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半年探索,淘寶聯盟似乎悄然完成了一場生態重構的實驗。
從去年雙十一前的初步設想,到今年618的全面落地,這個伴隨中國電商共同成長起來的平臺,正試圖用一種近乎古典的互聯網邏輯,對抗存量時代的商業焦慮。
電商行業發展至今,一個曾長期被流量紅利和高速增長掩蓋的核心矛盾正逐漸浮出水面:商家渴望確定性的增長,消費者追求更精準、更實惠,而以淘客為代表的第三方撮合者,則需要最樸素、直接的經濟收益。
三者之間,似乎構成了一個增長“不可能三角”。而平臺想要協調平衡,往往依靠補貼、扶持與玩法創新等“外力”作為粘合劑。而流量焦慮愈發明顯的當下,留給淘寶聯盟,乃至其他類似平臺的命題是:如何再次串聯起這一切?
焦慮的表象是流量,流量的目的是增長。今年618開場前,阿里媽媽明確打出“AI驅動,質贏618”的戰略口號。而淘寶聯盟的動作也同步顯現出變化:不同于去年雙11側重生態角色激勵的節奏,此次策略圍繞分域媒體、用戶權益、平臺能力三個維度展開,顯得更為“靠后”。
在存量時代,關于流量的一切似乎都變得透明可量化。然而淘寶聯盟與它的淘客群體,從誕生之初便扮演著“流量搬運工”的角色,如今卻依舊保持著令人驚異的生命力。
即使是在AI降臨的時代,同樣如此。
01. 生態初成,能力筑基
通過流量傾斜、現金激勵快速拉攏生態角色,探索生態位的排序與定位……如果說,去年雙十一淘寶聯盟的政策還帶著調整期的痕跡,那么在生態框架初定、618大促又掀開序幕的當下,淘寶聯盟又開啟了一次系統性的向內進化。
在淘寶聯盟的視野中,有兩條清晰的邏輯線。
一條是生態基礎設施的再建設。激勵邏輯、淘客運營、商家扶持體系的精耕細作,讓本就穩固的商業地基變得更肥沃。
但與此前行業內普遍的高舉高打相比,淘寶聯盟的思路已經作出了調整,不再聚焦紅包聲量或玩法造勢,而是盡力將平臺能力本身推到臺前。
“補貼激勵沒有什么競爭力,最終都會變成平臺競爭的數字游戲。關鍵還是如何讓淘客們真正賺到錢。”阿里媽媽淘寶聯盟總經理承淵對36氪直言。這種轉變在淘寶聯盟經典的“超級紅包”玩法極為明顯——分成比例從之前的55%調整為最高90%。以平臺讓利激活雙邊效率。
另一條則是AI能力的正式入局。從設想探索到應用落地的跨越,重劃了整個淘寶聯盟生態中流量與能力的效率邊界。
“生態完善之外,我們過去半年最關鍵的突破,是將AI從設想落地到實際的經營工具。”承淵透露。甚至于,AI是否融入經營,已經成為其考核業務部門年終績效的核心指標之一。
從實際來看,淘寶聯盟的AI應用,落地得頗為扎實,更傾向于低門檻、易上手的Agent式能力。比如作為基本盤的淘客們,其AI能力已經可以實現用戶畫像與推廣目標與高收益商品的自動匹配,并自動提煉推廣話術,大大提升了中小淘客群體的選品人力成本,從而為整個淘客生態源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
而作為平臺鏈接的另一端商家側,其已經開始在KA商家群體試點“AI經營托管”。以某KA運動品牌為例,AI將其面向不同淘客的運營方案從人工決策轉為系統托管。傳統模式下,往往需要對不同淘客一一設置傭金、價格策略,這對運營團隊來說是大挑戰。但AI技術能夠在該品牌設定投產比后,自動匹配對應策略,高效助力品牌完成經營目標,使得其可以將更多精力轉向內容創意和用戶經營。
這種“智能化雙邊撮合”的最大意義在于:它不是替代人,而是替代原本混亂、重復的“中間成本”。
而淘寶聯盟選擇開始重新搭建能力基建的本質,是將平臺從流量集散地升級為能力中臺。淘客賺得更輕松,商家運營更確定,而平臺本身則成為最底層的流量與效率引擎。
當生態的運轉不再依賴政策刺激,而是根植于效率提升時,增長的韌性才真正顯現了出來。
02. 存量博弈下,需要“精耕者”
眼下,618大促的敘事正在發生變化。
“AI技術的應用、融入和落地,或許是今后的分水嶺。”承淵表示。在他看來,傳統大促模式下“大流量+大折扣+大會場”的三板斧,在消費者疲勞和價格透明度提升的夾擊下逐漸失效。消費者不再被一堆優惠券和復雜機制打動,他們要的只是更精準的實惠、更高性價比的選擇。
大促玩法在簡化,但消費者的注意力不會再聚焦。去年,淘寶聯盟認為這是淘客群體反超崛起的契機,也是其作為“撮合人與貨關系的過濾器”價值變現的絕佳時機。而在今年,淘客群體的這一價值變得愈發清晰,并且厘清了在新環境下的角色定位。
可以確定的是,淘客群體作為“流量搬運工”的基本屬性并沒有變,其獲利的本質還是利用流量價差。和各類流量平臺的區別是,手握大量私域和觸媒、天天與用戶保持大量接觸的淘客,對于流量的把控更為精細。
或者這么說,這是可以讓精準滴灌每一滴流量的精耕者,這恰恰是存量時代商家增長最需要的。
