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俄羅斯是一個另類的軍事強國,他們的常規武器,能算得上先進的只有區區幾款。
大部分的陸、海軍兵器,很多都是繼承自前蘇聯,現在已經有些落后了。
但是,在空軍、導彈、核武器方面,他們又具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一些武器即便是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也完全無法匹敵。
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
俄羅斯尖端武器中的佼佼者,非“核彈之王”薩爾馬特莫屬。這款導彈威力極大,甚至有人說,一枚薩爾馬特足以摧毀整個日本,而美國的防御武器,對這款導彈是完全無效的。
相比起寒酸的陸海軍,俄羅斯的導彈部隊可謂是金光閃耀。但是要知道,核導彈這種武器,是輕易不能使用的,而陸軍兵器的單價比起導彈要便宜不少。
俄羅斯的經濟并不強,但為何他們要優先發展導彈、核導彈等基本上用不上的兵器,而不是其他的常規武器呢?
薩爾馬特的威力是真的嗎?
俄羅斯又為什么要發展這么厲害的武器呢?
下面我們來一一解讀。
俄羅斯歷史
想要搞明白薩爾馬特,我們還要從俄羅斯這個民族的傳統,以及當初蘇聯的導彈發展情況來看。
俄羅斯
自古以來,俄羅斯就是一個好戰、但不善戰的民族。在中國元朝崛起的初期,哲別和速不臺的西征,和拔都率領的長子西征,都曾經讓俄羅斯的前身沃羅斯吃了大虧。
當時俄羅斯給人的感覺,就是點火就著,什么仗都敢打,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什么仗都打不贏。
這也和俄羅斯大部分是草原、峽谷山峰等復雜地形不多、缺乏天險的地理環境有一定關系。
由于元朝人的不斷西征,打得俄羅斯人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所以在元朝和蒙古帝國崩潰后,俄羅斯大量收編小型汗國和小型帝國,形成了地跨歐亞的世界國土面積第一大國,以加強自己的安全感。
但是,俄羅斯的弊病并沒有改變,他們的地域仍然無險可守,戰士的戰斗力仍然不強。他們不但無法御敵于國門之外,甚至連守土都困難。
長子西征
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羅斯,俄羅斯人甚至連一仗都沒敢和對方打,只知道一味地后退搞堅壁清野;
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險些將這個龐然大物連根拔起。
自此,蘇聯人便有了一種更加嚴重的危機感,似乎只要有敵國軍隊踏上俄羅斯的土地,等待他們的就只有災難。
二戰結束后,蘇聯的不安全感爆棚,這讓他們在武裝力量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不但如此,蘇聯還將自己周邊的國家發展成了“華約”。
這一系列動作,總算是讓他們有了一些安全感。1949年9月,蘇聯成功爆炸了原子彈,從此正式擁有了核武器。
靠著己方的核威懾能力,蘇聯在之后的朝鮮戰爭時期一直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讓美國不敢輕易向中國人民志愿軍使用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在手,蘇聯的安全感算是有了。從此,蘇聯就開始了和美國長達四十年的核軍備競賽。
他們在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非美國可以相比。于是在氫彈的研制上,蘇聯后來居上,在1953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當量為40萬噸TNT。
近代蘇聯
而美國,在第二年才擁有了氫彈,但是當量不如蘇聯的。要知道,美國投放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當量僅為1.5萬噸。由此可見,蘇聯在核武器研制方面,確實領先世界。
有了終極的武器,自然要有運載武器的載具。蘇聯和美國的物理距離太遠,用轟炸機互扔氫彈根本不現實。
于是,兩國的眼睛,同時看向了洲際彈道導彈。此時,蘇聯由于火箭技術獨步天下,因此在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上,實際上是領先全球的。
當時他們的SS-7彈道導彈,在性能上領先全球,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甚至說過:“在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和大量生產方面,我們要比其他國家領先好幾年。”
赫魯曉夫
1975年,蘇聯推出了一款劃時代的洲際彈道導彈——SS-18。這種導彈有三十多米長,起飛重量二百多噸。
它可以攜帶當量高達2000萬噸的單個核彈頭,也可以攜帶10枚7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這款導彈不管從威力上看還是尺寸上看,都是洲際導彈界的巨無霸。
剛一出現,西方媒體就給它起了一個“撒旦”的綽號,由此能看出,西方對這種武器的恐懼。
但是在1991年,蘇聯長期激進發展軍事的惡果,來了一次總爆發,蘇聯這個紅色巨人解體了,原先的加盟共和國一個個陷入經濟崩潰。
繼承大量蘇聯遺產的俄羅斯,也進入了一個軍事技術發展的平臺期。
蘇聯解體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俄羅斯的武器呈現出了“拉垮”的趨勢,在車臣戰爭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最終,還是普京通過拉打結合的方式,才最終平定了車臣。連一個車臣都打得那么費勁,如果真的是裝備精良的北約部隊打過來會怎樣?難不成繼續上演衛國戰爭嗎?
