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家萬全說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意思是孩子發育不足,脾胃功能本就較弱。
再加上現代食物種類雖多,但過度喂養、挑食偏食、暴飲暴食等問題普遍存在,導致運化失常,脾胃功能削弱。
脾胃就像一個滾在泥沙里的輪胎,脾虛就是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問題了,轉動緩慢,功能下降之后,不能正常運化食谷、代謝水濕,五臟六腑得不到氣血的滋養,各種毛病都跟著來了
1
—The First—
脾胃虛了
這些問題就接踵而至
1
消化系統紊亂
表現為腹脹、便秘或腹瀉、口臭,甚至積食反復發作。
2
營養吸收障礙
脾虛導致水谷精微無法轉化為氣血,孩子易出現面黃肌瘦、身高體重不達標。
3
免疫力低下
中醫認為“脾為后天之本”,脾虛則肺衛不固,孩子易反復感冒、咳嗽,甚至誘發鼻炎、腺樣體肥大。
4
長期健康影響
脾虛可引發夜間盜汗、睡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青春期發育
5
脾氣大,性格大變
中醫認為,肝屬木,脾屬土,肝主疏泄,與情緒相關,當脾土虛弱,則肝木也容易出問題,這叫“土虛則木搖”。
2
—The Second—
養好脾胃
是孩子健康的根基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承擔營養吸收、免疫調節、代謝平衡等核心功能。
中醫上有種說法是“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意思是如果脾胃的功能弱了,那么就會影響到心、肝、肺、腎其余四臟的功能。當五臟都開始衰弱的時候,各種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所以明代名醫張景岳強調“脾胃壯實,四肢安寧”,脾胃強健的孩子不僅生病少,更能為成年后的體質打下良好基礎。
也正是如此,脾虛的孩子要抓緊調理脾胃。
3
—The Third—
入夏
這碗“養脾水”不能少
入夏養脾水推薦這一碗改良四神湯
四神湯是中醫經典的健脾祛濕方劑,源于宋代,以“補而不峻、祛濕不傷正”著稱。其核心配伍由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四味藥材組成,根據幼兒體虛和夏季濕熱的特點,可添加一味炒薏米,化解夏季濕熱傷陰的問題。
【材料】山藥10g、蓮子10g、芡實10g、茯苓5g、炒薏米5g
【做法】加水800ml,小火煮30分鐘,濾渣取汁代茶飲,每周3次。
【功效】健脾祛濕,溫和不寒涼,適合夏季濕重脾虛的孩子。
山藥以補虛見長,既能補脾陽,又滋肺陰,對脾虛食少、久瀉有顯著改善作用。麩炒后健脾效果更佳。
茯苓通過淡滲利水排出體內濕氣,同時健脾益氣,避免祛濕過度損傷正氣。其安神作用可緩解夏季濕熱導致的心煩失眠。
蓮子心去苦后,更突出其健脾和安神作用,適用于心悸失眠、脾虛泄瀉。
芡實尤擅治療脾虛久瀉、遺精帶下。
炒薏米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適合濕熱體質的舌紅苔黃膩者。
改良版四神湯調和脾胃、祛除濕邪,既適合日常養生,又能針對性地改善脾虛濕困的復雜癥狀。
“祛濕不傷正,補虛不滯濕”,堪稱中醫調理脾胃的經典范例。
不過每個孩子使用時都需根據體質調整藥材,家長們一定要找中醫師辨證施膳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