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業縣石南鎮有一種用酒泡浸而成的辣椒,其甜脆爽口,酸辣適宜,味道誘人。它就是興業縣的傳統風味食品——石南酒椒。
石南酒椒歷史悠久,是當地制作菜肴的調味佳品,一些喜辣之人甚至將它當成零食。
濃郁的酒香,酸甜爽脆
石南酒椒的制作,一般選用興業當地種植的羊角青椒,其特點是皮薄、肉厚、色鮮、味香,且辣度適中,制作出來的酒椒味鮮而形美,深受人們喜歡。
制作石南酒椒一般選用興業當地種植的羊角青椒。
1993年出版的《玉林市志》對于石南酒椒的制作方法有詳細記載。石南酒椒選用七八成熟,且柄粗、蒂固、肩大、尾尖、肉厚的羊角椒為佳。制作時,先把椒胚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晾干,分層裝進缸中,以裝滿八成為度。再用50%的米酒和50%的老陳醋兌和,倒入缸中浸泡,把椒胚壓沉,加蓋密封。泡浸半年,酒、醋全部滲透后,即可開罐食用。
使用玉林本地產的米酒。
據石南當地的老人說,也有人選用指天椒來制作酒椒,且方法有所不同。將指天辣洗凈晾干后,放進陶罐中,然后加入米酒、蒜末、豆豉,密封發酵7天即可開罐食用。
也有人用指天椒來制作石南酒椒。
石南酒椒的特點是酒香濃郁,辣中帶甜,且外形鮮亮。興業人在夏天時,喜歡用它來拌白粥食用,非常爽口,所以在民間又有“佐菜神器”之稱。它也是當地人的廚房必備品,炒肉食時放上一兩只酒椒,可以起到增鮮提味的作用。在興業當地的婚宴中,石南酒椒更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特別是制作扣肉,是當地人的“指定產品”。
歷史超百年,遠銷全國各地
石南酒椒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清朝時期,石南當地就有制作酒椒的傳統,如此算來,距今已有百多年。到了民國時期,制作酒椒之風尤盛,制作酒椒的“醬園”也應運而生。
石南酒椒酒香濃郁、辣中帶甜、外形鮮亮。
《玉林市志》記載,民國時期,興業街有不少制作酒椒的醬園,其中名氣最大的是名為同裕、裕昌、同聚3家醬園,他們的產品因獨特的酸辣甜脆口感深受食客喜愛,成為當時石南鎮的招牌食品。新中國成立初期,石南供銷社開設了醬園,并專門聘用酒椒制作師傅使用傳統制作工藝大量制作酒椒。所產酒椒遠銷欽州、北海、梧州、廣州等地。
石南酒椒一直堅持使用純手工制作,制作技藝一代代流傳至今。2021年4月,石南酒椒與石南牛利餑、石南云吞、城隍白糤、城隍腰子餅等,被興業縣人民政府列入興業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