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我在名校讀博士,我的生活完蛋了

0
分享至





博士生群體中流傳這么一句話,“讀博只有兩天是快樂的,一天是開學,一天是畢業”。

博士生活與想象中的差距,讓博士生喘不過氣。他們時刻處于高壓學習狀態,面臨無處不在的同輩壓力,情感關系難以為繼,經濟條件也相對窘迫。

《自然》雜志2019年的一篇研究顯示,在對690名中國博士生中的調查中,4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因讀博期間的抑郁和焦慮尋求過幫助,而其他國家是36%。

博士抑郁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外表是高知,內心是高危”的博士生故事被一次次書寫,他們的處境和現狀得以被看見。

但現實境況并非因被看見而有所改變,在為自己發聲的同時,博士生們也在積極自救。

有人選擇退學,重啟一段人生;有人試圖靠旅游自愈;有人為了逃避長時間痛苦,拼命加速完成學業。

他們的故事或許不同,但卻擁有同樣的精神內核:看清讀博的本質后,選擇愛自己。

正如@W所說,即使失去現在的一切,我都要好好生活,不能因為擁有得多了反而失去了基本的勇氣和能力。





“大家好,抑郁癥的一天開始了。”

從大二起,宋鈞每隔幾個月便會發一次這樣的朋友圈。

從前,他常與一群伙伴待著,有事沒事就往一塊湊。可來到北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大家互不交集。宋鈞不適應。他情緒低落,無依無靠,總是想家。

這種狀態延續到碩博階段。博一期間,宋鈞察覺到不對勁,主動去心理醫院咨詢。做過專業心理測試量表后,他被確診為抑郁癥。

如果說獨來獨往衍生出的孤獨感已是常態,那么讀博期間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則是他抑郁的直接原因。

宋鈞本碩博均在中國人民大學就讀,專業是社會學,畢業后進入一所985高校任教。

他是山東人,2013年高考655分,是山東省文科第97名。這個成績上不了清北,讀政法又浪費。看到招生手冊上寫的就業方向是公務員,他和家人商量,決定報人大社會學。

“既然做,就要做到最好”,宋鈞一直這么要求自己。大四時,他得到保研名額,可以選擇留在本校或去北大。他“懶得換地方”,繼續留在人大社會學專業。

碩士期間,宋鈞再次獲得保送讀博的機會。他沒多想,“就先讀唄”,讀完進高校,或去考公。

然而,“讀博只有兩天是快樂的,一天是開學,一天是畢業”,宋鈞說,“這是博士圈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在他看來,“讀博的沒有正常人”。



圖源《重啟人生》

根據《Nature》發布的一項調查,39%以上的博士有抑郁或焦慮的癥狀,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

與此同時,讀博對博士心理健康具有持續負面影響。《Nature》的另一項調查顯示,讀博后,博士生使用精神藥物的比例大幅上升,這種趨勢在整個博士期間保持增長。

李沐就是這樣。她就讀于國內頂尖高校,專業是人類學。今年是她讀博的第五年。讀博之前,李沐曾設想過博士生活。她要做喜歡的研究,用學術理論解釋社會現象。五年過去,回看當初,她說自己“完全是胡來”。

李沐的申博過程不算順利,前后申了兩次。終于進入夢校后,她卻發現讀博跟想象中不太一樣。

她的碩士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博士學校則注重學術培養。進入完全不同的學術氛圍,李沐并不習慣。而且博士生發表論文的壓力大得多,如果博士畢業后進入高校,還將面臨“非升即走”。

最初申博時,她沒想過學術圈的運行方式。現在回看,完全沒考慮后果。

從博二暑假第一次做田野調查開始,到博四上學期結束,李沐的焦慮狀態持續了兩年。她經常以淚洗面,止不住地哭。很多次她想振作起來做點什么,卻都以失敗告終。她提不起任何興趣,因為恐懼失敗的結局而避免開始。

有時候,她后悔讀博。她認為自己沒有學術天賦,老師“有眼無珠”地錄取她,讓她感到愧疚。她不斷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是不是不配學人類學,“完蛋了”。

