的徐匯世家花園(83套)。
其次是徐匯濱江 的豪宅尚海灣豪庭,套均總價在2000萬以上,成交了55套。
同樣位于徐匯濱江的百匯園也有不少成交,33套。
這兩個小區均位于徐匯濱江核心地段,部分房源有江景。
尚海灣豪庭優勢是地鐵7/12號線龍華中路站,商業有正大樂城,但尚海灣豪庭一期非一線江景,
百匯園算是徐匯濱江豪宅的二梯隊,缺點是沒有會所,車位配比不足1。
百匯園二期,2019年發行時靠江9.8萬/㎡,不靠江8.6萬/㎡。
二手成交23年最高點達到19萬,最新仍然有16萬的成交,一手買入的賺翻了。
長寧
長寧的次新銷冠是天山板塊的仁恒河濱花園,去年10月份至今成交了51套。
小區是天山的標桿小區, 也是天山板塊內唯一的嚴格人車分流小區。
小區采取圍合式景觀布局,樓間距寬闊,即便是低層,采光也不會受到影響。
戶型從1房到5房,比較齊全,因此很多業主在小區內就能完成置換。
最讓人喜歡的是小區綠化,滿眼的郁郁蔥蔥,又不會太密集到讓人壓抑。
成交價從最高點也有回落,但跌幅不大,相對堅挺。
其次是位于古北二期的御翠豪庭,小區房齡新,小戶型多,是很多中產家庭低總價上車古北的優選。
御翠豪庭坐落于古北新區黃金城道,古北核心區域,交通出行便利。
2008年竣工,算是古北比較年輕的小區。
小區容積率約為3.5,居住密度大,戶型從一居到五居都有,面積跨度大,適合不同家庭需求。
浦東
浦東面積太大,總的成交量高。
我們選取了三個板塊。
1)浦東的次新房成交之王是位于張江的張江湯臣豪園,頂級學區+核心產業區讓浦東中產對這里趨之若鶩。
2)其次是前灘的兩個小區,東方惠禮、東方逸品,主力都是小戶型,適合掛戶口用。
憑借嶄新高 級的城市界面+便捷的交通,優質完整的升學路線+繁華的商業+次新小區優勢,以及前 兩年房價深度回調, 新政刺激后,整個前灘板塊的成交量爆發。
各個總價段的小區均有不少成交,且價格反彈明顯。
3)唐鎮也是浦東剛改和改善的熱門地段:金融家以104套的成交領跑唐鎮。
楊浦
楊浦區賣得最好的次新房小區都在新江灣城。
成交量從高到低分別是合生江灣國際公寓(47套),華潤置地橡樹灣(42套),新江灣時代花園(40套)。
新江灣城這地方環境好,很多復旦老師住這兒,次新房多,適合想買楊浦改善房的人。
楊浦豪宅的銷冠則是位于東外灘的陽光城濱江悅,成交14套。
其次是翡麗甲第,東外灘的扛把子小區,成交9套,主打大平層,土豪們買得多。
虹口
虹口區賣得最好的次新房自然是瑞虹:整個瑞虹片區(1-9期)加起來賣瘋了。
瑞虹新城是浦西內環內少有的成片開發的中產社區,片區內都是次新房。
當年的流氓窟虹鎮老街被打造成這樣一個居住IP,很不容易。
對虹口的中產來說,可能沒有比這里更好的選擇。
它的知名度有多高?在有了瑞虹新城之后,人們幾乎已經忘記臨平路這個板塊了。
瑞虹新城5期
另一個關鍵點是,瑞虹南面的北外灘住宅很有限,瑞虹新城就成為北外灘的專屬后花園。
普陀
普陀的次新房銷量之王估計我不說,很多人都能猜出來,那就中遠兩灣城。
沒有別的原因,單純小區體量大,上海內環最大的小區沒有之一。
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小區,有人說它是貧民窟,但單價卻也曾攀上十萬;也有人說它是富人區,但這里也曾群租盛行,管理混亂。
無論如何,1萬多戶的中遠兩灣城,都無愧于一座城的稱號。
普陀當下最頂的長風豪宅區,銷冠是中海紫御豪庭(21套)、其次是雅戈爾長風8號(18套),表現穩健。
畢竟是普陀城市界面最好、居住品質最高、有錢人最多的地方。
閔行
閔行次新房的銷量之王是位于浦錦的新浦江城(113套),也叫浦江華僑城,小區一共8期,加起來體量很大。
作為前灘輻射帶的低密社區,浦錦這里的次新房成交也相當火爆。
浦錦從行政上屬于閔行,但從板塊而言,更接近浦東。
作為閔行唯一處于黃浦江以東的鎮,閔行對這里并不上心,
在規劃中,浦江鎮也是閔行唯一沒有被劃進主城區的地方。
但浦江的優勢,是和浦東接壤,與幾個重要的產業中心都不遠,北有前灘商務區,東有張江科學城,西有“紫竹”產業園。
到市區也很方便,而且是一個幾乎全新的片區。
隨著前灘的崛起,浦錦街道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城市界面,都成為極佳的溢出區域。
小結
可以發現,這些熱門小區的共性是體量大,這是成交量的基礎。
體量大,對于小區的房價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在市場差的時候,拋盤多會導致互相壓價,對業主不利。
但市場好的時候,大體量的網紅盤也會自帶更多的曝光量,更容易賣出。
而且,在大體量小區,因為戶型豐富,習慣了當地生活環境的業主,很多人會一房換兩房,兩房換三房,小區里的“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新政后的市場,折射出中產的焦慮與權衡:
既要學區保底,又渴望品質進階;既要產業輻射,又難舍地段情結。
從董家渡的老牌社區到前灘的掛戶口神器,從大寧的“六邊形戰士”到瑞虹的造城神話,買房人的選擇背后,是地段、產品、學區的精密換算,是對未來的隱性對賭。
中產的共識正在分裂:
有人死守內環,堅信核心資產抗跌;有人轉戰近郊,押注洼地補漲。
無論選擇哪條路,——樓市已告別普漲神話,唯有回歸自住本質,才能在潮水退去時站穩腳跟。
畢竟,房子盛放的本質是生活。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