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永徽年中,有居士玄智,華嚴藏公之同學。弱冠參道,五經三藏內道被通,專以華嚴為業,居方洲山中,初餌松葉,六十余年誦持不替。五十年前,感其所地涌甘泉,供足不啻,林生美菓,樹樹繁實,遠近采取,無所罣礙。忽雨深雪,行李不通,齋糧時竭,于是則有山神送藥,狀似醍醐,味甘于乳,吃之一題,七日不饑,益加心力,身輕目明。若夜禮誦,自有燈現,晝日誦經,則眾鳥集聽,山神眷屬現身圍繞,異香時來,奇果每至。有時夜誦,口放光明,照及四十余里,光色如金,遠近驚異?;蛴腥送鶎さ缴剑ㄒ娋邮空b經口中光明,時年九十有二,無疾而終。荼毘之時,牙齒變為舍利,獲百余粒,悉放光明,數日不歇。于時僧俗收之,豎塔供養。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白話譯文
大唐永徽年間(650—656)有位玄智居士,是華嚴藏公(華嚴三祖法藏)的同學,年少時便參道,不論儒家五經還是內道三藏都通達,專修華嚴,住在方州山中,六十多年誦經不輟。
開始時吃松葉,過了十年,感得地上涌出清泉,供給充足,山林里也生出上好水果,棵棵樹上都碩果累累,遠近都能采到。下大雪時,因為道路不通,存糧吃完時,便有山神送藥來,藥形如醍醐,比乳還甘甜,吃上一勺七天不餓,還可以增加心力,身輕目明。
如果在晚上禮拜讀誦,自然會出現燈,白天誦經,則眾鳥都圍過來聽,山神眷屬也現身圍繞,異香時來,奇果常到。有時在晚上誦經,口放光明,照亮附近四十多里,都成金色。遠近的人都很驚異。有人沿著光明一直尋到山上,才見到是居士誦經時口中的光明。
居士九十二歲時,無疾而終。在荼毗時,牙齒變為舍利,獲數百粒舍利,都放光明,數天不熄。于是僧俗收集舍利,立塔供養。
▍版權聲明:
○ 本文轉自靈隱寺,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