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1月末,距離立冬已經過去半月有余,雖然彼時的天氣并未轉冷,但此時西安所面對的,卻是一場比寒冬還要凜冽數倍的危局。
軍閥劉鎮華
城外的軍閥劉鎮華帶領鎮嵩軍,已經將西安團團圍住長達七個月。
負責守城的兩位將領分別是李虎臣和楊虎城,以及不到一萬的士兵。
自打劉鎮華四月兵臨城下以來,守城軍面對著數倍的兵力差距,被迫據城不出,期間數次突圍均以失敗告終,但也抵擋住了劉鎮華的屢次進攻。
無奈之下,兩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一方圍城一方堅守,這場耗時七個月之久的戰役最終會以何種方式收場?
鎮嵩軍兵臨城下,二虎將死守不退
將時間撥回到半年前的四月,此時距離確定進行北伐戰爭僅僅過去三月有余,隨后中央也發布公告,全力支持國民政府北伐,以推翻各大軍閥的統治。
軍閥
四月初,大軍閥吳佩孚任命劉鎮華為“討賊聯軍陜甘總司令”前往陜西“剿匪”,為下一步奪取關中地區做準備。
接到任命后,劉鎮華隨即在河南鞏義召集了自己的部隊,為了確保剿匪成功,他還特地收編了當地的土匪,組成了一支超過七萬人的部隊,這便是“鎮嵩軍”。
除此之外,鎮嵩軍還有著來自吳佩孚和閻錫山兩大軍閥的大量后勤補給和支援,而此時陜西境內的軍隊里,只有楊虎城所帶領的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能夠一戰,其他部隊的戰斗力都不夠看。
所以,劉鎮華在進入陜西境內后接連占據了數個縣城,并順利地將大軍壓到了西安城外。
面對劉鎮華的大軍壓城,身在城內的李虎臣急得團團轉,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他知道城內的士兵只有不到五千人,且大都是一些留守部隊,幾乎沒有戰斗力可言。
李虎臣
看著城外烏泱泱的鎮嵩軍,李虎臣展現出了作為一名優秀將領所具備的才能,他迅速調遣部眾,將為數不多的武器裝備全部配備在城墻上死守,隨后緊急致電楊虎城求援。
接到李虎臣的求援后,楊虎城沒有片刻猶豫,當即在第三師的駐地三原縣和李虎臣進行了一次軍事會議,一同參加會議的還有我黨人士魏野疇。
會議上,三方經過商討達成一致:務必死守西安,以此策應北伐。
楊虎城在會后帶領三個旅從三原縣趕赴西安,和李虎臣一同在城內指揮作戰。
為方便統一調度,楊虎城將城內的一萬守軍改稱為陜軍,選李虎臣擔任總司令,自己則擔任副司令,同時為了表達固守西安的決心,楊虎城還通電全國,表明了固守西安,殲滅匪軍的志向。
然而此時無論是李虎臣和楊虎城,還是劉鎮華都不會想到這場西安戰役將會以白熱化的形式僵持下去,并且長達七個月。
由于李虎臣和楊虎城名字中都有一個“虎”字,以及西安古稱“長安”,所以這場西安保衛戰又被稱為“二虎守長安”。
劉鎮華強攻不成,鎮嵩軍圍困西安
守城之初,楊虎城鑒于敵我雙方兵力懸殊的現狀,決定向總部請求支援,但此時國民軍將領馮玉祥不在國內,其他各路軍隊又有著重要的任務在身,根本無暇顧及他們。
如此一來,留給二虎的就只有城內這一萬之數的將士們,以一萬之數應對七萬大敵,這似乎怎么看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起初,劉鎮華看到西安守軍只有一萬時,嘴角都咧到耳根了,因為在他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斗。
