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國金融市場迎來"雙降"重磅信號。
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均下調10個基點,分別降至3%和3.5%;與此同時,六大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同步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長期存款利率最大降幅達25個基點。這一政策組合拳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復蘇壓力的主動作為,也標志著貨幣政策框架的進一步優化,通過 “降成本” 與 “穩息差” 的雙向調節,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
此次利率調整直面當前經濟運行的核心痛點。
今年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4500億元,居民貸款連續呈現負增長,企業中長期投資意愿持續走弱,內需復蘇動能亟待政策加碼。在房地產市場,盡管4月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已降至3.1%,但銷售端回暖乏力,此次5年期LPR下調既能為存量房貸減壓,也有望通過降低購房成本激活增量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逼近監管預警線,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行業凈息差收窄至1.43%,其中國有大行更降至1.33%的臨界水平。此次存款利率25個基點的超預期降幅,通過負債端成本的壓降有效緩解銀行盈利壓力,為信貸投放打開空間,形成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作為年內首次利率調整,此次LPR雙降具有多維政策效應。1年期LPR降至3%的水平,直接降低企業短期融資成本,為制造業投資和經營擴張注入動能;5年期LPR同步降至3.5%,不僅減輕個人住房貸款負擔,更通過降低基建、技術改造等中長期項目融資成本,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持久動力。這種利率期限結構的優化調整,精準對接了市場主體不同期限的融資需求,形成長短結合的刺激效應。
在存款端,六大行與招行的協同行動構建起利率傳導的新鏈條。活期存款利率下調至0.05%的基準水平,3個月、6個月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錨定0.65%和0.85%,而長期存款利率的大幅調降則釋放出明確政策信號。這種結構性調整既維護了基礎儲戶利益,又通過壓縮高息負債引導銀行優化負債結構。更深層的政策意圖在于推動儲蓄轉化,將沉淀在長期存款中的資金導向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進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資產-負債”兩端的協同發力到“短期-長期”利率的聯動調整,本輪政策組合既是對當前經濟壓力的及時應對,更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