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日前,北京市醫保局發布《關于開展“預住院”費用醫保支付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該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開展“預住院”費用醫保支付試點工作。此項改革舉措意味著患者在“預住院”期間產生的各項合規醫療費用被納入住院費用結算,有助于打消醫療機構、患者對“預住院”的顧慮,實現患者得便利、醫療機構更高效、醫保減負擔的共贏目標。
什么是“預住院”?簡而言之,就是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在入院前完成必要的檢查檢驗,避免所有醫療行為都等到住院后再完成。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在“改善就醫感受 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中提出,創新理念、服務向前,提升患者診前體驗,醫療機構可對符合要求的患者,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辦理“預住院”。這為推行“預住院”樹立了風向標。
此前,湖南、廣東、河北、山西、四川、湖北等省份已探索推行“預住院”模式。為充分釋放政策便民惠民效應,有的醫療機構建立了“預住院”服務中心,讓患者“一站式”完成入院常規檢查檢驗及專科檢查檢驗,不必再反復到院、東奔西跑;有的醫療機構升級信息系統,優化“預住院”評估預約和入院安排,實現患者信息從門診到住院系統的無縫流轉,確保病歷和費用實時歸檔和結算,降低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操作難度。
開展“預住院”是一場“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升級,能給患者省時間、省精力、省花銷。也須明確,“預住院”模式僅適用于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符合住院指征的擇期手術患者,醫療機構應嚴格掌握“預住院”疾病指征,執行診療規范,通過推行標準化術前評估實現“預住院”證的精準開具。
推行“預住院”過程中,還需警惕騙保問題。為加強監管,北京特別強調對虛假計費、重復檢查、冒名頂替、降低住院標準等違規行為進行重點檢查,違規醫療機構將退出試點范圍;四川省引入“醫保區塊鏈存證平臺”,實現預住院全流程數據上鏈、不可篡改;武漢市醫保局建立大數據風控模型,從就診頻次、檢查關聯性等維度進行異常行為自動篩查。只有不斷完善機制、升級手段,才能扎緊監管的“籠子”。
確保“預住院”順利推行,需要醫療機構各科室緊密配合“做減法”,也需要醫療、醫保之間通過無縫銜接“做加法”,“兩只手”一起推。“做加法”的目標是優化醫療服務流程,讓醫療機構、患者、醫保各方都能從中獲保障、得鼓勵。此前,一些地方在推行日間手術的過程中,由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沒能跟上,面臨落地難的問題。促進醫療服務流程重塑和醫療服務效率提高,需要醫療、醫保在信息溝通、改革協同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共同解題。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文:喬寧(媒體人)
編輯: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57L8C9SC】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