在當時的俄羅斯在武器發展上,有兩個選擇:要么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空軍和尖端導彈系統的研制上,要么花大力氣發展一支強大的陸軍,為何不發展海軍呢?
那是因為俄羅斯沒有多少海外的軍事基地,用不著大規模的運兵和護航,所以海軍的用武之地不大。
而且,一艘軍艦的建造和維護費用,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俄羅斯的經濟負擔不起太強大的海軍。
俄羅斯海軍
最終,俄羅斯還是決定將資源用在空軍和導彈的研制上。這是因為俄羅斯國土面積太大,不管有多少陸軍,單點的防御上仍然是薄弱的。
而且,陸戰兵器隨著高科技的加成,價錢也不低。與其這樣,不如發展空軍和導彈,相應地更加劃算一些。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才有的蘇-57這樣的四代戰斗機,和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
薩爾馬特
薩爾馬特是俄羅斯最新一代的超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它具有很大的有效載荷,可以搭載多達10個重型核彈頭,或15較輕的核彈頭,又或者高達24個高超音速輕型核彈頭。
也就是說,薩爾馬特上面裝載的彈藥,可以具有多種組合。在真正使用它的時候,各種彈頭的組合會達到讓人防不勝防的目的。在攜帶的彈藥量上,薩爾馬特要比SS-18更高一些。
薩爾馬特
除了武器組合多種多樣外,薩爾馬特的另一特點,是對于不同的任務,有不同版本的薩爾馬特。
比如說,針對距離自己比較近的歐洲,就有發射重量100噸左右,攜帶重量5噸的輕型薩爾馬特;
而對付美國的話,則有發射重量達到200噸,可攜帶9噸重量重型版本。可以說,對付不同的對手用不同的武器,既節省成本,又能達到更為精確的打擊目的,一舉兩得。
薩爾馬特之所以讓人膽寒,是因為強大的運載能力,和非常詭異的末段變軌能力。
這兩樣能力的有機結合,讓薩爾馬特變成了幾乎不可防御、而且僅僅一兩顆就能造成巨大殺傷的武器。
正如前面所說,蘇聯的核武器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大威力的氫彈方面,取得的成績簡直可以說讓世界震撼。
1961年,蘇聯制造出了著名的“沙皇氫彈”,其威力達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5000萬噸TNT當量!要知道,當初襲擊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當量為1.5萬噸,就已經造成了那樣的災難。
沙皇氫彈的威力達到了超過3000個“小男孩”,一旦使用,將會給世界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一點不言而喻。
雖然因為外交和環境的問題,沙皇氫彈僅僅制造了兩枚就停產了,但是,大威力核武器的技術,蘇聯卻是已經達到了頂峰。
在之后的軍備競賽中,蘇聯和美國互相比拼著生產核彈頭,蘇聯的核彈頭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威力上,都穩穩地壓了美國一頭。
蘇聯核彈頭
1991年,蘇聯解體,經濟陷入困境。緊接著,世界上開始了削減核彈頭的風潮,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銷毀了接近一半的核彈頭,但是剩下的,很多都是威力強大的核彈頭。
其當量,相當于75萬噸TNT,也就是相當于“小男孩”原子彈的50倍。這樣的核彈頭,誰也挨不起。
試想一下,以現在公布的一些數據,關于薩爾馬特能搭載75萬噸當量核彈頭的數量,有10顆和15顆之說。
