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五胡亂華這一時期,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紛紛選擇了南下,襲擾晉朝的北部邊境。
一時間戰火四起,硝煙彌漫,百姓們流離失所,漢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是誰挺身而出,拯救了瀕臨滅絕的漢民族?
在這個艱難時期,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那時自然也涌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們為維護國家的安定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中,比較受到人們的關注的便是祖逖。
他出身于世家大族,身份尊貴,家境還算比較殷實。
與普通的世家子弟不同的是,他有著遠大的報國志向,心系天下蒼生。
在那個亂世之中,能夠有這樣的報國理想,實屬不易。
他目睹了百姓顛沛流離,離開家園,他的心中燃起了北伐收復中原的熊熊烈火,這個決心不曾動搖。
當時,祖逖與劉琨同任司州主簿,兩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因此,他們經常一同談論天下大事,抒發報國之志。
有一次,在一個靜謐的夜晚,兩人已經入睡。
夜半時分,突然間,從窗外傳來一陣響亮的雞鳴聲。
祖逖立馬從睡夢中醒了過來,眼神變得銳利而堅定。
他用腳踢了踢仍在熟睡的劉琨,急切地問道:“你聽到雞叫聲了嗎?”
這時,劉琨聽到了祖逖的聲音,迷迷糊糊的盡力睜開眼,側耳仔細聽了聽。
接著,他說道:“是啊,是雞在鳴叫。不過,這天還沒明呢,我們再睡一會吧?!?/strong>
說著,他便準備繼續睡去。
祖逖卻立馬起身,抖擻一下精神。
他心里覺得,如今國家危難,正是有志青年奮發圖強之時,這雞叫聲正好可以提醒他們早點起床。
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建議:以后聽到雞叫就起床練劍,磨礪武藝,為報效國家做準備。
關于未來,他的心中充滿了熱忱與激情。
當時,劉琨被祖逖的一番話所感染,沒有了任何睡意,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
兩人迅速穿衣起床,走出房門。
他們各自拔出佩劍,在夜色中開始對舞,那一招一式都飽含著對國家的忠誠。
此后,不管嚴寒酷暑,每當雞鳴聲響起,祖逖和劉琨便會立即起床練劍。
在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中,他們的劍術愈發精湛。在此期間,他們也不忘學習兵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努力,他們終于成為了軍中將領。
后來,在北伐過程中,祖逖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多次擊敗敵軍,收復了大片失地,實現了自己當初的愿望。
在那段時期,當祖逖率軍北伐、以“聞雞起舞”的志向,喚醒漢人血性的時候,另一個身影也在逐漸崛起,那就是冉閔。
他本是被羯族養大的漢人養子,卻在目睹漢民被殺的情景后,以雷霆手段頒布了“殺胡令”。
他利用非凡手段,為瀕臨滅亡的漢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那時的冉閔看著破敗不堪的房屋,望著無家可歸的漢民,心中感到悲痛。
漢民們衣衫襤褸,眼睛里透露著無助,但他們卻在看見冉閔的瞬間,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
有人扯著嗓子喊道:“冉將軍是咱們的救星!”
人群頓時隨聲應和,紛紛表達對冉閔的敬意。
這時,冉閔抬手示意安靜,心情尤為復雜。
原來,三個月前,他頒布“殺胡令”,短短數日,都城內外數十萬胡人被殺。
此刻看著眼前這些漢民,他忽然想起童年時,石虎的寵妃嘲笑他是漢人的場景。
他暗自發下誓言:今日之后,漢人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這時,冉閔不自主地用觸摸自己腰間的玉佩,原來那是父親臨終前塞給他的。
那個玉佩上面,明顯地刻著“冉”字。
突然間,他迅速意識到,自己早已不是那個被羯族養大的孩子,而是漢民心中的英雄。
在他的想法中,只要殺光胡人,漢人就能過上好日子。
可如今他看著都城中空蕩蕩的街道,頓時感到有點迷茫。
他有點不敢確定自己的做法正確與否,反正這樣的蕭條的場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有一點他十分確定,人們會記住“殺胡令”,記住他拯救過漢族。
在五胡亂華時期,除了祖逖和冉閔之外,還有一位英雄。這位英雄便是謝玄,他的名聲比起那兩位要更響亮。
眾所周知,謝玄以一場令世人驚嘆的的淝水之戰,讓漢人在胡人的統治下奇跡地站穩了腳跟。
當時,謝玄站在建康的城樓之上,目光堅定地望著北方。
這時,叔父謝安突然來到了他的身邊。
謝安清晰地看到謝玄的雙手在微微發顫,頭發還特別凌亂。
這時的謝玄,為什么會有這種表現呢?
原來,當時前秦苻堅的百萬大軍已逼近淝水,建康城里的貴族們正收拾行李,隨時準備逃亡。
謝安覺得謝玄的壓力一定非常大,自己就沒有必要繼續給他施加壓力了。
于是,謝安并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地陪在謝玄的身邊。
過了一會兒,謝玄突然轉身。
他向謝安表示:苻堅雖然來勢洶洶,但是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慮。
他認為在當前的局勢下,需要暫時避其鋒芒。
又過了幾天,前秦軍已來到了淝水北岸,準備安營扎寨,戰斗一觸即發。
當時,謝玄命令劉牢之,率領五千北府兵夜襲洛澗。
這時,將士們看到兩方懸殊的軍事力量,心中感到些許擔憂。五千對三十萬?真的能打得過嗎?
謝玄對此并不在意,認為苻堅恃眾而驕,肯定不會進行嚴密設防。
事實證明,謝玄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夜襲取得了巨大成功。
當劉牢之的捷報傳來時,謝玄仿佛早已料到這一切,表現得相當冷靜。
接著,他派遣使者前往前秦大營。
他讓使者告訴苻融,自己愿退避,讓對方順利渡河。
謝玄的注意做法,讓很多人疑惑不解。很多人覺得己方軍隊背靠淝水,若后退,必然大亂。
原來,謝玄采取了“半渡而擊 ”的手段。他認為苻堅大軍雖多,但是各族雜糅,號令不一。
如果逼其渡河,待其陣腳未穩,便可發動突襲。
等到決戰當日,淝水南岸的東晉軍列陣整齊。對岸的前秦軍開始渡河,準備與東晉軍隊決一死戰。
當先鋒部隊剛渡到一半時,東晉軍隊突然發起攻擊。
一時間,前秦陣腳頓時大亂。
前秦士兵們頓時有點不知所措,難以發起有效的進攻,因而苻堅戰敗。
謝玄站在淝水岸邊,看著對岸的狼藉,感到十分欣喜。
他知道,這一戰不僅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還讓東晉軍隊的威名震懾天下。
而那個在戰場上冷靜揮劍的年輕將領,已經成長為真正的國之棟梁。
五胡亂華之時,他們勇立時代潮頭,行常人不敢想之事。
他們的身軀里奔涌著抗爭的熱血,將斗爭精神變成鮮明旗幟,為漢人贏得生存轉機。
他們讓瀕臨滅族的漢民族得以延續。這份偉大的功績,使他們成為了漢民族不容忘卻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