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蜱蟲又開始活躍啦!這種藏在草叢、樹林里的小蟲子,雖然不起眼,卻可能帶來大麻煩。
一、蜱蟲是啥樣的小麻煩?
- 長相:像芝麻到米粒大小的小胖子,分硬蜱和軟蜱,吸飽血后會膨脹成黃豆大小,俗稱草爬子、犬豆子。
- 生存技能:靠嗅覺、熱量感應獵物,躲在草尖守株待兔,附著在動物或人身上吸血,尤其喜歡皮膚薄的地方,如頭皮、腋窩、腳踝。
- 分布:國內各地都有,4-9月最活躍,草地、農田、森林是老巢。
二、被蜱蟲咬了有多危險?
- 傳播疾病:被蜱蟲咬一口可能攤上大事!這種小蟲子身體里藏著80多種病毒、30多種細菌,還有寄生蟲。要是被它叮了,八成以上的人會先發高燒(體溫超38℃)加寒顫,接著渾身癢、頭疼、累得慌、肌肉酸痛。差不多三四成人還會關節痛或起紅疹。
特別要提防蜱蟲傳播的幾種致命殺手: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俗稱蜱蟲病):新型病毒引發,10-30%的死亡率,會讓人多個器官罷工,我國重點盯防的傳染病
? 萊姆病:皮膚上出現靶心狀紅斑,拖著不治會傷神經和關節
? 森林腦炎:病毒攻擊大腦和神經,嚴重時會癱瘓一輩子。
- 叮咬特點:吸血時分泌麻醉唾液,讓人毫無察覺,附著可達數天。若蜱蟲帶毒,可能通過血液或唾液傳播疾病。
- 直接危害:局部可能出現過敏、潰瘍或發炎,少數人會因蜱蟲唾液毒素引發麻痹,類似神經疾病,但清除蜱蟲后通常24小時內恢復。
三、被蜱蟲咬了,立即這樣做!
1. 快速清除蜱蟲
- 用細尖鑷子緊貼皮膚夾住蜱蟲頭部,垂直向上緩慢拔出,避免扭斷導致口器殘留。如方便,也可先用酒精噴涂在蜱體,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
- 若口器殘留,盡量用鑷子取出;取不出也別硬摳,讓皮膚自行愈合。
- 取出的蜱蟲可泡酒精、密封袋封存或沖馬桶,千萬別用手擠破!
2. 消毒與觀察
- 用酒精、碘酒或肥皂水清洗叮咬處及雙手。
- 接下來2-3周密切觀察身體,若出現發熱、乏力、肌肉酸痛、皮疹等癥狀,立即就醫并告知蜱蟲叮咬史。
四、戶外防蜱蟲,記住這幾招!
√ 少去危險區域
避免在草地、樹林長時間坐臥,尤其帶孩子和寵物時,遠離高草、灌木叢生處。
√ 穿對衣服做防護
- 穿長袖長褲、淺色衣物,扎緊褲腿或塞進襪子,方便發現蜱蟲。
- 避免穿涼鞋,裸露皮膚涂抹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驅蟲劑(3歲以下兒童慎用含檸檬桉油的產品)。
- 戶外裝備可用0.5%氯菊酯噴霧處理(如衣物、靴子),驅蚊又殺蜱。
√ 回家后立即檢查
- 進入室內后2小時內淋浴,重點檢查頭皮、耳后、腰部、膝蓋后等部位。
- 檢查寵物和衣物,蜱蟲可能藏在毛發或褶皺里,衣物用高溫烘干1小時可殺死蜱蟲。
五、家里院子如何防蜱?
- 清理環境:及時拔除雜草,修剪灌木,清除落葉和雜物,減少蜱蟲和老鼠藏身之處。
- 設置隔離帶:在草坪、林地與居住區之間用木屑、礫石或硬化路面隔開,阻擋蜱蟲進入。
- 謹慎用殺蟲劑:可在庭院噴灑專用殺蟲劑,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兒童接觸。
關鍵提醒
蜱蟲雖可怕,但做好防護和及時處理能大大降低風險!記住早發現、早清除、早治療,戶外玩耍時多留意,別讓小蟲子破壞好心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