即使是搭載10顆,那么一枚薩爾馬特的總當量也達到了750萬噸,相當于可以毀滅500個規模相當于廣島的大型城市。
而且,現在還有消息說,薩爾馬特如果攜帶單彈頭的話,那么這顆彈頭的威力可以達到沙皇氫彈的一半,也就是2500萬噸。
這種級別的威力,已經不僅僅是滅國了,而是毀天滅地了。普京曾說一枚薩爾馬特就可以毀滅日本,五枚薩爾馬特能毀滅美國,此言并非夸張。
沙皇氫彈
除了威力強大之外,薩爾馬特的另一大殺手锏是超遠的射程。它的最大射程,達到了1.8萬公里。
而世界上的另外兩款洲際導彈:美國的民兵3型,和中國的東風41型,最遠距離都在1.3萬公里。
美國忌憚
不過,1.3萬公里已經完全滿足可以打到世界任何角落的要求,薩爾馬特的超遠射程,只在突防時有更大的意義,并不能看做是戰略優勢。
真正讓薩爾馬特成為“無法防御的武器”的,還是它的突防能力。
自從世界上出現洲際導彈之后,美國人便不遺余力地發展自己的防御體系。
然而,受到科技所限,其實他們到現在的反導能力,仍然只能攔截一些低超音速、在發射之后彈道比較老實的導彈。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反導系統對于薩爾馬特是無能為力的,為何這么說?我們做一下對比就可以了。
美國反導系統
薩爾馬特的最高速度,是音速的二十倍。如果再加上高空下來的勢能的話,速度可能還會更高。
而美國的反導系統曾經做過實驗,對于超過十二倍音速的導彈就已經不具備攔截能力了。所以只要薩爾馬特升空,美國的反導系統不太可能做有效的反應。
其二是飛行高度,薩爾馬特的最高飛行高度達到了1000公里,而美國的反導系統,最高的攔截距離為200公里。
如果將這個距離和速度綜合來看的話,留給反導系統的時間不會很多。即使反導系統想要瞎蒙,可以說都沒有瞎蒙的時間。
薩爾馬特
更為讓人防不勝防的,是薩爾馬特所攜帶的核彈頭。薩爾馬特本身可以攜帶10-15顆核彈頭,外加40顆左右的誘餌彈。
也就是說,薩爾馬特可以向目標區域一次性投放五六十個目標。如果按照美國反導系統大約5顆防空導彈可以擊落一個核彈頭來計算,那么就需要至少300枚導彈同時發射,才能理論上攔截所有薩爾馬特的核彈頭。
這一點,就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是做不到的。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薩爾馬特被稱為不可攔截的洲際導彈,絕非浪得虛名。
其實,薩爾馬特雖然被稱為終極大殺器,但是卻不是隨便就可以使用的武器。一旦俄羅斯發射了薩爾馬特,也就意味著核戰爭的開啟和世界的毀滅。
這種武器,只是俄羅斯如今武器發展的縮影。除了薩爾馬特,還有俄羅斯還有不少非常先進的導彈類武器,比如說具有隱身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口徑”巡航導彈。
但是,在一場全面性的戰爭中,不以占領為目的、僅僅靠扔導彈,能取得什么樣的戰果,現在還不好說。
巡航導彈
結語
2020年之后,世界受美國的影響,正在持續地撕裂著。被政治推高的民族仇恨,很可能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主導著世界的思維。而俄羅斯,也確確實實地受到了北約的全面圍堵和封鎖。
我們無法斷言,在什么時候,會有人真的打開核戰爭這個潘多拉的魔盒。不管薩爾馬特多么強大,它起到的作用,也只能是造成災難和損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一場核戰爭中完好無損地存活下來。我們只能祈禱,希望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希望薩爾馬特、民兵3等大殺器的發射井蓋子,永遠不要打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