也正因此,在阿里媽媽整體“AI驅動,質贏618”戰略下,已經確定兩個基本建設邏輯線的淘寶聯盟,政策開始向后走,調整生態位的同時持續鋪設能力軌道。
具體來說,今年淘寶聯盟618策略主要圍繞分域媒體、用戶權益、平臺能力三個維度。分域媒體策略的核心在于,將KA媒體、流量媒體、招商團長、中小淘客、渠道服務商等不同角色的資源與激勵明確劃分,不同群體拿到的是不同的“作戰工具”。
KA媒體被激勵參與“千萬補貼戰役”“賞金沖榜賽”,爭奪主力爆品坑位;中小淘客則通過“閉眼賺任務”“傭金翻倍”等輕量激勵,實現“低門檻創收”。而在生態重塑后與淘寶聯盟保持緊密關系的招商團長們,則更注重于爆品的共同打造,這種分層邏輯,既避免資源浪費,又讓每一類參與者找到生存空間。
而用戶權益方面,前面提到的“超級紅包”玩法依舊是主力,將提供上億級無門檻紅包,預計將帶來日均千萬級流量。同步提供的還有“限時免單”“天貓超市福利攻略”等多元化玩法,通過權益組合提升用戶粘性。更關鍵的是,紅包與單品傭金綁定,將流量轉化為可沉淀的“用戶資產”,而非一次性交易。商家、淘客、消費者被納入同一利益鏈條,形成“推廣即蓄水”的閉環。
阿里媽媽618經營藍寶書 淘客玩法
由此延伸,不難發現淘寶聯盟的預設。其希望的,是讓每一類流量搬運者,在生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爆發力到耐力型分發,從流量撮合者變成內容經營者、社群運營者。最終實現平臺、商家、淘客、消費者的多邊共贏。
值得注意的是,平臺自身的能力也在同步進化,并且批量對外開發。推廣數據大屏、AI助手、智能計劃編排器、閉眼任務助手,這些功能構成了一套全鏈路工具體系,讓中小淘客“零門檻入局”,也讓商家不再在碎片化分發中“迷路”。
而針對商家,也有更為系統性的分層,來進一步健全屬于淘寶聯盟的商家雨林生態。比如淘寶聯盟會與行業、KA商家,以一商一策略的方式,協作“瘋狂4小時”“超級品牌日”“超級品類日”等小波段爆發活動;比如用算法從海量商品中篩出高潛商品池,中小商家報名即可獲得流量傾斜的“超級U選”;再比如針對產業帶商家需求的秒殺頻道等等。讓不同體量的商家,在生態中各得其所、各有其法。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態耕作方式,也是一種對淘客價值的校準。作為互聯網最小的流量分發單位,他們帶來的,卻是最精確的轉化與最真實的消費意圖。
03. 流水不爭先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在紛繁喧囂的互聯網大潮中,淘寶聯盟似乎從未站在最顯眼的浪頭,卻也從未掉隊。尤其是在AI時代,它依然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也許正源于它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作為互聯網商業體系中的鏈接者,克制瘋狂擴張的沖動,持續打磨生態的“基礎代謝”,把平臺真正做成一個能被信任、能持續共贏的底座。
過去的流量邏輯是“多即是好”,但進入存量時代,更重要的是讓流量真正流動起來,流得更久、流得更精準。淘寶聯盟在今年618的策略,從表面看是一系列技術與政策的升級,但內核,其實是一場對“生態角色”的重新定義。當AI成為基礎設施,流量分配從粗放走向精細,商家、淘客與平臺之間的關系也不再是單一的交易關系,而逐步演化為一種共生網絡。
可以看到,今年618淘寶聯盟不再一味追求聲量最大化,也摒棄了依靠補貼堆高交易額的簡單打法。對于商家,平臺推出分層經營策略,讓不同發展階段的品牌都能找到適配資源:大品牌關注效率,借助AI制定更科學的傭金策略與流量模型;中小商家則看重性價比,依托“超級U選”與算法分發獲得更精準的投放機會。
與此同時,淘客生態的演進也更加直觀:從人工選品、手動分發,轉向AI驅動的自動選品與話術生成,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也顯著拉低了入局門檻。
淘寶聯盟的實踐,也揭示了一個反直覺的真相:AI并沒有改變商業的本質,它只是讓本質變得更清晰。當技術將經營門檻拉平、讓流量分配更精準時,淘客生態反而凸顯出某種“原始魅力”——“互聯網永遠有機會,永遠有價差,永遠有生意。”
618只是淘寶聯盟生態進化的一個切面。當行業熱議“AI顛覆”時,這個平臺反而選擇用技術去加固最樸素的商業邏輯:讓想賺錢的人賺到錢,讓想增長的人找到路,讓消費者感受到“這場實惠和我有關”。
這是一種更有耐心的經營邏輯。它清醒地承認存量市場的有限性,卻也堅定地相信:只要精耕細作,生意依然可以“滔滔不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