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以美育為筆,繪就育人新篇。5月7日下午,在學校大禮堂內,青年美育教師張菡喆、非遺傳承人林占芝與青年學生攜手登臺,將承載抗戰記憶的省級非遺項目南譙民歌《羅師長來到紅山洼》進行創新演繹。
該節目以藝術與思政深度融合的形式,首次實現非遺傳承人與高校師生同臺演繹,打造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式教育課堂。作品巧妙融合民間音樂語匯與革命歷史敘事,生動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將領羅炳輝率部駐扎滁州紅山洼,與當地民眾并肩抗日的崢嶸歲月。演出中,師生身著革命服飾,通過歌、舞、劇等多元藝術形式,通過質樸婉轉的旋律傳遞紅山兒女對革命先輩的深切緬懷。
參演學生代表表示:“通過創排過程,我們既感受到南譙民歌的藝術魅力,更深刻領悟到傳承非遺文化的時代責任。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讓文化遺產在創新中煥發新光彩。”
演出通過青春化詮釋實現紅色精神的代際傳遞,現場觀眾在革命場景的藝術再現中重溫波瀾壯闊的抗戰歲月,氣氛莊重而熱烈。這場精彩演出不僅是該校美育實踐的生動縮影,更讓經典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活力,以藝術之美傳承抗戰精神,厚植青年愛國情懷。
近年來,該校制定《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實施德智體美勞“五大行動”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工作方案》,探索高職特色的美育教育。通過與社會公共文化藝術場館、文藝院團共建美育實踐基地,深化“校地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廣大學生在藝術學習的歷程中,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的精髓。在課程建設方面,開設《大學美育》公共課程,采用“模塊化教學”,以“一班多師”的教學模式,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確保學生獲得多領域的美育熏陶。此外,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活動,如非遺進校園、大學生藝術展演、迎新晚會、運動會開幕式、走進博物館等,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讓藝術文化浸潤校園每個角落。
下一步,該校將持續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拓展“非遺+美育+思政”的融合創新模式,構建起文化傳承與美育教育同頻共振的育人體系,為造就德技并修的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注入文化力量。
通訊員 張菡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