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譯文
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年,才能夠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守喪需要守三年,為的就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普通人需要守喪一年的,諸侯也要遵守。普通人需要守喪三年的,天子也要遵守。
子夏為守喪三年,來拜見孔夫子。孔夫子把琴遞給他,讓他彈琴。子夏彈的歡快愉悅。子夏說:“先生說的規矩我不敢不遵守。”
孔夫子說:“你真是個君子啊。”
閔子騫守喪三年,來拜見孔夫子。孔夫子把琴遞給他,讓他單親。閔子騫彈的悲傷哀戚。閔子騫說:“先生說的規矩我不敢逾越。”
孔夫子說:“你真是個君子啊。”
子貢問孔夫子:“這閔子騫三年以后還在哀痛之中,您稱他為君子。那子夏已經沒有哀戚之心了,您也稱他為君子。我有點不懂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啊?”
孔夫子說:“閔子騫雖然還在哀痛之中,但是仍然按照禮制結束了守喪,所以我稱他為君子。子夏雖然已經從哀戚中走了出來,但是他仍然能夠按照禮制守喪但年,所以我也稱他為君子。這三年的守喪之禮,本來就是照顧閔子騫,約束子夏的。”
02
原文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故制喪三年,所以報父母之恩也。期年之喪通乎諸侯,三年之喪通乎天子,禮之經也。
子夏三年之喪畢,見于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樂作,而曰:“先生制禮不敢不及也。”
孔子曰:“君子也。”
閔子騫三年之喪畢,見于孔子。孔子與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禮不敢過也。”
孔子曰:“君子也。”
子貢問曰:“閔子哀不盡,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子曰君子也。賜也惑,敢問何謂?”
孔子曰:“閔子哀未盡,能斷之以禮,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盡,能引而致之,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喪,固優者之所屈,劣者之所勉。”
03
衎衎(kan,四聲,看):指面容平和。
04
單就這個故事來說,孔夫子還是講究的。這禮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生在世啊,盡了義務也就是了。不能要求更多。
就像,子夏守孝三年,這就是盡義務。不能要求子夏守孝三年還像閔子騫那么哀戚。這是不對的。
而且,孔夫子也不贊成守孝時間超過三年。都是有用之軀,不能一味地沉溺于自己的悲痛之中啊。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而已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