所以他并不打算第一時間發起總攻,而是讓人在城外喊話施壓,試圖用兵力的差距來逼迫二虎投降,然而他的算盤顯然是打錯了。
李虎臣和楊虎城都是高級將領,豈會不知道劉鎮華的算盤,兩人當即動員全體將士,自上而下貫徹“誓與城池共存亡”的信念,對劉鎮華的屢次挑釁都言辭激烈地呵斥。
碰了釘子的劉鎮華決定發起強攻,但西安作為歷朝歷代的重要城池,豈是一時半會就能被攻破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劉鎮華的部隊中有著相當一部分土匪,這些人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對于作戰的理解只有一個“莽”字。
而二虎的部將則不同,雖然有一半都是留守部隊,但怎么說也是正牌軍,是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的,戰斗力遠非土匪能比。
更何況此時還有二虎親臨指揮,所以面對鎮嵩軍的幾次攻城,不到一萬人的守城部隊硬是連續幾次都將他們擊退,氣得劉鎮華牙直癢。
劉鎮華
攻城不成,劉鎮華決定退而求其次,他命令將士集中火力在西安城墻的東北角打出一個缺口,然后通過缺口進城。
這個計劃進行得很順利,鎮嵩軍順著被打開的缺口發起進攻,但依舊被背水一戰的守軍所擊退。
幾次進攻未果,劉鎮華和鎮嵩軍的士氣也一落千丈。
屢戰屢敗的劉鎮華決定實行圍困戰術,即用七萬人徹底將西安城圍住,并切斷所有與外界聯系的渠道,最后再斷其水源。
按照劉鎮華的設想,以西安城內人數的規模,一旦實行圍困戰術后,最多只能撐住三個月,只要三個月一過,就不愁二虎不會投降。
然而事實證明,劉鎮華還是低估了二虎和一萬守城將士們的決心和意志。
面對劉鎮華的圍城戰術,李虎臣和楊虎城也是吃了一驚,因為西安城內不只有他們這些軍人,還有眾多的平民百姓。
也就是說,劉鎮華圍城的行為,是置無數西安百姓的生命于不顧的瘋狂。
在如此險惡的局勢下,李、楊二人下令,不準士兵與百姓搶奪糧食,并采取計口授糧、救濟難民等措施,想方設法地克服困難。
但糧食總有耗完的時候,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楊虎城想了又想,決定帶領一支隊伍趁著夜色突圍。
這天夜里,楊虎城率領一支幾十人組成的隊伍,向著東北角抹黑而去。
這里是之前被鎮嵩軍打開的缺口處,劉鎮華在決定圍城后,便沒有在這里派重兵把守,他自大地相信二虎不敢帶兵突圍。
約莫幾個小時過后,楊虎城帶領將士來到缺口處,幾名士兵趁著夜色鉆過缺口,就在其他幾人鉆過缺口時,一名鎮嵩軍士卒發現了幾人。
隨后便是幾聲清脆的槍響,那名士卒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迅速擊斃,然而這聲槍響在寧靜的夜里是如此的刺耳,以至于不遠處的鎮嵩軍被驚動,這次突圍也被迫終止。
突圍失敗后,劉鎮華立刻派重兵把守缺口處,徹底斷絕了二虎突圍求援的意圖,而隨著糧食逐漸耗盡,等待守軍的將會是嚴峻的挑戰。
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李虎臣只得忍痛將自己的愛馬“黑老虎”殺掉,然后分給眾人食用。
楊虎城也被迫下令,將全軍的戰馬悉數殺死,分給城中的百姓們食用,至于士兵們則只能搜刮野菜樹皮等充饑。
靠著戰馬和野菜,守軍和百姓們硬是堅持了幾個月,然而這終究只是應急之策,戰馬再多也會有消耗殆盡的時候,而援軍遲遲無法抵達,似乎這已經是一場死局。
