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日產汽車正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困境,一系列重大舉措引發了全球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
日產汽車此次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大規模裁員潮,計劃裁員超過1萬人。若算上此前已公布的裁員計劃,此次總裁員人數將達到約2萬人,這一數字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5%。如此大規模的裁員,無疑給日產汽車的員工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讓外界對日產汽車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日產汽車的經營困境其實早有預兆。上月,日產就曾發出預警,稱受減值支出影響,本財年凈虧損可能高達7000億至7500億日元(約合47.4億至50.8億美元),這一虧損額度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導致日產陷入如此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未能精準把握美國市場對混合動力車型需求增長的趨勢,錯失了市場機遇;另一方面,在電動汽車領域,日產雖有著早期優勢,但卻未能充分發揮,被競爭對手逐漸超越。
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伊萬·埃斯皮諾薩于上月接替內田誠,他正著手對公司進行重組,并表示正在考慮采取更多應對措施。然而,從目前日產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形勢依然嚴峻。公司宣布將于6月關閉位于泰國的一家工廠,并且還計劃關閉另外兩家尚未公布地點的工廠。此外,日產還決定取消原計劃在日本九州島興建一座價值11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工廠的項目。該項目原本計劃獲得政府補貼,但在當前業績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也只能被迫叫停。
回顧過去一個財年,日產的經營狀況可謂每況愈下,已四次下調盈利預期。而在2024年11月,日產又宣布將減少全球20%的產能,并在全球裁員9000人。這一決策的背后,是2024年9月的中期財務報告顯示出的糟糕數據:營業利潤比2023年同期下滑了90.2%,凈利潤減少了93.5%。當時,日產汽車還決定出售部分所持有的三菱汽車股份,以緩解資金壓力。
今年初,日產與另一家日本大車廠本田宣布取消雙方合并計劃,這一變故讓日產雪上加霜。隨后,日產遭到國際信用評等機構穆迪以獲利能力薄弱為由,將信評調降至垃圾等級。信用評級的下降,無疑會讓日產在融資等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
日產將在5月13日公布2024財年的完整財報,屆時可能會披露更多關于重組和未來戰略的細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產面臨的情況極為嚴峻。在電動車轉型方面,日產明顯滯后,如今又大幅縮減產能和研發投資,這無疑會讓競爭對手如比亞迪、特斯拉、吉利等加速搶占市場份額。尤其在中國市場,日產的銷量在過去4年幾乎腰斬,市場份額被比亞迪、奇瑞等快速蠶食。
日產此次的裁員和戰略收縮,無疑反映了轉型失敗企業所面臨的高風險。行業專家預期,未來2 - 3年,汽車行業可能會有更多類似裁員、合并、破產的案例出現,行業似乎已經進入了“淘汰賽階段”。日產汽車能否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實現逆轉,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