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才有家!當我們不幸遭遇家庭暴力時,不能一味地忍讓,那不是愛。”
“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法院保護家暴受害者的有力舉措。”
2024年11月25日,是“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福建省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黃珊珊走進社區,為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近年來,莆田市兩級法院堅持依法履職,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積極探索“聚力糾紛聯防聯調兩個關鍵環節、聚焦‘老、少、婦’三類重點群體、打造一張反家暴亮眼名片”的“231”家事審判工作模式,守護萬千家庭的幸福生活。
莆田中院法官走進社區為群眾開展反家暴主題普法宣傳活動。 黃拱燈 攝
莆田中院、仙游法院聯合開展專題開放日活動,邀請代表委員和相關部門代表考察法院工作。 鄭靜沂 攝
關愛不缺位:讓老有所養
“老人家,最近過得怎么樣?”
“孩子們現在對我很好,謝謝你們一直都記著我。”
回訪過程中,張老太向涵江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林艷艷和法官陳蓉蓉表達了謝意。
年過八旬的張老太長期臥病在床,將部分存款交由女兒張甲代為保管。后兒子張丙與張甲因存款保管問題發生糾紛,一怒之下不再照料張老太的生活。無奈之下,張老太將張丙訴至涵江區法院江口人民法庭,要求其履行贍養義務。
承辦此案的陳蓉蓉接到案件后,多次到張老太家中走訪,耐心傾聽她的訴求,深入了解張丙的內心想法,為做好調解工作打下基礎。
對案情和雙方當事人的訴求有了深入了解后,林艷艷、鐘曉珍和陳蓉蓉3名法官組成的合議庭對張老太和張丙的贍養糾紛開展了調解。考慮到該案屬涉僑贍養糾紛,法庭還邀請了區僑聯、區婦聯的工作人員監督調解過程。
經過多番“背靠背”調解和“面對面”釋法,張老太和張丙終于達成一致意見,并當場簽署了調解協議。為保障張老太晚年生活,合議庭還向張丙發出全省首份《履行贍養義務督促令》,要求其自覺履行對母親的贍養義務。同時,向區僑聯、區婦聯發出全省首份《贍養案件監督指導邀請函》,邀請他們共同跟蹤督促張丙履行贍養義務。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莆田法院始終堅持以司法溫情編織“銀發權益”守護網,優化適老訴訟服務,開通涉老案件立、審、執全流程綠色通道,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更加可感可觸可及。
守護不缺位:讓幼有所育
2024年4月的一天,年過花甲的翁某甲和老伴來到荔城區人民法院北高人民法庭,為變更外孫女小徐的監護權提起訴訟。
事情要從三年前說起。2021年9月,老兩口的女兒翁某與徐某離婚后,帶著小徐回娘家生活。然而2022年1月,翁某因故不幸去世。
翁某去世后,徐某強烈要求小徐跟隨自己生活,但小徐已經習慣和老兩口一起生活。為此,翁某甲決定向法院申請變更孩子的監護權。
收到案件后,承辦法官鄭家楠認真梳理案情,多次到小徐的家和學校走訪,了解到母親去世后,小徐一直封閉內心,在老兩口的陪伴下才逐漸好轉。
“當時孩子正處于小升初的關鍵期,生活環境的再次變化勢必會對她造成影響。最大限度保護孩子的權益,為她創造更有利于成長的生活環境,是這個案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鄭家楠說。
“我在這里過得很好,我想繼續跟著外公外婆生活。”與小徐交流時,孩子也表達了自己的意愿。
基于走訪情況,鄭家楠對徐某多次進行勸解,但徐某仍執意要求開庭判決。法庭上,雙方當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母親去世后,她一直很消沉,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突然要換個環境,我們就怕孩子受不了。”
“我原本跟孩子相處就不多,如果監護權也變更了,以后她還能認我這個爸爸嗎?”