即便李沐感覺抑郁,卻遲遲沒有就診。如果真的需要心理咨詢,她怕太貴;吃藥又會發生副作用。



圖源《點燃我,溫暖你》

邱邱的確進行過心理咨詢,不過對她而言,“沒什么效果”。

邱邱碩士畢業后并未讀博,而是進入一家三甲醫院任職,成為臨床醫生。

工作四年后,她發現科室里博士畢業生越來越多,晉升的壓力催生她讀博的想法。幾乎沒有猶豫,看到南方某高校的博士招生簡章后,她立即聯系了導師。由于醫院工作繁忙,她沒有任何準備,卻意外通過了。

脫產讀博后,她的工作重心從醫院轉移到學校來。她每天泡在實驗室里,就連周末也被實驗占用。邱邱讀的是專業型碩士,培養制度跟醫院類似,都是把人丟在臨床一線攢經驗,幾乎沒做過實驗。可讀博不一樣,她需要反復做動物實驗。

實驗的隨機性很大,一個周期下來,可能完全做不出想要的結果。過程中既得考慮實驗進行的條件,又要避免干擾因素的影響,需要不停糾正,推翻重來。

邱邱的生活在實驗中日復一日。直到父親突發心梗離世,打亂了她所有計劃。

去年大年二十九,本是邱邱一家吃團年飯的日子。等她從學校趕回家時,爸爸卻住進ICU。邱邱和爸爸都是醫生,她很想四處找人幫幫爸爸,可他病得太重,誰也沒辦法。站在ICU門口,她甚至連夜聯系了道士師傅,希望能讓爸爸有點好轉。深深的無力感壓著邱邱。她與爸爸見面不到幾小時,爸爸就走了。

她不敢相信這件事真的發生過,總會否認一切。她不斷回想爸爸去世那天,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如果哪一步不一樣的話,是不是結果會不同。她感到生活無趣,常想如果人的一生結局注定是死亡,現在做的一切有什么意義?

學業上的苦悶,父親離世,一切都措手不及,壓得邱邱喘不過氣。嚴重時,她想跳樓,一了了之。



圖源《絕叫》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程猛指出,博士生群體的抑郁已成為公共問題,與他們置身其中的制度框架和學術文化密不可分。

象牙塔尖的博士生本是教育游戲的佼佼者,卻被時刻困在“讀博時鐘”里。他們心知肚明哪個時間點該做什么事,必須在相應年限內修滿學分、發表小論文、完成博士論文開題,才能走到最終答辯,順利畢業。

宋鈞所讀高校的博士學制是四年。按照學校安排,博二開題,博三做研究,博四預答辯,正式答辯前需發表2篇c刊論文。每一步都有時間界限,科研壓力就像在界限上踩鋼絲。

宋鈞認為,寫論文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可能在電腦前坐一年也想不出什么,也可能坐一小時就靈感乍現”。文科需要創造性,這與天賦相關。持續的創造性工作本身就是困擾,再加上步步緊逼的發表時限,宋鈞無時不感到壓力。

即使寫出論文完成發表,他只會高興半天。因為總有下一篇等著發,甚至同行“發得更好,發得更多”。

“不發表就出局”,是科研界默認的潛規則。大多數學校要求博士生至少發表2篇SCI收錄期刊論文,才能申請畢業答辯,只有部分學校不以發布數量和期刊為衡量標準。

然而,完成一篇高質量論文并非易事。從確定選題、完成文獻積累到開展研究,最后成文,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長達幾年的時間。

即便高效率完成寫作,論文發表周期也足夠磨人。一篇SCI論文從投稿到發表可能歷經一整年,更何況期刊市場正面臨僧多粥少的情況。

論文發表像“讀博時鐘”里跑得最快的秒針,嘀嗒嘀嗒敲打著博士生緊繃的心弦。



圖源《黑狗》

李沐也曾遭遇過來自發表的壓迫。博二時,有經驗的同學已經陸續發表,他們勸李沐趕緊寫了發。可人類學研究需要理論基礎和扎實的田野調查,李沐的導師不鼓勵為了發表而寫。在拼命發表論文的時代,她們稍顯不入流。同輩催促和導師“鼓勵式”教育之間的張力,讓李沐猶豫。直到博四上學期結束,她沒有任何論文在投,只能干著急。

