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關于娃哈哈純凈水委托代工相關情況聲明》,稱自2025年4月起已終止和今麥郎代工合作。相關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娃哈哈作此解釋,并不是主動向網友“公開信息”,而是感受到輿情壓力的結果。近日,有消費者發現,娃哈哈部分純凈水由今麥郎代工生產,引發關注。對此,娃哈哈集團客服人員表示,只要是在正規渠道購買的娃哈哈產品,都是符合娃哈哈產品質量規范的,可放心飲用。
不過,在前述“情況說明”中,相關說法則與“放心飲用”的措辭有所沖突:代工期間,公司自查發現個別批次純凈水產品未通過出廠抽樣檢測。
娃哈哈并未說明有無召回“個別批次”純凈水,也沒有告知是否對相關消費者有所補償,這就讓自己的回應出現“斷層”。
娃哈哈這么做,既對曾經的“友軍”造成“背刺”,又給公眾帶來了疑慮。姑且不論此次公關水平如何,單就“代工”事實而言,就容易給消費者造成困擾:既然買的是今麥郎代工的純凈水,那干脆直接買更便宜的今麥郎純凈水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舉?
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方面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直言,2024年因水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公司產品結構對應調整,導致公司出現產能緊張,于是委托代工廠生產的同時進行自有設備改造與投資新建工廠。也就是說,代工是權宜之計。
然而,公眾并不會感激娃哈哈在發現問題之后立即終止和今麥郎代工合作,事實上,公眾并不關心這背后發生了什么,而只關心買到的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或意愿。
代工是一把“雙刃劍”,對純凈水行業來說尤其如此。畢竟,喝下的水,事關消費者健康權益,話題自帶“敏感度”。
換言之,純凈水不是不可代工,但代工過程先得“純凈”。
代工現象較為常見,是不爭的事實。在法律法規并未禁止代工行為的前提下,企業尋找代工合作,無可厚非。現實中,代工可以為企業優化資源、提升產能,但在一些行業,代工模式與質量控制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往往難以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近年來,個別知名品牌內衣、知名品牌電腦陷入“代工質量之爭”,就是明證。
無論是否代工,品質建設都是無可繞過的關鍵點。當“代工”一詞總是與“質量問題”相關聯時,人們表現出驚訝、質疑之意,是無可指責的。
重要的是, 作為生產企業,一定要對消費者權益保持敬畏之心,始終以更佳的質量和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好感。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