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黑瞎子島,可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什么地方啊,沒聽說過”。其實這地方就在我們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線上,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的地方,面積差不多335平方公里。
歷史上,這塊地兒一直是中俄兩國爭來爭去的地盤,挺熱鬧的。到了2004年,中俄簽了個協議,中國拿回了黑瞎子島一半的主權,這事兒才算告一段落。現在中俄關系越來越鐵,俄羅斯又冒出個新點子,想在這島上搞個中俄新口岸,促進邊境貿易什么的。
黑瞎子島這地方,歷史可不短。明朝的時候,朱棣派他手下的大太監亦失哈好幾次帶船隊跑東北邊疆轉悠,這島就在他們的路線上。到了清朝,朝廷把東北管得更嚴實了,黑瞎子島正式劃進中國版圖,歸黑龍江將軍管。
清政府還在島上設了個叫“烏蘇里江口卡倫”的邊防哨卡,派兵守著,平時還有漁民和莊稼人在島上生活,日子過得挺紅火。島上甚至還有個“黑瞎子島觀音寺”,老百姓沒事就去拜拜,挺有文化味兒。
19世紀中葉,沙俄開始眼紅我們東北的地盤。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打得清政府沒脾氣,沙俄趁機逼著簽了《璦琿條約》,割走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
1860年,又來了個《北京條約》,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也丟了。不過,黑瞎子島因為在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西,按條約還算我們的。
1929年,那會兒張學良當東北的頭兒,想把中東鐵路的控制權搶回來,跟蘇聯干上了。這就是有名的中東鐵路事件。蘇聯可不客氣,直接出兵,不光把鐵路搶回去,還順手占了黑瞎子島,把島上的中國人都攆走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占了東北,蘇聯一看日本來了,就把黑瞎子島當成了擋日本的前哨站,修工事、囤兵,把島攥得死死的。
新中國成立了,黑瞎子島的歸屬問題成了中蘇關系里的一根刺。1954年,蘇聯不讓中國漁民上島,擺明了不打算松手。1964年,兩國開始談邊界的事兒,可沒談幾輪,珍寶島那邊又打起來了,1969年那場沖突直接把關系搞僵,談判也泡湯了。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接手了這堆爛攤子。中俄兩國一看,得好好把邊界問題理清楚了。從1994年起,西段邊界先劃完了,可黑瞎子島這種地方還是卡著。
直到2004年,普京來中國訪問,兩國簽了《中俄關于東部邊界補充協定》,中國拿回了黑瞎子島西邊171平方公里的主權,東邊164平方公里留給俄羅斯。2008年10月14日,兩國還在島上搞了個界碑揭幕儀式,4300公里的邊界線全定下來,黑瞎子島的爭端才算徹底消停。
2008年以后,黑瞎子島就一分為二,西邊歸中國,東邊歸俄羅斯。中國這邊干勁兒十足,政府投了不少錢,把島上的自然生態和歷史遺跡保護得挺好。2010年,中俄簽了個協議,說要把島打造成生態旅游區。2011年7月,島正式開門迎客,第一批游客從哈爾濱出發,坐了好幾天車,又走浮橋,才上了島。
中國在島上修了個濕地公園,里面有木棧道、觀鳥塔什么的,游客能近距離看候鳥,感覺挺新鮮。還有個博物館,專門講島的歷史,里面放著蘇聯時期的軍用品、談判文件什么的,看完能明白這段邊界是怎么談下來的。
