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每當我們漫步校園
耳邊總能聽到雀囀鶯鳴
眼前不時看到林中逸影
這群“會飛的朋友們”
仔仔們認識嗎?
桃紅柳綠簇春華
燕語鶯啼盡日佳
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校園
尤其受到鳥類的喜愛
鳥類在此筑巢棲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了增進仔仔們對鳥類的認識
整理了這份
春日常見鳥類圖鑒
接下來一起
走近這些翅羽輕盈的小精靈吧~
夜鷺(lù)
氣質沉穩的水鳥,喜歡在水邊的樹枝上發呆。頭頂及身體后側灰藍色,是很配合大家觀察的水鳥,經常觀鳥的同學們親切地稱它為“中華田園企鵝”。在校園主要水體附近散步時,可以偶遇夜鷺哦~
白鷺(lù)
羽毛純白,腿黑色,腳黃色,喙黑色,眼周皮膚黃色。繁殖期(3-7月)的成鳥有兩條細長的頭部飾羽,非常“仙氣飄飄”,在五山校區西湖常見。
池鷺(lù)
繁殖期頭及頸深栗色,胸紫醬色。非繁殖期無冠羽和蓑羽黑褐色,頸部具深褐色縱紋,通常無聲。主要覓食小型魚類、蛙類、軟體動物及昆蟲等。
烏鶇(dōng)
又叫“百舌鳥”,善于模仿其他鳥鳴,甚至能夠模仿電動車警報聲。嘴巴和眼圈為黃色,其他部位為黑色,在華園一校三區都可見到。
紅耳鵯(bēi)
頭黑色,聳立的“小奓毛”是它的羽冠,被稱為“高髻冠”。紅耳鵯最顯眼的部位除了頭上的羽冠,還有臉上一塊醒目的紅色,那是眼睛后方的羽毛,稱作“耳羽”,這也是它們名字“紅耳鵯”的來源。它們喉部白色,腹部灰色。臀部是一抹鮮紅或橙紅。背部和尾部都是深褐色。尾羽末端白色,飛行時比較明顯。
白頭鵯(bēi)
又叫“白頭翁”,體型比麻雀稍大,白色枕環從眼睛后部延伸到頸背,是該物種的顯著特征。喜歡站在枝頭歡快地歌唱,在校園散步時常能遇到它們。
白喉紅臀鵯(bēi)
喉部白色,臀部紅色,與紅耳鵯、白頭鵯經常混在一處。與紅耳鵯類似,但沒有紅耳鵯的高高髻冠,也沒有像它那樣的紅色耳羽。在大學城校區較為常見。
珠頸斑鳩
校園中一種常見的“咕咕”,以做窩潦草、眼神單純且清澈而聞名。珠頸斑鳩頸部有點狀圖案,像有白色小珠子作點綴,尾羽白色區域不連續。
喜鵲
寓意很美好的校園常見鳥類。為黑白配色,在陽光下,背上的羽毛會呈現金屬藍的光澤。喜鵲已經很好地適應了校園生活,有時會在草坪間散步,有時會停在樹間,氣質非常穩重。
鵲鴝(qú)
和喜鵲一樣黑白分明的小鳥,但體型一般較喜鵲小,叫聲富有特色,廣泛分布于南方地區。近年來物種擴散很快,喜愛在灌木叢和樹林中活動。
暗綠繡眼鳥
靈動可愛的白眼圈小鳥,腦袋、背部和雙翅是黃綠色的。叫聲啾啾可愛,喜食花蜜昆蟲。個頭較小,行蹤隱蔽,不易發現。
黑水雞
成年黑水雞整體為黑色,兩脅及尾部有白色羽毛,喙為紅色,嘴尖端為黃色。主要生活在茂密的水草叢中,喜歡撈小魚及水草,有時也會上岸覓食。可以在校園主要水體找到它們。
普通翠鳥
非常靈動的水中精靈,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背部羽色亮麗且帶有藍綠金屬光澤,腹部為紅褐色。動作敏捷,常在水域附近蹲守,或是在空中懸停,伺機潛入水中捕魚。
白胸翡翠
顧名思義有著非常扎眼的白胸,常單獨活動,飛行時成直線,速度較快,飛行時伴有尖銳而響亮的叫聲。性活潑而喧鬧,主要以無脊椎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常棲息在于河流、沼澤、水塘,濱海地帶。
棕背伯勞
圖片為棕背伯勞亞成種。戴黑色眼罩的小“猛禽”,喜歡把獵物掛在樹枝上,串成串串方便食用。頭頂至上背部為灰色,下背部配色為橙棕色與棕褐色,腹部為白色。很有領地意識,喜歡站在開闊地帶。
紅嘴藍鵲
紅色的嘴巴,藍色的翅膀,長長的尾羽,外形非常有特色。紅嘴藍鵲常常結伴行動,是一種性情非常“勇猛”的鳥類,被認為是王母娘娘傳書的神鳥信使——青鳥的原型之一。
黑領椋(liáng)鳥
渾身大致為黑白灰,眼部有一圈黃色。領口位置有一道黑色,形如黑色的領結。叫聲較為呱噪且有特點,被戲稱為“電音鳥”。
大山雀
大山雀是身形與麻雀相仿小鳥。大山雀不是白頭,而是白面,兩頰各有一個橢圓形大白斑。性格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
大擬啄木鳥
之所以稱為“擬啄木鳥”,是因為它的喙比一般的啄木鳥粗短。體型高大的它,以一身五顏六色的混搭讓人眼前一亮。它常常昂著藍黑色的頭獨立于枝頂,張開草黃色的長喙唱出洪亮歌聲,但“真人不露相”的它們往往讓人但聞其聲而難覓其身。偶爾它們會鉆出某個樹洞露個頭,然后又消失在枝椏間。
白鹡(jí)鸰(líng)
全身主要為黑白灰三種顏色,胸脯上通常有一片黑色羽毛形成的三角形圖案,好像圍了一塊小肚兜,這也是它的一大特征。
斑文鳥
斑文鳥的喙短而粗厚,一看就是“嗑瓜子達人”,以谷物等農作物為食。性活潑,不太怕人。喜在灌叢、竹林、草叢和地上覓食,成員群結合較緊密,休息時亦緊緊聚在一起,若有驚擾,全群立即起飛。飛行迅速,兩翅扇動有力,常發出呼呼的振翅聲。
小?(pì)?(tī)
枕部具黑褐色羽冠,成鳥上頸部具黑褐色雜棕色的皺領。善于游泳和潛水,不過受到足活動范圍的限制,它們很難在陸地上行走,常潛水取食。它有些膽小,在校園中總是單獨活動,通常單獨或成分散小群活動。繁殖時在水上相互追逐并發出叫聲,有占據一定地盤的習性
樹鷚(liù)
在學校的冬春時節,白日里,電線與路燈上偶爾會出現幾只模樣樸素的 “小麻雀”。其中有一種,常被誤認成麻雀的鳥,叫樹鷚。它是千里迢迢來廣州避寒的冬候鳥,待開春,便會返回東北的針葉林故鄉。樹鷚喜歡小群活動,偏愛高棲枝頭。冬日里,它們忙碌地尋覓著大量昆蟲與植物種子,努力積蓄能量,熬過寒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