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腦洞:印巴沖突中,印度空軍以優勢軍力慘遭巴基斯坦6:0羞辱,而在被擊落之前,印度飛行員根本不知道對方發起過攻擊。我們一葉知秋,看看解放軍是怎么顛覆傳統的戰斗模式,打造一個令敵人畏懼的黑暗森林體系的。
一.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描繪了一幅極其暗黑的宇宙圖景: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即地獄,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一法則的推導基于兩大公理和兩個重要概念。
劉慈欣之所以會推論出這樣的黑暗森林法則,是依據兩大假設:
1.文明無法判斷其他文明是否善意
2.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爆炸的可能
從這兩個假設出發,為了避免養虎遺患,一個文明發現另一個文明之后,最穩妥的選擇就是直接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態下它。
毀滅你,與你何干。
很多人說黑暗森林法則只是小說家的極限演繹,因為黑暗森林法則的前提“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在現實中不一定成立。
但是如果是在戰場上,這一前提是必然成立的,因為兵戎相見,彼此一定是消滅對手軍事力量為目的的。
而此次印巴沖突,已經讓人看到,解放軍實際就是在構筑一套“黑暗森林”的打擊體系。
二.顛覆傳統戰斗模式
傳統空戰是什么樣子的?其實就是類似于在完全的黑暗中找尋對手并殺死對方。
因為目視距離有限,飛行員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內才能看到對手,這就類似于在黑暗中摸黑摸到了對方的身體,那么接下來就是要進入肉搏環節,也就是通常說的近距格斗了。
此時偶然性因素就非常大了,誰先湊巧發現對方獲勝概率就高得多,并且在同代戰機的條件下,數量對于近距格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那為了避免殘酷且無常的近距離肉搏,有人就會想到帶一個手電去找敵人,手電找到后就遠距離開槍解決戰斗。這個手電就是機載雷達。
但問題是,你用手電照射敵人就會暴露自己的位置,很可能讓自己陷入被動。
這時候預警機就要上場了,它就像一個遠處的路燈把整個前方戰場照亮,讓大家看到敵人們的大致位置,然后每個人在了解自己所要跟蹤的敵人大致方位后再用自己的手電去精確定位對方,伺機消滅。
但是這次巴基斯坦空軍用PL-15E導彈擊落印度陣風戰斗機,巴方的J-10C戰斗機全程沒有打開過雷達,PL-15E導彈初期是在地面雷達和預警機引導下射向陣風,在足夠接近的時候再打開自己的雷達鎖定并擊毀陣風的。
這個打法根本不是傳統的空戰,別說沒有發生貼身肉搏了,連手電都沒有照我一下確定具體位置。
印度5月7日就是這么被打懵的,因為遇到了超越經驗的情況。就感覺被對方的預警機遠遠地照了一下,一個敵人還沒看到呢,而且距離預計的戰場還遠著呢,就被莫名其妙領了盒飯。
我帶著匕首和手槍準備去和敵人打槍戰,結果對方不講武德,掏出一把狙擊槍把剛出門的我給斃了。
這就是通過巴基斯坦展現出來的“黑暗森林”的初級形態,
進入黑暗森林,并且暴露坐標后,等待你的是什么呢?
三.降維打擊
這次的打了印度6:0的PL-15E根本不是傳統的空空導彈。
不同于我們印象中傳統空空導彈在戰斗機雷達引導下全程平飛向敵機的刻板印象,PL-15E先是斜向上爬升,進入空氣更為稀薄,阻力更低的高空,完成爬升后發動機是關機狀態,滑翔前進,從而增加自己的射程,依靠預警機給的方位接近敵機,根本不用戰斗機雷達開機和鎖定敵機。然后在末端再次發動機點火,同時打開自己的雷達精確鎖定敵機方位,俯沖向下加速,對敵機實施貫頂打擊。
可以說飛行員根本不知道什么情況呢,就已經被打爆了,印度陣風戰機飛行員遇到的就是這種降維打擊。
要知道PL-15E已經是10年前的產物了,我們還有PL-17以及更恐怖的P-21,后者的射程甚至超過了1000公里,接近于上海到北京的距離。
空戰如此、海戰、陸戰也是這樣。
中國自99式坦克和基于它的改型后,除了15式輕型坦克(用于高原地區特種作戰,至于用來對付誰的,懂的都懂)外,再也沒有裝備過更新式的坦克了。
因為解放軍一直在追求更早發現敵人,更遠定位敵人,更快打擊敵人。海軍有打擊半徑1000公里以上的055驅逐艦,陸軍有射程400公里以上的遠程火箭炮,誰還拼命發展近戰單位。
為什么中國的五代機沒有戰斗機的標配機炮?為什么沒有在尾噴口安裝推力矢量裝置?最新的六代機為什么沒有格斗彈倉?
按照現在中國的軍事科技能力,是做不到嗎?
