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兩國經過兩天談判后發表聲明,決定在接下來 90 天內,暫停過去一個月來阻礙雙邊貿易的大部分關稅。《法國世界報》認為,這無疑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過去一個月,中美貿易交鋒可謂劍拔弩張,一度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那到底是什么讓美國同意降低關稅,重新開啟貿易談判呢?法國媒體覺得,中國做對了四件事,把特朗普政府逼得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
稀土出口管制:掐住美國高科技產業的 “命門”
面對美國的貿易挑釁,中國除了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還宣布建立針對某些戰略金屬(重稀土)的出口許可機制。大家都知道,全球大部分重稀土的開采以及幾乎所有的精煉都在中國。中國一宣布這個機制,重稀土貿易基本就停滯了,這對美國高科技產業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畢竟美國很多高科技產品都離不開重稀土,像智能手機、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還有軍事裝備里的精確制導武器、雷達系統等,都得靠它。在這次聯合聲明里,中方沒承諾取消稀土管制,這意味著以后要是特朗普政府再出爾反爾,我們還有這張王牌可以打。
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全國上下齊心對抗霸權
中國這場反抗美國霸權的斗爭,在國內得到了廣泛支持,政治凝聚力那是相當強。大多數中國人都表示,雖說中國一些以出口為主的地區在關稅戰里吃了虧,但大家還是堅定支持政府的抵抗立場。中國外交也反復強調,會 “奉陪到底”,一直要求美國重新開啟平等對話,先談判再制裁,而不是單方面搞霸權。這種全國一心的態度,讓美國看到了中國的決心,也給了談判桌上的中國代表十足的底氣。
中國經濟韌性強:東方不亮西方亮
自從中國決定堅決抵抗美國關稅戰以來,依賴美國市場的中國出口商確實受到不小沖擊。不過,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很強的韌性。5 月 9 日,就在談判前夕,中國公布 4 月份出口增長了 8.1%,這數據遠超分析師們的預測,是預估的四倍。雖說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了 17.6%,但對其他市場,比如新興國家和歐洲的出口大幅增長,彌補了對美出口的缺口。而且,中國政府還積極出臺政策拉動內需,鼓勵企業把產品從 “出口轉內銷”,深耕國內市場。這就好比一個人,本來只靠一條腿走路,現在兩條腿都能走,甚至還能跑起來,美國想靠關稅戰拖垮中國經濟,可沒那么容易。
美國國內怨聲載道:特朗普也扛不住了
中國政府清楚,美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總統很容易受民眾短期訴求影響。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早在 4 月 22 日就表示,當前的關稅水平 “不可持續”。最近幾周,類似的警告更是接連不斷。4 月底,洛杉磯港務局局長說西海岸貨運量下降了 35%;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報道,沃爾瑪和塔吉特連鎖超市的首席執行官警告,很快貨架就要空了。美國民眾對物價上漲和商品短缺的不滿越來越大,特朗普政府頂不住壓力,只能坐到談判桌前。畢竟,要是再這么搞下去,美國民眾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特朗普的支持率可就危險了。
總的來說,中國面對美國霸權施壓,沒有退縮,更沒有 “跪著要飯”。這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建立全球霸權體系以來,是國際關系里絕無僅有的大事。就憑這點,這次中美聯合聲明就足以載入史冊,它不僅展現了中國在外交和經濟上的實力,也為未來處理大國關系提供了重要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