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與現實的交匯處,我們既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本期獨角獸法學聯合書單獻給每一位關心社會公正、渴望理解法律如何形塑生活的讀者——無論你是法律從業者、研究者,還是對歷史與秩序抱有熱忱的普通人。
本期書單,你將看到法律如何從文本走向實踐,在權力與權利的博弈中守護公平;女性視角下的婚姻制度與職業壁壘;現代勞工權益的來時路……
法治的進程,永遠與普通人的尊嚴息息相關。
獨角獸法學聯合書單,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品牌“獨角獸”發起,聯合全國多家法學院校、科研機構共同發布,致力于向社會推薦最新出版的優質、前沿、經典的法律類圖書。本書單經法學評委專家團審定后定期發布,這是2025年第2期書單(總第8期)。
以下圖書排序不分先后。
《中國憲法實施和監督研究》
范進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版
主推評審:林來梵
《中國憲法實施和監督研究》以總書記關于憲法全面實施的重要論述為指導,立足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憲法實施與監督的實踐,對我國現行憲法實施與監督實踐作了系統、全面的學理凝練、總結、闡釋與研究。此書主題鮮明,觀點深刻,是近年來深入探索中國憲法實施與監督理論與實踐問題的一部學術力作。
《依法律行政:行政法的基礎構造》
王貴松/著,法律出版社,2025年1月版
主推評審:趙宏
《依法律行政:行政法的基礎構造》追本溯源,揭示出從“依法律行政”到“依法行政”的嬗變背后所關涉的核心問題。堅守依法律行政原理,不僅意在重塑法律的權威、重申民主自由的價值,也會深刻影響國家權力結構的運行。
《法理論的社會學進路》
【美】布萊恩·塔瑪納哈/著 趙英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25年1月版
主推評審:吳彥
《法理論的社會學進路》一書是“劍橋法哲學基本議題系列”(Elements in Philosophy of Law)的其中一種。該系列是近些年內劍橋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哲學基本議題系列的法哲學卷。此套書系最大的特點就是議題集中,篇幅短小,易于讀者研讀和把握某個特定領域的最新研究和最新討論狀況。在時下這個知識擴展加速、研究越發精細的時代,這一書系的推出可極大地幫助讀者迅速把握各個知識領域最新的學術進展。作為當下法理論的社會學進路的重要代表,塔瑪納哈勾勒了他針對當代法理學的一些核心議題——什么是法律、作為社會建構的法、作為人造物的法、法律的功能等——提出的重要主張,值得任何一位對法理學感興趣的讀者研讀。
《法社會學信札》
劉思達/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12月版
主推評審:鄭戈
《法社會學信札》是關于法社會學的新《波斯人信札》。創作書信體的作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要求作者主動實現“人格分裂”,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本書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用心,也非常巧妙,使讀者不僅能學習到關于法社會學的知識、做法社會學研究的方法乃至經營學術生涯的門道,也能感受到學者或有智性追求的學子之間相互砥礪、相互關心的友愛氛圍甚至情感張力。這是一部有美感的學術作品。
《法庭上的婦女:晚清民國的婚姻與一夫一妻制》
【美】陳美鳳/著 趙珊/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2025年2月版
主推評審:王捷
《法庭上的婦女》源自作者的博士論文,作者和譯者都受教于黃宗智先生,二人的共同學術淵源,能讓中譯本可以進行順暢的“語境轉換”,不僅可以避免英文撰寫中國史常出現的“失真”,而且可以更明確表達出英文寫作時所不能表達出的關鍵概念的細微差別和內涵。正如原作者在中文序中提及的,本書的關鍵術語:英文中的“妾”(concubine) 和“一夫一妻”(monogamy)二詞所蘊含的根植于西方文化傳統的聯想,對中文讀者來說并不明顯,但是中譯本更好地捕捉到其中的細微差別與內涵。還值得提出的是,本書屬于“讀者友好型”學術專著,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就此而言,也是“公眾史學”作品的范例。
《中國租界法制初探(修訂版)》
王立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
主推評審:侯欣一
在中國法制近代化進程中,租界法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西方現代法制進入古老中國的橋頭堡,也是中西法律文化交流互鑒的試驗田。本書是國內公開出版的第一部專題研究近代中國租界法制歷史的學術專著,通過大量第一手資料,成功勾勒出了中國租界法制的復雜樣貌,以平和的文字再現了中西兩種法律文化沖突融合的艱難過程,理性思考租界法制在古老中國向現代中國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影響,豐富了學界對中國法制近代化過程的認知。
