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不開刀、不打孔,通過口腔取出膽道結石——近日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南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巧施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為高齡高危老人解決“膽石之痛”。
“我母親都85歲了,開刀太危險了吧?”近日,黃阿婆突然發高燒到39度多,肚子疼得直冒冷汗,家人連忙帶著她來到無錫市二院消化內科就診。經檢查發現老人是膽總管結石伴膽管炎,該病進展迅猛,風險極大,患者需要盡快接受手術。一聽到要“手術”,考慮到患者年老體弱、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又曾做過腦出血手術的家屬內心直打“退堂鼓”。
“現在有一種叫ERCP的微創手術,不用開刀,從嘴里插根小細管,在內鏡下就能把結石取出來。我們醫院做過很多高齡老人,效果都很好。”
接診的消化內科彭曉斌主任醫師耐心解釋溝通,家屬最終同意手術。但新的問題又來了,黃阿婆類風濕關節炎多年,四肢關節畸形嚴重,常規的手術體位及麻醉方式恐怕“行不通”。彭曉斌聯系麻醉與疼痛醫學科會診,制定了“仰臥位插管麻醉下行ERCP取石術”微創手術方案。非常規的仰臥位體位增加了手術難度和風險,對手術團隊的考驗很大。術中,彭曉斌團隊全程保持精神高度緊張,細致操作每一個動作,全力保障手術的安全性。
無獨有偶,另一位耄耋老人任爺爺也因相似的情況入院。患者89歲高齡,合并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長期臥床,且為胃畢II式術后,解剖結構變異,麻醉風險大,手術難度高。彭曉斌仔細分析了患者病情后,決定為患者行“ERCP+膽道支架置入術”。手術團隊在彭曉斌的帶領下,頂著患者循環不穩定的壓力,通過十二指腸鏡精準定位膽管梗阻部位,迅速完成結石取出及支架置入引流,解除膽道梗阻。
在彭曉斌團隊的默契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兩場手術均順利完成,術中引流出膿性膽汁,術后兩位患者體溫、血壓逐漸平穩,實驗室指標逐漸改善,目前都已康復出院,家屬十分感激,黃阿婆的家人還特地來醫院為消化內科的醫護人員們送上了錦旗。
通訊員 趙秋雨
知識鏈接:
ERCP(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被業內稱之為“消化內鏡皇冠上的明珠”。無需開腹,通過口腔插入內鏡,經食管、胃、十二指腸,找到膽胰管開口,然后注入造影劑,在X線下清晰顯示膽胰管系統的形態,是目前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除了可以用于疾病的診斷之外,該技術還能借助內鏡實施一系列治療措施。目前市二院消化內科已能成熟開展ERCP下膽總管取石術、膽道及胰管支架置入術等技術,為眾多患者帶來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