2013年,烏蘇大橋通車,這橋號稱“中國東方第一橋”,車能在橋上跑來跑去,運建材、送物資,島上的建設一下子快了不少。
俄羅斯那邊動作慢點,但也沒閑著。他們也在琢磨生態旅游,島上的東正教堂和直升機場還留著,看著挺有歷史感。俄羅斯政府說,想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搞點旅游項目,吸引人過去玩兒。
這幾年,中俄關系越來越好,黑瞎子島的合作開發成了兩國眼里的香餑餑。2024年5月,普京又來中國,兩國簽了個《黑瞎子島聯合開發路線圖》,打算在島上弄國際運輸走廊、邊境口岸還有合作中心。
俄羅斯遠東發展部長切庫諾夫說了,這項目要是搞成,就是中俄友誼的新標志。中國這邊,國家發改委的負責人鄭柵潔也挺看好,說黑瞎子島潛力大,能給兩國合作開個新路子。
俄羅斯為什么想在黑瞎子島搞個中俄新口岸?這事兒得從幾方面說。首先,地緣政治上,這島位置太關鍵了,正好卡在中俄邊境的要道上。設個口岸,能讓兩國管邊境管得更順手,安全上也多一層保障。尤其現在俄羅斯跟西方關系鬧得挺僵,跟中國靠得更近,這口岸就更有戰略意思了。
再說經濟。俄羅斯遠東那塊地兒資源多,可開發得不好,經濟一直起不來。黑瞎子島要是開了口岸,中國東北的貨能從這兒過,俄羅斯就能分一杯羹,把遠東的經濟帶起來。現在西方制裁壓得俄羅斯喘不過氣,跟中國的邊境貿易就更重要了,這口岸簡直是及時雨。
黑瞎子島的位置還不止對中俄有用,它離韓國、日本也不遠。要是真成了貿易口岸,整個東北亞的物流都能連起來,俄羅斯想著靠這個吸引國際生意,在這塊區域多刷點存在感。
另外,這口岸還能把歷史上的疙瘩解開,讓中俄互相信任多點。共同開發黑瞎子島,兩國能在經濟、文化上多搭把手,一起對付國際上的亂七八糟的事兒。俄羅斯遠東發展部說了,這項目是中俄新時代合作的縮影。中國外交部也表態,支持這想法,愿意跟俄羅斯一塊兒把項目干好。
黑瞎子島不光有歷史,天然條件也好得沒話說。它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濕地多得不得了,草長得茂盛,是好多候鳥歇腳的地方。每年春季秋季,成群的鳥飛過來,場面老壯觀了。
中俄在開發協議里說了,島上75%的地得留著當自然保護區,不許搞大工廠什么的,還弄了個聯合研究站,研究鳥怎么飛、氣候怎么變。
中國這邊,濕地公園修得挺用心,木棧道繞來繞去,游客走著就能看鳥,也不破壞草地。俄羅斯也在計劃類似的保護項目,說是要可持續發展,把島上的生態多樣性保住。
黑瞎子島的旅游資源也不少。邊界碑、老兵營、東正教堂這些老物件兒,都能勾起人興趣。中國這邊博物館里擺的文物,看著就帶感,尤其是談判那段歷史,能讓人看明白中俄是怎么把邊界定下來的。俄羅斯的東正教堂也沒拆,28米高,里面壁畫挺漂亮,游客和信徒都愛去。
兩國還合計著在島上搞文化節、藝術節什么的,讓兩邊的人多交流交流。合作中心那邊會修會展館、酒店,還有創意園區,文化科技都能在這兒玩起來。
2024年的《黑瞎子島聯合開發路線圖》里,中俄列了不少活兒要干。比如修國際運輸走廊,弄高速公路、物流站什么的,讓貨車人流跑得順。邊境口岸也得建,通關手續簡單點,貿易就方便了。
還有合作中心,會展館、酒店這些都得有,旅游項目也得跟上,濕地公園、觀鳥塔還得再完善。科研上,兩國還想一塊兒研究濕地、氣候什么的。這些項目要真干成了,黑瞎子島就不是個普通小島了,妥妥的中俄合作新亮點。
黑瞎子島從過去爭來爭去的地兒,變成現在中俄合作的樣板,真不容易。俄羅斯想在這兒設新口岸,不光是為了掙錢,也是想跟中國在國際上多搭把手。以后,口岸建好,開發再深入點,這島就能成中俄友誼的牌子,給兩國發展加把勁兒。
濕地公園、博物館這些還能拉游客,運輸走廊、合作中心也能帶經濟,文化科技交流也能更熱鬧。在全球化這年頭,中俄一塊兒干事兒,不光對自己好,對世界和平也算出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