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卡片關注微紀先生
特朗普遇大麻煩,中國再度出手,聯合巴西介入俄烏談判!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其對俄烏沖突的調停政策經歷了戲劇性轉變。
初期,特朗普曾高調宣稱“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并通過暫停對烏軍援向俄羅斯示好。
然而,隨著戰場僵局持續,美國的調停努力收效甚微。
特朗普政府轉而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以礦產資源開發權為交換重啟軍售,暴露其將沖突工具化的真實意圖。
根據協議,美國將獲得烏克蘭礦產收益的50%,這種“資源換武器”的交易,實質是將烏克蘭主權進一步綁定于美國利益鏈條。
當礦產協議落地后,特朗普迅速拋出“尋求中國幫助調停”的提議,實質是將美國從沖突泥潭中抽離的策略。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明確表示,若俄烏談判無進展,美國將退出調停,并威脅升級對俄制裁。
這種反復無常的態度,不僅反映出美國戰略耐心的消失,更凸顯其將地緣利益置于國際責任之上的實用主義邏輯。
特朗普政府一邊宣稱推動和平,一邊從“飛機墳場”拆解退役F-16零件援烏,既避免直接激怒俄羅斯,又維持了烏軍基本戰力,完美契合其“離岸平衡”策略。
特朗普政府的退縮,本質上是對俄烏沖突長期化的無力應對。
美國在沖突中通過礦產協議和軍售獲取經濟利益,卻不愿承擔推動和平的責任,最終選擇將“爛攤子”甩給中國。
這種行為被俄羅斯批評為“虛偽的承諾”,而烏克蘭則在軍援依賴與主權讓渡之間陷入兩難。
正如俄媒指出,美國在2014年《明斯克協議》期間曾以擔保為名向烏克蘭輸送武器,如今故技重施,再次利用談判窗口期強化對烏控制。
在特朗普政府退縮之際,中國與巴西于2025年5月13日發布聯合聲明,明確支持俄烏直接對話,并呼吁各方“回到談判桌上來”。
這一聲明標志著全球南方國家首次以聯合行動的方式深度介入俄烏沖突。
其核心主張包括:支持普京與澤連斯基的談判提議、推動“和平之友”小組擴大化、強調沖突解決需兼顧各方合理關切。
中巴的介入并非偶然。自沖突爆發以來,中國始終堅持勸和促談的中立立場,而巴西作為拉美大國,長期倡導多邊主義解決國際爭端。
兩國在2024年9月發起的“和平之友”小組,已吸引土耳其、匈牙利、埃及等17國加入,形成對抗西方“諸邊主義”的重要力量。
此次聯合聲明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機制,提出“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的三原則,為沖突降溫提供了務實路徑。
中巴在聲明中明確反對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呼吁保護核電站等民用設施,這與西方“拉偏架”式的調停形成鮮明對比。
中巴的和平倡議具有鮮明的公正性和包容性。
與西方主導的“拉偏架”式調停不同,中巴方案既反對北約東擴加劇矛盾,也拒絕將烏克蘭視為地緣博弈的棋子。
兩國強調,和平協議必須由俄烏雙方自愿達成,且需尊重俄羅斯的安全關切與烏克蘭的主權完整。
這種立場得到印度、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廣泛支持,反映出全球南方對建立更公正國際秩序的共同訴求。
金磚國家雖未形成統一立場,但多數成員支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沖突,并對中巴倡議表示認可。
當前,俄烏沖突已進入第四個年頭,戰場態勢呈現膠著狀態。
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持續推進,但烏軍憑借西方援助的精準打擊武器,多次襲擾俄后方補給線。
雙方在能源基礎設施上的相互攻擊,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的能源危機和糧食安全風險。
5月13日俄軍在博加特爾方向取得進展,而烏軍則報告過去24小時內發生161次戰斗沖突,顯示戰場仍處于高強度消耗中。
在談判層面,普京于5月10日提議在土耳其重啟直接對話,澤連斯基則回應稱“坐等”俄方行動。
然而,雙方在領土、安全保障等核心議題上的分歧依然巨大:俄羅斯要求烏克蘭承認烏東現狀,而烏克蘭堅持恢復2014年邊界并加入北約。
這種對立使得任何停火倡議都難以突破“零和博弈”的框架。
普京雖提議談判,但未承諾停火,而澤連斯基則要求以俄軍撤至沖突前邊界為前提,雙方缺乏實質性妥協空間。
國際社會的立場分化加劇了局勢復雜性。
歐盟雖支持30天停火提議,但同時計劃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此舉被俄羅斯視為“變相介入”。
不過北約內部則出現裂痕。
土耳其、匈牙利等國公開支持中巴倡議,而美英等國仍堅持對俄強硬立場。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若普京缺乏和平誠意,歐盟將加大制裁力度,而德國新總理默茨承諾向烏克蘭提供“金牛座”導彈,進一步激化矛盾。
這種分化為中巴的調停努力創造了空間,卻也凸顯出西方陣營在沖突管理上的戰略困境。
中國與巴西的聯合行動,正在重塑俄烏沖突的解決路徑。
一方面,兩國通過“和平之友”小組凝聚全球南方共識,削弱了西方對調停進程的壟斷。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近期呼吁美國重視中巴立場,反映出歐洲對傳統盟友政策的反思。
另一方面,中巴的經濟合作(如能源、農業領域)為沖突后的重建提供了替代方案,降低了烏克蘭對西方援助的依賴。
中國與巴西在聯合聲明中提出,愿與全球南方國家一道,為烏克蘭戰后重建提供“非政治化”的經濟支持。
然而,中巴的調停努力面臨多重挑戰。
烏克蘭對中巴方案的態度反復:澤連斯基雖表示愿將中巴方案納入考慮,但仍堅持“不接受俄羅斯立場”的前提。
美國則通過恢復軍售和礦產協議,繼續將烏克蘭綁定在其利益鏈條上,試圖抵消中巴影響力。
此外,俄羅斯對西方軍援的警惕,可能使其在談判中保持強硬姿態,增加了中巴協調的難度。
俄方雖支持談判,但要求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并承認烏東現狀,這與烏方核心訴求存在根本沖突。
從長遠看,中巴介入標志著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變革。
兩國通過多邊主義倡議,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包容、公正的方向發展,這與美國的“諸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若中巴能持續擴大“和平之友”小組的影響力,并推動俄烏在關鍵議題上達成妥協,不僅可能為沖突降溫提供契機,更將為全球南方國家參與重大國際事務樹立典范。
非盟在2024年曾與俄羅斯共同主持涉烏會議,呼吁國際社會采取具體行動促進和平,顯示出非洲國家對中巴倡議的呼應。
特朗普政府的退縮與中巴的聯合介入,揭示了俄烏沖突解決進程中的權力轉移與理念碰撞。
美國的實用主義政策加劇了沖突的復雜性,而中國與巴西的調停努力則為和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Vjilu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