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水平的異常波動不僅是腎臟排毒功能變化的反映,還可能對腎臟以外的多個靶器官造成損傷,進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
當血肌酐水平開始升高時,通常意味著腎臟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傷,至少達到了30%。在初期,腎臟具有一定的代償能力,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尚未出現明顯癥狀。然而,隨著腎功能的進一步衰退,體內毒素水平逐漸升高,各種并發癥便開始顯現。
在腎功能報告中,以下三個數值如果超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盡早采取應對措施:
血肌酐超過265μmol/L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要血肌酐超過正常值就需要警惕。實際上,從105-265μmol/L屬于腎病早期損傷階段,通常對應腎病1期到3a期。在這個階段,部分患者的腎臟代償能力較強,且積極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因此可能不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
然而,血肌酐超過265μmol/L則是腎病分期的分水嶺,更是腎衰竭到來的警示信號。通常情況下,超過這個數值意味著已經進入慢性腎衰竭早期,并發癥的風險顯著增加。
腎小球濾過率低于45ml/min
腎小球濾過率與肌酐水平相互影響,主要用于評估單位時間內血液中毒素的濾過情況,以此判斷腎功能損傷的程度。
腎小球濾過率45ml/min是腎衰竭發展的分水嶺。如果低于這個數值,意味著腎功能損傷已進入后半程,整體惡化速度加快,濾過率下降速度也會更快,肌酐等毒素水平增速隨之加快。這表明腎臟逐漸失去對身體的控制,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
通常在腎病3期后,部分患者開始出現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高血鉀癥、心衰前期預兆等并發癥。尤其是對于有基礎病的老年患者(60歲以上),由于腎臟血流差,全身血管供血不足,并發癥的風險更高。
雙腎大小小于9cm
比腎功能下降更危險的是腎臟萎縮的程度。在腎病1-3期,腎臟萎縮的情況較為少見。當腎臟萎縮至小于9cm時,說明腎臟內血氧供應情況整體較差,腎內壓高,高灌注,往往也會引起全身血液流動異常,威脅到心臟等多器官的健康。
腎臟萎縮可能導致多種癥狀的出現,如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引起的心率減緩、腎性骨病等。
為了有效應對血肌酐水平異常帶來的健康風險,建議大家密切關注上述三個關鍵指標,抓住黃金逆轉時期,積極采取措施減少并發癥帶來的壓力,延緩尿毒癥的到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