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幾乎已經成為“標配”的自動啟停系統,很大一部分駕駛員將其稱之為“雞肋”,但你真正了解它的研發初衷和實際效果嗎?本田為什么又會將這一技術下放到跨騎類摩托車上呢?
扒資料得知自動啟停功能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當時是作為混動的雛形被發明出來的,因此該技術并沒有獨立的發明人,而是各大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協同合作的結果,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正式商業化,逐漸成為了汽車板塊的座上賓。
1.自動啟停的邏輯
自動啟停系統有三大主力板塊,分別是增強型蓄電池、高效啟動機、智能電控系統。前兩項不難理解,它的難度就在智能電控系統,因為這里面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不具備較高的智能兼容性,就會很容易出現系統錯亂。
簡單來說,該系統在電壓充足、電流穩定、發動機溫度正常等的前提下,才能觸發工作,以達到降低尾氣,節省燃料的目的。
它的工作邏輯其實很簡單,既然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和燃油消耗量,那么在特定情況下,就可以通過直接關閉的方式來進行彌補。屬于簡單粗暴型。
但事實上它還有衍生功能,對于自動擋變速箱汽車來說,它其實還能保護發動機和變速箱,因為車輛等紅燈狀態下,不管你的變速箱處于哪個檔位,它都屬于耦合狀態,這種情況下就會有正常磨損,并且還會讓原地著車的發動機溫度過高,所以與其讓其處于怠工狀態白白浪費,還不如直接暫停。
但是自動啟停有時候確實有點雞肋,比如過短的等待周期中就會出現頻繁啟動,擁堵路況下也會不經意間熄火,會讓路人誤認為“新手上路,技術差勁”。
2.技術下放
摩托車的自動啟停邏輯和汽車一樣,但它的結構會更加的簡潔和緊湊,當發電機和啟動機合二為一時,就能實現自動啟停效果,因而目前的很多150踏板車都具備這項功能,但汽車遇到的問題,摩托車同樣存在,所以就有用戶對這一功能并不買賬。
但本田等日系品牌還是在不惜余力的,將這項技術發揚光大,它旗下的2026款CB125F據悉就融入了此項功能,從這項技術節省燃油的亮點來看,貌似對于125跨騎車沒有多大的幫助作用,畢竟這類車型的百公里油耗本身就不高,也就2L左右,頻繁的啟停又能降低多少油耗呢?
但請注意此項功能,既是技術先進的代表,還能減少尾氣排放讓其更具競爭力。本田這款主攻歐洲市場的車型——CB125F,通過全新的esp引擎,將符合歐五排放標準,這才是它的關鍵所在。
由此可見,自動啟停系統的初衷其實并非節省燃油那么簡單,我更相信它是為了保護發動機和變速箱,并減少尾氣排放而大量應用的事實。
至于摩托車搭載自動啟停也并非嘩眾取寵,它的實際價值主要取決于車輛的應用場景,如果是荒郊野外效果等同于零,但如果是市區擁堵路況,那么還是比較顯著的,所以理性看待,合理使用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