《裁判中的法理應用——基于100余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的分析》
趙春曉/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25年2月版
主推評審:崔亞東
《裁判中的法理應用——基于100余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的分析》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法學著作。作者以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為樣本,運用法理思辨與實證研究結合的方法,剖析法理在裁判中的應用。這一百余個案例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動的法律實踐活動,而且體現法律方法、社會價值和法治理念,案例展現了指引、規范和示范的重要功用。對司法人員而言,案例是動態的法典;對民眾而言,案例是鮮活的法治教材;對社會而言,案例還是宣傳、弘揚法治的重要載體。書中構建類型化案例研究框架,將指導性案例中的法理歸納為法律原則、原理、司法政策和公序良俗,系統探討其在釋明法律、補充法律、價值引領等方面的功能,為法律人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可讀書。
《成為忒彌斯:女律師的征程》
尚真/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5年2月版
主推評審:王苑
在法律的浩渺星空中,忒彌斯是那永恒閃耀的正義女神,守護著世間的公平與秩序。而當代女律師們,正以鮮活的職業實踐詮釋新時代的正義圖景。《成為忒彌斯:女律師的征程》聚焦十二位女性法律從業者,揭開她們突破職業壁壘的獨立之路。這本書記錄的不僅是法律從業者的成長歷程,更是當代女性獨立精神氣質的具象化表達。她們打破“女律師”的刻板標簽,用職業成就書寫自我價值,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道路上,溫柔且堅定。很高興能讀到這樣一本書寫女性職業精神的書籍,相信本書傳遞的價值一定會鼓舞一批有志于從事法律職業的女性。
《歐洲勞動法的形成——歐洲九國1945年前的發展軌跡比較》
【英】鮑勃·赫普爾/主編 李滿奎/譯,商務印書館,2025年3月版
主推評審:田思路
《歐洲勞動法的形成》作為“社會法名著譯叢”的重要譯著,填補了我國對歐洲勞動法歷史研究的理論空白。赫普爾教授以宏闊的比較視野,圍繞個體勞動關系、集體自治、勞動標準及社會保障四大核心議題,系統建構了歐洲九國勞動法自工業革命至1945年的制度演進譜系。一方面通過揭示法律移植與本土社會政治經濟條件的辯證關系,解蔽勞動法作為“歷史進程性”(動態過程)的本質,突破了傳統制度史研究的靜態方法論;另一方面通過勞資博弈、福利國家生成等理論與實證研究,構建勞動法與社會變遷的互構框架,為理解勞動法的全球性與地域性提供了比較法研究的創新范式。該著作堪稱社會法領域的理論經典。
《初步舉證》
【澳】蘇西·米勒/著 張蕾/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版
主推評審:孫達丹
蘇西·米勒的《初步舉證》以法律術語“初步證據”為支點,剖開性侵案件中法律程序與性別權力的深層悖論。主人公泰莎從精通“初步舉證”的精英刑辯律師,淪為被同一套規則碾壓的性侵受害者,其庭審困境暴露出法律對“完美受害者”的制度性苛求,展現了女性在創傷中的破碎與重構。蘇西·米勒以法律人的專業洞察與文學感染力,構建了一座連接個體苦難與社會變革的橋梁,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正義,不應止步于程序合規,而需直面人性的復雜與制度的裂縫。小說既是性侵案件證據困境的司法樣本,也是對重構性別正義的尖銳叩問,兼具法律深度與現實痛感,值得閱讀。
本期書單評審團(音序)
崔亞東
上海市法學會原黨組書記、會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黨組書記、院長,二級大法官
侯欣一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林來梵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達丹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理事
田思路
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
王捷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法制史教研室主任
王苑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東南大學“至善青年學者”
吳彥
同濟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趙宏
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員
鄭戈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
來源:法學聯合書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