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季過后的上海二手房市場,不溫不火。
新房市場卻是捷報連連。
前有翡雲悅府火爆認購。
后有綠城潮鳴東方開盤日光。
在新房豪宅被“搶購”的背后,有樓市的分化,也有上海zf的“陽謀”。
小米退掉的地,變身豪宅引爆市場
“地王”賣“天價”,徐匯濱江又火了。
5月11日,位于徐匯濱江的"綠城潮鳴東方"開盤,120套房源一日售罄,總銷售額69.88億元,再次刷新大眾對上海豪宅市場的認知。
這120套房源中,最便宜的一套總價超過4000萬元,最貴的一套接近1.54億元,共有6套頂層復式價格超過1個億。均價沖到19.5萬/㎡。
如此高單價,竟也獲得了191組認購,認購率近160%。
讓人不得不感嘆,上海豪宅的虹吸效應真的很頂。
作為土拍限價打開后首個入市的“地王”,綠城從拿地,到9個月開賣的過程也頗為不易。
去年斜土路這塊地因小米的戰略調整重新入市后,就被綠城、中海、保利等12價房企爭搶。
經過78輪競價,開發商不斷加價,最終綠城斥資48億元摘得該地塊,樓面價高達13.1萬元/㎡,成為國內單價最貴地王。
“全國地王”對綠城來說,既是光環也是壓力。
所有人都在期待這個一拿地就說預售價19w+/㎡的項目最后呈現出來是什么樣子。
誠然,綠城造出來的產品沒有讓大家失望。
產品過硬,再加上沒有“聯動價”的限制,定價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開發商手里。
所以潮鳴東方在價格上也放飛自我,19.5萬/㎡的過會價,成為上海非別墅產品中有史以來第二貴的。
上海豪宅,被外地人瘋搶
頂復1.5億照樣“秒光”。
到底是哪些人重金角逐上海濱江豪宅呢?
從公示的數據來看,綠城潮鳴東方191組有效認購中,除去3家公司,剩余188組客戶認購。
其中,上海本市62組,占比約33%;
其他省份126組,占比約67%。
外省認購客戶數量近乎是本市的兩倍。
全國富豪“云集”上海徐匯濱江。
其中浙江富豪一馬當先,認購人數占外省認購客戶總數約25.4%。
江蘇緊隨其后,18組認購,占比約14.3%。
安徽有12組,占比約9.5%;山東有10組,占比約7.9% 。
與上海本市認購客戶數量相比,浙江一省的認購量就已達到其半數以上,購買力十分強大。
市中心5000萬級豪宅不愁賣
綠城潮鳴東方的熱銷并非孤例。
在樓市下行周期中,上海的優質資產,依舊是塔尖客群的“心頭好”。
據房外房研究院數據統計,2024年上海3000W以上新房成交2600套。
是北京、深圳、廣州新房成交之和的4.9倍。
數據來源:房外房研究院
同年上海7000W以上住宅成交超過500套,力壓迪拜的435套,遠超紐約、倫敦、香港,成為全球豪宅成交最多的城市。
市中心5000萬級的豪宅大平層更是不愁賣。
近一年上海5000萬級豪宅平均認購率超160%、且大多數都是當天清盤:
?綠城潮鳴東方:2025年5月,認購率約160%
?金陵華庭:2025年3月,認購率199%
?上海壹號院:2025年1月,認購率170%
?露香園天譽:2024年11月,認購率101%
?外灘壹號院:2024年10月,認購率188%
?翠湖天地6期:2025年9月,認購率370%
?中海順昌玖里:2024年3月,認購率142%
其中,金陵華庭和潮鳴東方,一個18.9萬,一個19.5萬,都是在刷新當地新高的基礎上,清盤賣光的。
上海新房豪宅之所以能“逆周期”狂飆,大概有三個原因助力:
第一是資產避風需求。富人買豪宅,是從資產配置的需求出發,對抗通脹。
第二是資源稀缺性。以潮鳴東方為例,周邊3公里內,復旦附中徐匯分校、上海中學國際部等名校密集分布;另有華山醫院、中山醫院等三甲醫院環伺,這類硬核配套,足以對房價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第三是高端圈層效應。豪宅社區通過高門檻篩選業主,形成隱形社交圈。例如,潮鳴東方隔壁小區已確定對口宋慶齡幼兒園+小學的“王牌教育組合”,屆時吸引大量金融、科技精英入駐,進一步強化圈層護城河效應。
上海16區板塊分析,哪些筍盤能撿漏?
上海zf的“陽謀”
新房豪宅市場的火熱,并不代表上海樓市的全面復蘇。
上海樓市整體還是分化行情。
剛需市場以價換量,土拍市場冷熱不均。
今年上海樓市的發展邏輯是:
通過土拍帶節奏,地王拉新房,新房拉二手房;
另有“政策托底+預期引導”,有效修復市場信心,最終盤活整個房地產市場。
所以目前依然看到上海zf在中環發動“土拍溢價拉高新房預售證價格,新房拉高二手房掛牌價”的操盤思路。
比如大寧中建玖合預售價16萬+、楊思華潤翡雲悅府過會價10.78萬、瑞虹金茂預計18萬、徐濱綠城19.5萬等。
歷史上2020年、2016年都是如此拉高房價的。
這次和之前的操盤變化是,中環這次新房價格高開,會配合產品力劇變,使用第四代住宅上線(比如楊思華潤翡雲6個飄窗和大陽臺,算上贈送面積得房率接近90%)。
在住宅更新大背景下,不少購房者會買單。
新房高溢價能賣出日光,對二手房價也有好處,對上海樓市穩定也有好處。
這是開發商、政府、老百姓三贏的局面。
2025年可能未來十年樓市新周期的元年,未來新房負責豪宅,二手負責性價比,這會是大趨勢。
對此我們也有一些買賣建議:
關于買房選擇:今年二手房品種上和位置上大機會仍然在于中環,在于中產品質房(500至2000萬)的次新或者老豪宅。
新房機會更多的是2024年續銷,老預售證價格的老項目,比如徐濱中能建14萬和中興路一眾13萬以下的項目。
更多小區選擇,更復雜決策,在這個場景下,房外房全城選房和站購房者立場的咨詢模式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關于賣房選擇:因為次新房價格趨穩和新房創新,刺激了置換者會在2025年入市,加快拋售。
所以今年唯一讓人比較堪憂的是500萬以下不帶學區(或者弱學區)的剛需房,但凡同質化嚴重的房子,大概率價格會持續低位,甚至繼續全年陰跌1-5%。
主要惡化數據是春節后掛牌量加速上升,又回到了21萬套左右的高位。
所以置換者今年的第一要務是速度,加快賣差房子和老房子。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