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國家芭蕾舞團《天鵝湖》
開演在即
今天,為您奉上一篇
超全面超詳細
涵蓋劇團、劇目等多方面的
介紹匯總
劇團介紹
古巴國家芭蕾舞團
古巴國家芭蕾舞團于1948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創建,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舞蹈團之一,在當代拉美文化圈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一張古巴的世界級藝術名片。
古巴芭蕾在繼承俄羅斯古典學派的基礎上,融入拉丁美洲的身體表達——強調髖部靈活性、爆發性跳躍、快速旋轉,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古巴芭蕾學派”這一技術體系打破了歐洲對芭蕾“輕盈飄逸”的單一審美,賦予舞蹈更強的力量感和節奏性。
艾麗西亞·阿隆索是古巴國寶級芭蕾舞藝術家,也是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的首席女芭蕾舞演員及創始人,同時也被稱為——古巴“芭蕾教母”。
她曾在一只眼幾近失明、另一只眼目及不到兩米的半盲狀態下替補上場飾演吉賽爾,從此一舉成名。她表演的《吉賽爾》,被世界芭蕾舞界譽為上個世紀最偉大的、無人可以超越的《吉賽爾》。
劇情介紹
古巴版《天鵝湖》
《天鵝湖》是世界芭蕾史上的經典劇目。它既是俄羅斯古典芭蕾時期的代表作品,也是數百年芭蕾歷史上的經典扛鼎之作。講述了王子齊格弗里德與被魔法變成天鵝的公主奧杰塔之間的愛情故事。
古巴國家芭蕾舞團版的《天鵝湖》在原作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古巴芭蕾舞派的獨特韻味,不僅展現了古巴芭蕾舞團的卓越技藝,還為這部經典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該作品在結構上,相比彼季帕的版本,有著獨到的巧思,全劇由三幕加尾聲構成,而非觀眾熟悉的四幕。
古巴版《天鵝湖》的民族特色
編舞中加入民間基因
古巴版《天鵝湖》第一幕被設定為王子與鄉民們共同舉辦的一場生日聚會。這樣的設定不僅讓舞蹈的風格更加淳樸生動、熱烈奔放,還巧妙地融入了古巴民族舞蹈元素,呈現出鮮明的藝術特色:王子或小丑的獨舞借鑒了古巴農民舞薩拉普的快速踢踏步法,替代傳統芭蕾的輕盈感。
音樂中的古巴節奏
古巴版《天鵝湖》在柴可夫斯基原曲中融入康加鼓、克拉韋斯等拉丁打擊樂,增強節奏的跳躍感;部分旋律經過古巴音樂家重新編曲,帶有即興的爵士銅管或吉他伴奏,呼應哈瓦那的傳統音樂風格。
服飾與視覺符號的本土化
在宮廷宴會等場景中,舞者的服飾大量運用飽和度高的色彩,如明黃、亮橙、艷紅、寶藍等 ,營造強烈視覺沖擊,使舞者在舞臺上更引人注目,更傳遞出古巴文化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氣質,與古巴熱烈的陽光和人們開朗的性格呼應。
表演氣質的“古巴性”
相比俄羅斯芭蕾的憂郁內斂,古巴舞者更強調笑容、眼神交流和肢體爆發力,尤其在慶祝場景中展現拉丁式的狂歡。同時,受到古巴街頭薩爾薩舞的影響,舞者之間有更多即興呼應,而非嚴格對稱的隊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