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會遇到關節咔咔響的情況,無論是屈伸手指、轉動脖頸,還是蹲下站起時膝蓋發出聲響,都難免讓人心里“咯噔”一下,擔心是不是關節出了問題。
關節咔咔響是怎么回事?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關節咔咔響在中醫看來,多與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脈失養等因素相關。肝主筋,腎主骨,當肝腎不足時,筋骨得不到充足滋養,就容易出現松弛、僵硬,進而引發關節彈響;氣血虧虛不能濡養筋脈,也會使筋肉功能失調,導致關節活動時出現異常聲響。
膝關節病的癥狀有哪些?
膝關節病的癥狀并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而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早期可能只是偶爾的酸痛,稍作休息就能緩解。而如果不及時干預,病情會逐漸加重,甚至發展為關節腫脹變形、活動受限。
早期癥狀:膝關節疲勞、酸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
中期癥狀:關節開始出現“咔咔”響的聲音,疼痛變得更加頻繁,尤其是上下樓梯、蹲起時更明顯。
晚期癥狀:關節腫脹、僵硬,嚴重者可能出現關節畸形,甚至喪失正常的行走功能。
關節咔咔響中醫怎么治療?
丘醫師憑借多年臨床經驗,發現很多關節咔咔響的癥狀與筋脈失養有關,他常用經典方劑養筋湯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幫助眾多患者擺脫困擾。
養筋湯由白芍、熟地、麥冬、炒棗仁、巴戟天5味藥組成。
中醫的治療講究辨證施治,調和整體,不會單純針對某一癥狀下藥,而是要抓住疾病的根本。這也是“養筋湯”能夠有效緩解膝關節病的原因所在。它從肝腎、氣血、筋骨三個方面入手,通過精妙的配伍,達到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的效果。
方中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熟地滋陰補血、益精填髓;麥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炒棗仁養心補肝、寧心安神;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養血榮筋之效,從根源改善關節問題。
醫案
患者:王女士,45歲。
主訴:從事辦公室工作多年,長期久坐,近一年來,膝蓋和肩膀關節頻繁咔咔作響,尤其是上下樓梯和抬舉手臂時聲音明顯,還伴有隱隱酸痛,嚴重影響了日常活動。嘗試過按摩、貼膏藥等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經朋友推薦,她來到新加坡貢方堂TCM找到丘保潤醫生。
初診:舌暗紅少苔,脈弦細 。
診斷:肝腎虧虛、筋脈失養癥。
開方:養筋湯加減。
結果:服藥7天后,關節彈響的頻率明顯降低,酸痛感也有所減輕;服藥14天后,關節咔咔響的癥狀基本消失,活動自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