最讓二虎感到棘手的是,此時距離冬天已經不遠了,一旦入了冬且天氣轉冷,而援軍又沒有抵達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魏野疇冒險出城,楊虎城將計就計
為了解決危局,西安城內的我黨人士也在焦急地思索著。
中共西安地委積極幫助守軍籌備糧食,同時發動學生上街活動,進行宣傳鼓勵和救濟。
魏野疇等我黨人士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喬裝打扮出城,前往華縣等地組織農民武裝,以此來對抗鎮嵩軍,希望能夠削減劉鎮華的力量,來給城內的守軍爭取機會。
魏野疇
時間來到八月上旬,此時距離西安被圍已經過去了四個月,不少百姓都因缺糧而被餓死,就連守軍中也陸續有將士被餓死。
此時,渭北陜軍推舉姚振乾為總指揮,從咸陽出發營救西安。
在姚部的配合下,李虎成帶領守軍摸黑出兵,給劉鎮華來了個猝不及防,守軍得以成功奪取城西北角的大白楊村。
然而西安的圍困仍舊沒有解決,眼看局勢進一步惡化,劉鎮華也約莫著守軍應該無法再堅持了,便打算誘降。
九月初,鎮嵩軍的一個連長在進攻時,和一名認識的守軍連長密談,兩人約定于十七日晚上獻城。
隨后,這名守軍連長立刻來到楊虎城面前“自首”,楊虎城敏銳地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機會,當即決定將計就計,打算利用“獻城”將劉鎮華部引誘出而后殲滅。
十七日晚間,李虎臣和楊虎城帶領守軍悄無聲息地轉移到西北角的一座寺廟周圍埋伏。
約莫十一點左右,劉鎮華部果然如期而至,一共有三個旅攜帶著大量的攻城工具前來。
在對了暗號之后,鎮嵩軍隨即搭開云梯,排成隊挨個爬梯進城,誰知道上去一個就被守軍立刻繳槍嘟嘴制服一個。
楊虎城將計就計,一共引誘了一百余名鎮嵩軍的士卒,此時那名連長才察覺到了不對勁,但為時已晚,等待他們的是密如雨點般的火力。
突襲之下,鎮嵩軍亂作一團潰不成軍,幾百人爭相逃命,竟然彼此踩踏!此時早已埋伏好的守軍趁勢出擊,給了鎮嵩軍強力一擊。
是夜過后,守軍繳獲長短槍共計六百余支,鎮嵩軍損失慘重,這一戰也是自西安被圍以來,守軍取得的最大勝利。
劉鎮華得知失利后,又致電吳佩孚請求空中支援,他本以為吳佩孚會派遣一支空中支隊前來助戰,不料等來的卻只有一架小飛機!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架飛機僅僅是在西安上方盤旋許久,在扔下無數的傳單和兩顆小型炸彈后便匆匆離去,還在返程途中墜毀了!
這可直接把劉鎮華氣得嘴都歪了,但也不敢對吳佩孚說什么,只得繼續朝著西安城內喊話。
不久后,劉鎮華又大肆揚言,聲稱吳佩孚將會給他送來24公分口徑的大炮,屆時將會用大炮轟開城墻,西安將會徹底淪陷!
然而劉鎮華一連等了十天半個月,也沒等到吳佩孚給他送的大炮,李虎臣和楊虎城也早已看出劉鎮華不過是在虛張聲勢,隨即利用這點狠狠地反擊,直接把劉鎮華氣得火冒三丈卻沒有絲毫辦法。
時間來到十月,此時西安城內的糧食已經幾乎全部耗盡,就連野菜、樹皮都被饑餓的百姓搜刮一空,甚至有的百姓開始吃觀音土充饑,城內每天都有上百人被活活餓死。
看著眼前的慘狀,楊虎城萬分擔憂地說道:
“如果援軍再不來的話,我們就真的只能拼死一搏了,只是可惜了這城內的百姓們,都會成為劉匪徒的刀下亡魂啊……”
隨即,楊虎城沖上城墻,朝著守軍大喊:
“我們誓與西安城共存亡!如果城外據點失守,那就退守四關,四關失守則固守大城,大城再失守就退守皇城、鐘樓,若最后鐘樓失守,最后的幸存之人可在鐘樓處找我楊虎城的尸體!”