鄭家楠一邊安撫雙方情緒,一邊以孩子意愿為切入口,與雙方充分溝通。綜合考量多方因素,他提出委托監護的解決方案:在不改變徐某監護資格的基礎上,由徐某將小徐的監護權委托由翁某甲夫婦行使。這樣既能尊重孩子意愿,讓她在穩定熟悉的環境中成長,又保障了父親的探望權,讓父親可以修復父女情感裂痕。
經過耐心調解,雙方最終簽訂了委托監護協議,纏繞在彼此心中的心結也慢慢解開。
孩子承載著家庭的希望和未來。荔城區法院在這起案件中深入貫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化解,這也是莆田法院精心呵護未成年人“幼有所育”的真實縮影。
保護不缺位:讓婦有所護
“這次,我真的認識到自己錯了,希望你能原諒我,以后我一定好好工作,努力賺錢養家,為你和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只要你今后能腳踏實地過日子,比什么都強。”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夫妻倆要互相扶持。當家庭出現矛盾的時候,要好好商量。”
在仙游縣人民法院家事修復中心,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夫妻重歸于好。
仙游法院法官在家事修復中心調解一起離婚案件。許琳琳 攝
原來,方某與高某婚后感情原本不錯,育有3個子女,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家庭經濟負擔逐漸加重,雙方常常因此爭吵不休。
2024年年初,丈夫高某聲稱自己認識了一個生意伙伴,打算合股開店。因高某此前已有多次投資失敗的經歷,這一次,妻子方某堅決不同意高某拿錢去做生意。但高某一意孤行,背著妻子將兩人僅有的一點存款全部用于投資開店,還向其他親戚借款投資。
哪知店鋪才開張3個月,就入不敷出,以失敗告終。在方某的質問下,高某才說出實情,雙方產生激烈爭執。方某向仙游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林煒仔細翻閱卷宗,多次到當事人家中走訪,了解雙方的真實想法。
“你說你去開店,一天到晚不在家。家里家外,三個兒女,兩個老人都靠我一個人。你還把僅有的一點錢全部都投出去,甚至還去借錢,我們的日子要怎么過呀!”方某哽咽地說著。
“這也是為了讓你們日子過得更好,我哪里錯了!弄成這樣,我也不想啊,你整天跟我吵,我的壓力也很大!”高某也是滿腹委屈。
走訪中,林煒感覺到,雙方一直在為錢的事置氣,但夫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還有調和的可能。為了更好解決矛盾,修復家庭關系,林煒邀請了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鎮街干部共同參與調解。
經過法官的耐心釋法和調解人員的悉心析理,高某向方某誠懇認錯,表示會腳踏實地打工掙錢養家。方某看到高某認了錯,氣消了大半,也原諒了丈夫。
離開之前,高某緊緊握著林煒的手,感謝他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都是莆田法院關注保障“一老一小一婦”合法權益的生動司法實踐。
近年來,莆田市兩級法院秉承“柔性司法,調判促和”的家事審判理念,打出家事解紛“組合拳”,努力構建家事糾紛多元化解大格局,推動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萌芽。
——堅持數智賦能,依托“全市一張圖”平臺的法院模塊,嵌入市域綜合治理平臺,組織230名干警下沉村居社區,排查化解家事糾紛875件。
——拓展解紛“朋友圈”,聯動民政、公安、婦聯等15個部門共建家事糾紛聯調機制,共同參與家事糾紛的防治、調解工作。
——關愛未成年人成長,聯合婦聯等部門設立5個家庭教育指導站,通過“1﹢ N”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推動家庭教育走進千家萬戶;選派21名業務骨干擔任轄區學校法治副校長,開設法治課堂100余場次。
——做深做實反家暴工作,健全完善“人身保護、親情援助、心理咨詢、特殊保護、跟蹤回訪”五環維權工作法,建立5個反家暴教育基地、執委工作室,實現聯合保護常態長效。
“民生連著家事,也連著國事。家事審判承擔著守‘小家’和諧、護‘大家’安定的重要職責。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所急所盼,以‘如我在訴’的意識處理好老百姓的家事糾紛。”莆田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謝志洪表示。
來源:人民法院報·7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