不過最讓李沐為難的是博士論文開題。從博二起,她就在準備,直到博三,她仍未完成開題。

起初,她將目光鎖定在月經貧困上。她閱讀了大量國外文獻,參考國際公共衛生領域的資料,試圖探索公共衛生治理如何影響女性月經健康。她認為選題堪稱完美,只要找到田野點并完成調查,博三就能順利開題。彼時,她從未坐過田野。直到上手操作,她才發現自己過于單純。

做田野是人類學者進入某一社區,通過直接觀察、訪談、居住體驗等參與方式,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的過程。實踐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研究的成敗。

從衛生巾公司到福建農村,李沐接連換過三個田野點,卻都沒做成調研。她發現研究沒法做,太多理論預設跟實際情況不同。在最后一個田野點跟阿姨們擰了一個月燈泡后,她身心俱疲,每天都哭,整個人“接近崩潰”。



李沐做田野時擰的燈泡

無奈之下,她只能換題,轉去做醫療照護。暑期四個月的田野顆粒無收,她的博論開題注定延后,時間上的焦慮讓她想趕緊完成這次調查。

這次她將田野點設在老家一所醫院。生活狀態、社交都舒服了很多,終于不用以淚洗面,但她又開始失眠。睡前躺在床上,她滿腦子都是第二天要看什么資料,訪談誰,怎么寫田野筆記……

李沐的第二次調研為期一年。她拿這些資料去申請項目,面試老師直接告訴她“你的研究沒有意義”。那是線上答辯,掛斷電話后,李沐深吸一口涼氣,人呆掉了。她不敢把這些告訴父母,一個人哭了一整宿。

此時已經博四,她雖確定好題目,可研究框架卻遲遲沒細化。如果這樣下去,李沐將迎來延畢。

北師大副教授程猛指出,延畢不僅意味著難以按時獲得博士學位,還意味著至少在延畢的半年、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內,他們很難收獲經濟效益,進而可能影響工作進程,甚至結婚生子等重大選擇。

李沐曾經的同學已經工作兩三年,只有她還在讀書。延畢讓她尷尬,仿佛落后于同輩進度。對李沐來說,時間從未如此壓迫,緊逼著她做出行動。可越恐懼延畢越難開始,接連受挫后,她提不起任何興趣,什么都做不了。

宋鈞亦有過類似體驗。讀博時,他發現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賺了不少錢,自己卻是窮學生一個,還得家里支持。回看當初那些學習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他們已經有房有車有家庭。宋鈞感覺自己落后了。他有時會想,如果當初碩士畢業沒有讀博,考個公務員,現在過得怎樣?



圖源《絕叫》

同輩壓力是“讀博時鐘”的衍生。更糟糕的是,讀博順利與否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自我價值的全部支點,“一旦這個支點被動搖,整個生活世界都會搖搖欲墜”。

邱邱深有體會。考上博士那年,她已經30歲,剛剛結婚。工作時,她靠攢下的工資在一線城市買了套房,父親承諾讀書期間幫她還房貸。可如今父親離開,她又脫產讀博,收入遠不如從前,巨大的經濟壓力找上門來。就在此時,邱邱發現自己懷孕了。

壓力從四面八方涌來,讓邱邱來不及反應。盡管醫院允許她畢業后重返崗位,但年齡帶來的生育和職場問題不停困擾著她。生下寶寶,可能意味著博士學業的中斷。不生,她將錯過最佳生育年齡。無論生與不生,當她再次回到職場時,都逃不過35歲危機。

糾結再三,邱邱下定生育決心。然而,導師意見成為最難猜的謎。她聽說有的導師不允許學生在博士期間生育,擔心導師不同意。好在導師很支持她,告訴她“生孩子是大事,博士讀不讀不一定,自己的小孩一定得要”。