伴隨著楊虎城的振臂高呼,守軍將士們也群情高漲,“誓與西安城共存亡”的呼聲經久不息,似乎是他們的發泄,也像是最后的遺言。
馮玉祥援軍抵達,西安城終迎圍解
幸運的是,同樣是在十月初,馮玉祥任命孫良成為援陜總指揮,命其率領第三路軍直奔西安營救,只不過此時城內的李虎臣和楊虎城二人并不知曉而已。
馮玉祥
半個月后,孫良成部抵達咸陽,來不及多想便向著西安進發,但幾次搶渡渭河都被劉鎮華率軍擊退。
幾日后,馮玉祥麾下的方振武部、吉鴻昌部、孫連仲部等相繼趕到,西安之圍即將迎來結局。
或許是察覺到了大勢已去,劉鎮華決定對西安發起最后的總攻。
十一月二十七日,劉鎮華率領數萬鎮嵩軍,向著西安發起進攻,李虎成和楊虎城早在孫良成部抵達時便已經得知援軍抵達,只要抗住劉部的第一波進攻便可,只待援軍一到戰場,劉鎮華和鎮嵩軍便不攻自破。
隨即,二虎帶領殘余的守軍將士,拼死抵抗著敵人的進攻。
一連打退幾次進攻后,劉鎮華再也無力發起攻擊,恰逢此時孫良成兵分三路,從三個方向疾馳而來,向著鎮嵩軍發動總攻。
在多方的夾擊之下,劉鎮華自知無力回天,慌忙帶著一些心腹向東逃竄而去,鎮嵩軍也在孫良成部的圍攻下潰不成軍,被徹底擊潰。
而隨著劉鎮華的逃離和鎮嵩軍的潰敗,這場長達八個月的圍困戰終于結束了,西安在被數萬人圍困八個月后,終于能夠再次暢快地呼吸,然而那些被餓死的百姓和士兵們,卻永遠地留在了那場圍困之中。
西安之圍結束后,李虎臣和楊虎城兩位將領便受到了西安百姓們的愛戴,人們在城內修建了革命公園來紀念兩人和這場圍困戰。
革命公園
而在這座公園內,還安葬著數千具遺骸,他們都是當初在圍困中犧牲的守軍將士們。
時光斗轉,如今距離當年那場西安保衛戰已經過去近百年,在如今的西安東北角,我們仍然可以找到當年那一戰留下來的痕跡。
通過這些彈孔,我們似乎可以看見百年前那場一萬守城將士前仆后繼、拼死守衛城池的英勇身姿!
參考資料:
人物春秋:《1926,西安圍城始末》——作者:文史學者杜君立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ebrKgZyeBkxpQbNnpWW04RDuDnRDNITDz6aCqL0t2ZXnO6T1q9EuDqeWGCMpm-6ppdRWxKOLX8HDmFQMX9csKKFz6eErS5A8ZB8IBFxxsfaAE7c9PtBTgIvyJ2p55ss3R9R-qQ2s5luyR8cnf4y2I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縱橫》雜志:《西安反圍城斗爭與國民革命》——作者:西安郵電學院 社科系教授袁武振,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ebrKgZyeBkzGXMAb3EXJm3NRcmxMYMrpCkCzMVXcv_lH02AsaQF57ohELKRzMBp7Z7tNr1CKlcwVHjgRDNGhNc1HEBViy1dMVb-9qbDJTo6XwZGACnfdYgFaxwJvyeHD7aLVsTay-pI=&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二虎守長安”百科內容: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8C%E8%99%8E%E5%AE%88%E9%95%BF%E5%AE%89/9909960?fr=geala
今日頭條:各界導報《“二虎守長安”:1926西安圍城始末|三秦史話》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4809936673518439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今日頭條:中國網文化《慘烈的西安保衛戰:二虎守長安,刀客楊虎城力抗十萬敵軍》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755317022088774157/?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今日頭條:齊魯壹點《長安繁華今猶在》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15407660332483112/?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