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測評圈,“翻車”似乎成了百萬博主的高頻詞。
前有“飛坡大佐”袁啟聰向享界道歉,后有“撞車博主”翔翔因惡意測試被刑拘。
如今,擁有130萬粉絲的“蘇黎世貝勒爺”也因質疑阿維塔12風阻系數造假,沒能逃過認錯道歉的宿命。
網絡事件最不缺的就是反轉,在博主發布道歉視頻僅一天后,5月13日阿維塔科技以“斷章取義、蓄意抹黑”為由將其告上法庭,并索賠1000萬元!
在阿維塔這一記重錘砸向自媒體測評行業時,人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流量生意撞上車企的技術尊嚴時,誰能定義真相?
千萬索賠背后:
一場被馬斯克圍觀的技術羅生門
故事的開頭,是一場看似專業的風洞測試。
5月2日,博主“蘇黎世貝勒爺”在天津中汽研風洞實驗室測出阿維塔12的風阻系數為0.28Cd,該數據與官方宣稱的0.21Cd相差33%。
在視頻中他不僅質疑阿維塔造假,還發表了“這數據和20年前的燃油車相當”等言論。在他看來,國產電車的風阻神話也不過是皇帝的新衣。
該視頻一經發布便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甚至引起了特斯拉CEO馬斯克的關注和轉發,直接將話題熱度推向了國際舞臺。
●圖源:微博@阿維塔
隨后阿維塔迅速作出回應。其法務部在5月3日發文稱信息完全失實,并預告將通過直播公開測試結果;同時懸賞500萬征集黑公關線索,直指有組織的抹黑行為。
對此該博主表示可以提供一臺量產版配合測試,同時也質疑自己的測試視頻被品牌方投訴下架。而阿維塔官網刪除此前關于風阻系數0.21Cd的宣傳內容,則進一步引發了公眾的猜測。
5月9日,阿維塔聯合央視財經、中國汽研和公證處,在重慶風洞實驗室進行了全網直播測試,最終以量產車實測0.217Cd的數據自證了清白。
在這場耗時3小時的直播里,工程師使用帶電子后視鏡和低風阻輪轂的量產版展示了六種工況下的風阻變化。以0.217Cd到0.2973Cd的浮動,無聲訴說著“配置不同,結果不同”的行業常識。
●圖源:微博@阿維塔
然而,博主的道歉視頻卻讓劇情有了反轉。
5月12日,“蘇黎世貝勒爺”在鏡頭前舉著道歉紙牌稱:“未實測確認就類比燃油車是我的錯。”
●圖源:微博
但他同時截取了直播片段,強調工程師提到的“原型車0.21Cd”,意在暗示阿維塔在測試時用原型車冒充量產車。
這種“表面道歉、實則挖坑”的操作徹底激怒了阿維塔。次日,法務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蘇黎世貝勒爺”賠償1000萬元的經濟損失和商譽損失。
當科學測試遇上流量邏輯
在汽車工程領域,風阻系數每降低0.01Cd可使純電車型續航提升約5km,這讓它成了車企宣傳的黃金參數。
但鮮有人知的是,這個看似精確的數字背后其實藏著無數的變量:
電子后視鏡比傳統后視鏡能降低0.009Cd,空氣懸架“低趴”狀態可再降0.007Cd,低風阻輪轂又能優化0.015Cd......這些配置的疊加,便是阿維塔“0.217Cd”的由來。
反觀博主的“0.28Cd”結論,其數據來源于一輛選裝普通配置(普通后視鏡、非空懸版本、運動輪轂的車型)、甚至可能因長期使用導致鈑金縫隙變大的量產車。
兩相對比下測試結果的差異,不言而喻。
這場爭議的核心,本質上是“理想數據”與“現實用車”的天然鴻溝。
阿維塔的測試,是在實驗室條件下將車輛調整到最佳氣動狀態,如同運動員穿上專業跑鞋沖擊世界紀錄;博主的測試,則更接近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用車場景,好比運動員穿著休閑鞋跑步。
這兩者之間,本應是技術上限與用戶體驗的互補,反而在流量邏輯下被扭曲成了“數據造假”的攻防戰。
●圖源:微博@阿維塔法務部
更值得關注的是行業標準的缺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數據顯示,雖然國內三大風洞實驗室的誤差僅為0.001Cd,但是測試標準卻五花八門:
有的車企用160km/h風速測極限值,有的用120km/h風速測常用值;有的保留所有量產配置,有的為追求低風阻臨時封閉車身縫隙......