決定生下孩子后,邱邱對如期畢業的焦慮更甚。博士生活與想象中不同,完全沒接觸過的實驗讓邱邱畏懼。達不到實驗條件、試劑用量不到位、干擾因素過多都會影響實驗結果,反復不出成果讓她擔心延畢,白白付出沉沒成本。

即使在懷孕期間,她從未停止做實驗。試驗試劑可能對人體有害,丈夫勸她多為寶寶考慮。但她不想拖實驗后腿,也不想麻煩別人,甚至生孩子前一周還泡在實驗室。唯一幸運地是,導師很照顧她,主動調整實驗室分工,減少她與危險試劑的接觸。

論文發表、延畢焦慮、沉沒成本被裹挾在“讀博時鐘”里,成為懸在博士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們不停地催促自己:快做研究,快出成果,快畢業。讀博本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現在卻傷痕累累,在自我懷疑與反復焦慮中,博士生陷入死循環。



象牙塔尖的抑郁深植于博士制度與學術文化中。回看博士生涯,宋鈞認為,成果并非產生于重壓之下。關注博士生群體的抑郁問題,需要理解他們的現實處境。在保障博士生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前提下,提供自由寬松的學術環境,或許是破局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等待現實境況有所改變之外,博士生們也在積極自救。

發朋友圈是宋鈞紓解壓力的方式。每當情緒崩潰時,他便在朋友圈“思考人生”。

早上,宋鈞在朋友圈向好友問候,“大家好,抑郁癥的一天開始了”。如果這天是周一或月初,他的文案則由“一天”變為“一周”“一個月”。

晚上,宋鈞喜歡在朋友圈深思,“人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意義”“活著到底有什么價值”。

這些朋友圈通常只有四五個好友點贊,一開始別人還跟他探討人生意義,時間長了,大家都習慣了,知道他在亂發。他不在乎是否有朋友關注,只是發泄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

博士期間,宋鈞的壓力持續存在,但他從未懷疑過讀博的選擇。為了避免長時間抑郁,他加速提交論文,三年完成博士學業。畢業后,他進入一家985高校任教。

作為教師,他與博士生交流時,發現他們所經歷的與自己相似。即使這樣,每當想開口勸他們時,宋鈞總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感覺。



圖源《丈夫得了抑郁癥》

博四上學期即將結束,李沐意識到情緒不對,開始有意識地拯救自己。運動是見效最快的方式,李沐在一家劃船機俱樂部注冊報名,一周劃三次,每次1小時,從11月劃到1月。

本想靠瘋狂劃船忘記煩惱,不料意外先來臨。作為初學者,李沐過于拼命。由于大腿和背部肌肉力量不足,她只能靠彎腰送力,兩個月下來,她患上腰間盤突出。

那時她幾乎是個癱瘓的人,身體一動就會劇烈疼痛,躺在床上連翻身都翻不了。她在想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這么懲罰她?自己啥時候能好,一直好不了就沒辦法寫論文,已經博四了,接下來怎么辦?

從做田野開始,李沐的計劃一直被打亂,直到這次,她一度以為人生完蛋了。

由于身體原因,李沐的學習時間被壓縮,但正是如此,她的心終于安定下來。從前時間富裕,大部分時間看起來在學習,實際上效率很低。現在每天只能學1個小時,她卻能完全利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讓她來不及想其他事情,田野經歷、論文發表、畢業開題,種種壓力都化為這一個小時的學習動力。

隨著身體逐漸康復,每天從1小時學到2小時、3小時,李沐的開題有了眉目。與此同時,她申請到另一個社科項目,并拿到一等獎資助。她感到信心恢復,心里慢慢踏實下來,生活向正軌發展。

李沐從前的焦慮來自高期待,她總設想事情完美完成的樣子,卻恐懼真正的開始。經歷這次疾病,她發現“戰勝恐懼的辦法是承認自己啥都不行,但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就像織毛衣一樣,“先找到一個小線頭,再開始扯線,別想能不能織出毛衣,干就完了”。

