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午餐經常不是外賣就是湊合,現在都靠‘工字餐’,便宜又健康,工會真是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近日,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職工陳遠超來到文華社區菩提苑中央廚房,刷卡享用新鮮熱乎的午餐。陳遠超的感慨,道出了眾多東區職工的心聲,概括出東區總工會“共富食堂‘工字餐’”為職工生活帶來的改變。
文華社區供圖
近兩年,對越來越多的東區職工來說,“午餐吃什么”不再成為費心費力的難題。立足“就餐貴、就餐難”的現實情況,東區總工會積極響應職工需求,圍繞“普惠+共富”理念,推出“共富食堂‘工字餐’”項目,目前以6個“共富食堂”為核心,9個助餐點為延伸,形成“堂食+送餐”雙軌服務網絡。營養均衡的“工字餐”,已惠及職工超4萬人次。
“‘工字餐’不僅要讓職工吃飽,更要吃好、吃出幸福感!”早在第一家“共富食堂”建成試點之時,東區總工會負責人便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按照“政府指導+工會補貼+商家讓利”的普惠工作思路,每份“工字餐”工會補貼5元,商家讓利2元,職工得以用更為實惠的價格就餐。食堂內明廚亮灶,讓職工能夠清楚看到餐食制作過程,提供葷素搭配多種菜品,滿足不同職工的口味需求,全力保障職工每一餐都吃得安心、吃得飽足。
伴隨著職工的好評與呼聲,越來越多的“共富食堂”在東區開設,“工字餐”普惠網絡全面鋪開。就餐問題的解決由點及面,職工的幸福感不斷躍升。同時,考慮到部分職工工作繁忙、無法離崗就餐的實際情況,在堂食的基礎上新增送餐服務,職工掃描下單后,會有專業配送團隊將餐食送到崗位上,讓職工在忙碌之時也能享受到熱氣騰騰的午餐。
如何確保“工字餐”項目“辦得起、辦得久、辦得好”?東區總工會整合民政“中央廚房”和社區經濟資源,“共建”與“自建”相結合,構建持續發展、長效賦能的共富生態。在文華社區菩提苑中央廚房等地,采取“共建”模式,融入“工字餐”普惠項目,日均接待量突破200人次。聯合社區探索構建“社區托底+專業運營”模式,引入第三方機構負責餐品制作與配送,嚴格把控食品安全,并依托“共富食堂”拓寬“共富菜園”農產品多元銷售渠道,食堂、菜園利潤等運營收益反哺社區經濟發展,逐步走上市場化、專業化運營道路,形成“職工得實惠、農民增收益”的良性循環。
而“共富食堂”立足于職工的就餐需求而建,服務卻并不局限于吃飽吃好。依托工會平臺,這里也為聚集而來的職工,供給著“精神共富”的“食糧”。東區總工會將“共富食堂”及周邊陣地功能相融合,面向職工錯時開設“職工技能培訓”“法律咨詢角”“親子托管區”等增值服務項目。在恒德社區、二街坊社區等工會陣地舉辦暑期子女托管班共19期,服務職工子女580余人次,開展多次法律咨詢服務。“共富食堂”服務內容延展,服務質效提升,為職工提供著更多關懷與支持,持續擦亮“工”字招牌。
“職工的需求在哪兒,工會的服務就延伸到哪兒。”東區總工會用行動踐行承諾,用行動托起職工家庭“舌尖上的幸福”。“我們還將繼續優化‘工字餐’普惠網絡,擴大服務覆蓋面,在目前‘堂食+送餐’的基礎上,探索更多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工字餐’品質與服務水平,將這一暖心工程打造成工會服務職工的響亮品牌。”東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四川工人日報記者 張宸菱)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