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芳杰
據極目新聞,5月12日早上6時許,有網友發帖稱:“乘坐火車抵達上海南站后,因車站員工遲到,出站口大門緊鎖,乘客們被困在車站內約20分鐘。”
當天下午,@鐵路上海站發布情況聲明:5月12日5時26分,K80次列車抵達上海南站后,車站東南、東北出站口正常開啟,西北出站口因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工作標準,出站卷簾門開啟不及時,造成部分旅客在出站口等候。
對因工作不到位給旅客出行帶來的不便,鐵路部門深表歉意。目前,車站已組織專題分析,并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考核處理。下一步,將舉一反三,進一步加強職工教育管理,提升客運服務質量。
盡管官方迅速回應并致歉,稱“工作人員未嚴格執行工作標準”,但事件暴露的公共服務細節疏漏仍引發公眾對交通樞紐應急管理的深層思考。有網友表示,乘客下車后,都是按照指引標識出站,當時事發地導向標識指示為火車站西北出站口。雖然站方表示,當時其他方向出口正常開啟,但是現場并沒有廣播指引,造成了該車次乘客現實中的“信息差”,造成滯留。如果是突發火情或者其他應急情況,滯留的乘客應該如何疏散、逃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在每天有大客流來往的火車站,一個細節的紕漏,可能就會造成一連串的后續反應。在本案例中,由于員工的遲到或者響應遲緩,導致了出站正常流程的受阻,繼而引發系列負面后果。與此同時,也考驗著車站的應急管理水平。
除了致歉,公眾更期待站方能將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及時堵上。比如借助實時監控系統,能查漏補缺,糾正故障節點;在出現通行不暢時,能有及時廣播、信息屏引導告知等。公共服務機構應該意識到,公共領域的“容錯空間”是有限的,必須將“防患于未然”嵌入管理體系,敬畏風險,謹小慎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