如今,李沐已開啟讀博的第五年。盡管她現在仍受制于博論的壓力,偶爾感到失落,但她不會再崩潰了,因為她知道這是讀博的必經過程。按照目前的寫作進度,李沐爭取下半年畢業。如果今年不行,明年也能坦然接受。



李沐的田野筆記

2024年12月,邱邱的寶寶出生了,是個女孩。看到一個新生命的降臨,邱邱對父親離世的悲傷釋懷了些。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寶寶身上,只是看著孩子,就會覺得好可愛,好幸福。

從前,邱邱認為讀博必須有結果,已經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能白白浪費。即便付出不能到達百分之百的回報,至少也要百分之九十。她拼命催促自己多做實驗,快出成果,時刻處于緊張狀態。

現在,她發現一切沒那么重要了。最初讀博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可現在卻把自己弄得抑郁,反而失去生活的希望,這違背初衷,陷入死循環。與寶寶和自己的生活相比,讀博似乎沒那么重要了。它不該成為人生的優先事項,而讓人忽略原本的生活。

她同時著兼顧論文和帶娃。平日里,媽媽幫她帶孩子,她能夠抽出身來完成論文。媽媽忙的時候,她就帶著孩子玩。空余時間,她把跟孩子的日常發在小紅書上,不少寶媽找她交流。這讓她找到價值感。幫助別人讓她快樂,她的精力也因此分散掉,不必再執著于學業。

“即使沒有學歷,即使失去現在的一切,工廠打工也好,當服務員也好,我都要好好生活,不能因為擁有得多了反而失去了基本的勇氣和能力”,邱邱偶然間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這句話。她覺得寫得太好了,在心里默默記下來。每次刷到與自己相似的博士抑郁帖子,她都會把這句話評論過去。



注:宋鈞、李沐、邱邱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東莞往事:我和一位43歲女按摩師合租:很多客人比她兒子還年輕

東莞往事:我和一位43歲女按摩師合租:很多客人比她兒子還年輕

古怪奇談錄
2025-05-13 11:33:01
老撾加入戰場,大批柬埔寨士兵被繳械,洪森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老撾加入戰場,大批柬埔寨士兵被繳械,洪森陷入“四面楚歌”境地

三毛看世界
2025-07-26 17:05:04
中國臺北人員公然挑釁!中國代表團寸步不讓,官方發聲力挺

中國臺北人員公然挑釁!中國代表團寸步不讓,官方發聲力挺

紀中百大事
2025-07-25 18:46:44
懂車帝智駕排名太震驚!鴻蒙智行率先回應,智駕不要第一要安全?

懂車帝智駕排名太震驚!鴻蒙智行率先回應,智駕不要第一要安全?

電車通
2025-07-25 22:38:24
內蒙古本次暴雨有多大?何時結束?權威回應來啦→

內蒙古本次暴雨有多大?何時結束?權威回應來啦→

青城之窗
2025-07-26 22:16:48
死無全尸。31歲男子撞死續!姐姐:撞掉一只手。弟妹20多歲帶兩娃

死無全尸。31歲男子撞死續!姐姐:撞掉一只手。弟妹20多歲帶兩娃

大笑江湖史
2025-07-26 23:11:33
汪蘇瀧跟張碧晨互撕真相?

汪蘇瀧跟張碧晨互撕真相?

鄉野小珥
2025-07-27 00:01:04
43歲于明加在上海,一家四口住3000萬的獨棟別墅,素人老公賣汽車

43歲于明加在上海,一家四口住3000萬的獨棟別墅,素人老公賣汽車

心靜物娛
2025-07-15 11:25:48
趙本山兒子:你們算哪根蔥,我家的錢十輩子也花不完,還敢批評我

趙本山兒子:你們算哪根蔥,我家的錢十輩子也花不完,還敢批評我

芳芳歷史燴
2025-07-23 17:54:25
奧運體操冠軍楊威:如今終身需呼吸機維持生命,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奧運體操冠軍楊威:如今終身需呼吸機維持生命,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優趣紀史記
2025-07-19 14:43:19
何等瘋狂!從188萬跌到70萬,廣州一樓盤房價直接腰斬,縮水超60%