這種各說各話的現狀,讓自媒體測評陷入到了“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的尷尬境地。
當博主用非標準條件測出差異數據,而車企用標準測試自證清白時,雙方在不同維度上的碰撞,才最終演變成了信任危機。
有法律人士對千萬索賠額提出了分析:在過往類似案例中,賠償多在數萬到數十萬之間,阿維塔的訴求更多是震懾作用。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博主在視頻中使用“造假”“倒退20年”等定性詞匯時,已經超出了合理質疑范疇,構成了對企業商譽的侵害。
總的來說,在技術討論開放的語境下,如果博主要給企業扣“造假”帽子,就必須拿出相應的確鑿證據才行。
測評博主為何總是輸家?
回溯歷史,“蘇黎世貝勒爺”的遭遇,也不過是汽車測評圈“博主道歉史”的最新注腳罷了。
2024年8月,車評人袁啟聰以63km/h的時速在公共道路飛坡測試享界S9,得出“其無法保持直線行駛,整車偏向一邊”的結論。
●圖源:微博
然而享界汽車卻指出,因為袁啟聰在測試過程中人為轉動方向盤23度,所以車輛才會橫擺,并提供了國家監控平臺的數據作為證據。
最終,袁啟聰不得不發布致歉聲明,承認測試中存在極端工況下的人為操作。
同樣,博主“原來是翔翔啊”自導自演了極氪007與小米SU7的碰撞測試,也得出了“小米SU7因小電瓶斷電導致車門無法打開”的博眼球結論。
不想卻被眼尖的網友發現了碰撞前后小電瓶的異樣狀態,而電極柱破損和貼紙位置的變化更是暴露了人為拆卸的痕跡。
最終,該博主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刑拘,成為行業首個因惡意測評被刑事立案的博主。
●圖源:微博
通過梳理這些案例不難發現博主“輸”的共性:要么測試條件不嚴謹,要么數據真實性存疑,要么語言定性過激。
反觀車企的“贏”,則是依賴于強大的技術背書和法律資源,而這些是個體博主難以企及的。
當博主為吸引眼球追求“極端工況”“爭議結論”時,當車企為維護品牌不得不舉起法律武器時,兩者就從技術探討走向了敵我對立,同時也暴露了測評行業“專業性”與“流量性”的天然沖突。
測評本該是連接企業與消費者的橋梁,如今卻成了火藥桶,其根源或許在于缺乏第三方中立機構的規范引導。
自由與責任并重,測試應更科學
“蘇黎世貝勒爺”的測評風波暴露了兩個亟待解決的行業痛點:
對車企而言,技術自信需要更透明的表達。
阿維塔的直播測試是一次成功的科普,讓公眾全面了解了風阻系數的影響因素;但在后續的宣傳中仍需明確測試條件,避免“實驗室數據”與“用戶體驗”的割裂。
換言之,與其糾結0.01Cd的數字博弈,不如告訴消費者不同配置對續航的實際影響。
●圖源:微博@阿維塔
對自媒體而言,流量的狂歡需要戴上“科學枷鎖”。
測評不是膽大者的游戲,尤其是涉及專業參數時,必須遵循控制變量、客觀記錄、謹慎定性的原則。
當“蘇黎世貝勒爺”在道歉視頻中仍然試圖用原型車帶節奏時,他已經遺忘了一個基本事實——在汽車工程領域,任何結論都需要可復現的測試數據支撐,而非斷章取義的鏡頭剪輯。
真正的專業測評,應該在流量誘惑面前保持克制,在技術爭議面前保持理性。
只有當車企與博主從法庭對抗走向標準共建,當測評從眼球經濟回歸科學主義,這個行業才能真正迎來用戶受益和產業進步的雙贏時代。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紅包、福利、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