當你的戰友都拿著狙擊槍躲在掩體里狙殺敵人時,別說拿刺刀了,就是帶手槍上陣也是在給自己徒增負擔。
就像《三體》里面呈現的,三體人派出水滴和人類來了個親密接觸,給地球艦隊來了一個團滅,已經讓人類文明為之感到絕望和嘆服。
但是真正的高技術文明是怎么打擊其他文明的呢?從自己星球發射一顆光粒,就摧毀了三體的母星;歌者隨便從飛船中扔下一片不怎么值錢的二向箔,就將整個太陽系變成了一幅畫。
四.“黑暗森林”完全態
不過肯定有人不服,你這套欺負欺負印度可以,美軍來了呢?
那我們就拿當紅的J-36來舉例。
為什么J-36這么大,這么平滑。
為了飛得高、飛得快、飛得遠。
為了更隱身、帶更多更大的導彈。
因為戰機飛得越快,給導彈的初始動能就越大,戰機飛得越高,給導彈的重力勢能也就越大,二者都能讓導彈具有更大的射程和隱蔽性。
而飛得越遠,就能越深入縱深,攻擊敵方指揮中樞,而隱身能力越強,就越能確保縱深打擊的安全。
這樣的飛機美國PPT做完了嗎?
這樣的導彈美國現在有飛機能帶得了嗎?
按照現在解放軍的戰法,解放軍甚至已經沒有“戰斗機”了,所有戰機都是導彈載具,這個載具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給導彈提供更好的發射條件。
想想一下,中美雙方在海上開戰,雙方的預警機引導各自的艦載戰斗機,準備遠距離攻擊對方,但是突然美軍的多架預警機遭到了“不明飛行物”的攻擊墜毀,瞬間美軍所有戰斗機沒有了方向,要么被解放軍預警機引導下的空空導彈擊落,要么主動打開機載雷達被解放軍戰斗機發現并擊毀。剩余的走為上,在返航途中可能被前出的J-36遠程點名領盒飯。
不過可能又有不服的朋友要說了:現在的空戰,還需要一個預警機在那里照著呢,雖然預警機距離敵人足夠遠,也有充足的空中力量保護,但是怎么說也是一個中心化的信息節點,而且也會讓敵人知道自己暴露了,那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戰法呢?
當然!
能擺上臺面的,已經不是機密了。
依托于強大的工業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中國已經在無人裝備上形成了可靠的作戰體系,以下我們僅簡單地舉一個例子。
“雙尾蝎”無人機,最大航時35小時,航程可達6000公里,具有隱身性能,可以掛載4枚空空導彈,具備雷達和紅外等多種探測方式,對隱身目標具有很好的探測能力。
以上這些信息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好像有點牛逼,不過又好像也就這么回事。
因為“雙尾蝎”無人機最與無與倫比的數據其實是它的價格,在量產的條件下,它的成本可以極限壓縮到每架200萬人民幣以內。
什么概念?
美軍的無人機都是動輒1億美元年以上的,美軍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的成本都在200美元以上,我哪怕一枚導彈消滅你一架無人機都是血虧,這還怎么玩?
中國近海2500公里內,或者更直觀地說就是第二島鏈內,布滿數千架“雙尾蝎”,什么感覺?
就像是在戰場上撒滿了小地雷,敵人過來走的每一步都會踩到它們,運氣不好的當場領了盒飯,僥幸存活也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方位,會立馬被來自空中、海上、水下、乃至太空的子彈補槍。
這還只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裝備可能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終極形態下,整個解放軍就是一個超有機體,單個兵器都只是黑暗森林中的一個偵查節點或打擊節點,軍種和軍種間的隔離也將不復存在,敵人只要和解放軍開戰,就是進入一座隨時會吞噬他們的黑暗森林。
敵人露頭就要被打,而且越是積極出擊的個體,被消滅得越快,這樣敵軍內部就會形成系統性畏戰,甚至于初戰即潰。
而反觀解放軍一方,最前線幾乎都是無人化的裝備擔任高風險的偵查和打擊任務,有人的裝備更多地退居二線去指揮和協調無人裝備的運作,甚至很多軍人在作戰時,表現出來的樣子更像是電競選手。
這是不是很殘忍?
不!
這恰恰是最大的仁慈。
這種降維打擊能力,是止戰和平的最有力保障。
現在回頭看看為什么解放軍對臺灣如此胸有成竹,相信我們是在找一個最好的契機,用最低的代價解放臺灣。
結語
解放軍近年來展示的一系列裝備令人眼花繚亂,這次印巴沖突的戰法將這些裝備的用途和打法拼湊成了完整的黑暗森林體系,展示在了我們眼前。不過我們不必慶幸這次技術掌握在文明的手中,因為歷史可能會有波折,但那是從大時間的尺度來看,技術必將被文明的所掌握,因為只有文明才能締造和持續擁有最高的技術。
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