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又要漲了,最低標準提20元。
這是繼2024年后連續第二年按20元調,農民養老金要變多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這事,全國1.
7億領城鄉養老金的老人都受影響。
目前中央基礎養老金標準是123元,漲20元后到143元,漲幅16.3%。
這比例可不低,比職工養老金近年3%的漲幅高出不少呢。但不少人犯嘀咕:這能縮小城鄉養老金差距不?先看第一點,職工養老金也在漲,二者同步增導致差距難縮。
職工養老金按定額、掛鉤、傾斜調整,去年人均調100元左右。城鄉居民這次漲20元,和職工比,絕對數上差距還是大。就說職工養老金人均3600元,城鄉居民就算漲后也就143元起步,咋比?
第二點,城鄉居民養老金全靠財政補貼,大幅漲有難度。
中央財政出最低20元,地方有錢的能多補,像江蘇常州就補25元。但職工養老金靠社保基金,繳費高累積多,調整底氣更足。你看靈活就業人員每年繳萬把塊,城鄉居民最低才繳200元,差50倍呢。
繳費差距這么大,最后養老金不一樣,好像也說得通?第三點,雖說漲幅比例高,可基數低啊,農民實際增收有限。上海去年漲90元,今年估計還不少,可那是少數地方。
全國大部分地區漲后也就150到170元,一個月買不了多少東西。
有農民說:“漲是好事,但盼著以后能多漲點,畢竟開銷越來越大。”這就讓人思考,城鄉養老金差距根源在哪?
是繳費不同,還是補貼機制?有人覺得,職工養老金交得多拿得多,公平;也有人覺得,農民更需要照顧。現在問題擺著:連續兩年漲20元,是好開始還是到頭了?
財政壓力會不會讓未來漲幅降下來?農民養老金咋能追上職工?
數據擺著,城鄉養老金領取人數,居民比職工多3000萬,照顧好他們很重要。
雖說現在差距大,但政策在變,比如漸進式延遲退休、社區養老推進。這些能不能間接幫到農民?
或者該專門給農村老人更多補貼?
不管咋說,這次漲20元是實在利好,農民每月多筆零花,心里踏實點。
可長遠看,縮小差距得從繳費、補貼多方面使勁,不是一次漲就能解決。
你說,這城鄉養老金差距該咋縮小?是提高居民繳費檔次,還是增加財政補貼?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咱農民的事,就得大家多念叨。
最后提醒,各地調整可能不一樣,具體得看當地政策,別光看中央標準。
關注我,后續各地養老金細則出來,第一時間告訴你,別錯過消息。以上分析供參考,具體以官方文件為準,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多關注政策總是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