何等瘋狂!從188萬跌到70萬,廣州一樓盤房價直接腰斬,縮水超60%

火山詩話
2025-07-25 14:28:24
40度高溫把人逼瘋!社會上出現三大“怪現象”,老人假節約太離譜

40度高溫把人逼瘋!社會上出現三大“怪現象”,老人假節約太離譜

跳跳歷史
2025-07-09 10:36:44
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犧牲巨大,何以遭指責為消極抗日?

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犧牲巨大,何以遭指責為消極抗日?

歷史博覽館
2025-07-26 13:54:51
安洗瑩傷退!韓悅首進1000賽決賽 會師王祉怡包攬中羽賽冠亞軍

安洗瑩傷退!韓悅首進1000賽決賽 會師王祉怡包攬中羽賽冠亞軍

醉臥浮生
2025-07-26 20:40:33
西方戰略專家:“中國有三個真實國力,已經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了”

西方戰略專家:“中國有三個真實國力,已經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了”

聞識
2025-07-25 18:29:02
特朗普連簽三道命令,不許中國領先美國,萬斯說了句前所未有的話

特朗普連簽三道命令,不許中國領先美國,萬斯說了句前所未有的話

小莜讀史
2025-07-26 23:37:07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迎來新任局長、政委

福建省監獄管理局迎來新任局長、政委

魯中晨報
2025-07-26 20:18:03
張雨綺與海:皆是絕色,共譜驚艷

張雨綺與海:皆是絕色,共譜驚艷

鄉野小珥
2025-07-27 00:59:41
兩性關系:55歲女人的大實話,男人過了50歲,只剩下一個“用處”

兩性關系:55歲女人的大實話,男人過了50歲,只剩下一個“用處”

第7情感
2025-07-26 08:11:49
網約車司機一句話讓長沙文旅三年白干,旅行不該被這樣“潑冷水”

網約車司機一句話讓長沙文旅三年白干,旅行不該被這樣“潑冷水”

凡知
2025-07-25 16:33:54
2025-07-27 01:59:00
最人物 incentive-icons
最人物
記錄最真實的人物
1458文章數 4881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教育要聞

專家說教育不要內卷,那我們的孩子到底應該走什么路?

頭條要聞

佩通坦再發聲:雖無法履行總理職責 但一直在聽取匯報

頭條要聞

佩通坦再發聲:雖無法履行總理職責 但一直在聽取匯報

體育要聞

楊瀚森效力NBA期間 青島男籃將暫存球隊15號球衣

娛樂要聞

董璇首談保釋前夫細節!高云翔突然不回消息

財經要聞

劉煜輝:當下重要不是找確定性而是轉折點

科技要聞

AI教父辛頓現身上海:人類如何不被AI殺掉

汽車要聞

"得房率"超90% 全新嵐圖知音空間信息曝光

態度原創

本地
時尚
手機
數碼
公開課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風拂鹽湖,躲進格爾木的盛夏清涼

金童玉女離婚20年,怎么不算圓滿大結局呢?

手機要聞

盧偉冰:小米16Ultra將是移動影像新高度

數碼要聞

三星 Exynos 2600跑分曝光,S26搭載?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彝良县| 卓尼县| 呼伦贝尔市| 永安市| 富顺县| 田林县| 朝阳市| 五峰| 平原县| 吕梁市| 全州县| 湖北省| 鄄城县| 象州县| 蒲城县| 舒兰市| 郑州市| 龙井市| 合肥市| 渝中区| 静乐县| 漠河县| 淮滨县| 新沂市| 家居| 柳河县| 尉犁县| 高青县| 昌江| 庆城县| 玛纳斯县| 包头市| 秭归县| 高尔夫| 施秉县| 高安市| 迁西县| 汝南县| 中阳县| 赞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