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剛作為定海路街道和樂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和社區“法治帶頭人”,他始終認為:“法治化是新時代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著力點。”對此,他注重社區的法治宣傳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設,努力讓法治精神如春風化雨般的浸潤著和樂苑的每一個角落。
打造法治微景觀
將法治宣傳融入居民區的“一磚一瓦”
中環和樂苑是一個大型動遷安置房社區,老年人比例高,居民的法治意識較為淡薄。為提高社區居民法律意識,姚志剛決定從打造社區的法治微景觀著手,將法治元素融入到居民區的景觀中。在與居民溝通協商后,姚志剛將社區中的休憩長廊打造成集休閑娛樂與普法教育于一體的法治文化陣地。如今一走進和樂苑,法治長廊就映入眼簾,紅色立柱頂部,一個個經典的法治小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海瑞執法、克己奉公、徒木立信……每一個法治典故都配有詳細的解釋,故事簡短但含義深刻。居民王阿姨是晨練愛好者,鍛煉累的時候喜歡到長廊休息,她說:“每次停下來,我都會仔細看看,時間久了就會潛移默化,約束自己的行為。”
創辦社區法治報
把枯燥難懂的法律條文變成鮮活的故事
為了加大居民區法治宣傳教育的工作力度,姚志剛以黨建為引領創辦了《和樂之窗 喜聞樂見——法治天地》社區報,他結合當下的法治宣傳節點和新法的頒布實施情況,編寫報刊內容。同時結合社區里經常發生的鄰里糾紛、家庭糾紛、物業糾紛等典型案例,以及當下的法律熱點問題,編寫成普法小故事和法治漫畫,將枯燥的法律條文用更為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片把“法言法語”裝進社區居民的心中。法治報刊也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居民張老伯說:“姚書記編寫的法治報我每期都看,學到了許多法律知識。”隨著社區法治報刊的持續更新,社區居民的學法氛圍也變得更加濃厚。
構建法治宣傳網
讓居民成為法治宣傳的參與者和親歷者
姚志剛還在居民區建立了“和樂解憂坊”普法工作小組。他作為普法工作小組的發起人和負責人,通過走訪動員,挑選了居民區里具有法律特長、糾紛調解經驗的社區工作者和居民擔任組員。此外,他還從社區睦鄰群團、睦鄰樓組、社區達人中招募一批熱心社區公益的居民擔任普法志愿者,依托普法志愿者的力量動員社區居民參與學法。同時,姚志剛定期邀請社區法治專員為社區志愿者骨干進行法治培訓。除此之外,他還制定了普法計劃,每月開展1-2次普法活動,把憲法、民法典、反詐、反邪教、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知識送到居民身邊。
好Young“兩人”心得
法治宣傳對于提升社區居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多年的基層實踐,我認為宣傳方式要“接地氣”,將法治元素融入到景觀、報紙等載體,讓法律知識變得觸手可及。宣傳內容要“冒熱氣”,把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和法律熱點作為切入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普法宣傳。宣傳隊伍要“有底氣”,強化居民區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的居民區“普法團隊”,能讓居民區的法治宣傳工作提質增效。
(文中出現的社區居民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