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國家設立稀土研究院,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1. 稀土研究院的定位與使命
2025年,中國在包頭、贛州等稀土產業核心區設立國家稀土技術研究院,聚焦稀土分離、提純及高端應用技術的研發。該機構由國家財政專項支持,整合中科院、高校及龍頭企業資源,目標是突破“卡脖子”技術(如高純度稀土材料制備、稀土基半導體材料開發),并建立全球領先的稀土技術標準體系。
⑴核心任務:
①防范“內鬼”泄密:通過研發全流程保密管理(如實驗室分級授權、數據加密傳輸)、技術專利快速申報機制(如包頭稀土研究院2025年申請磁制冷機專利CN119983594A),確保核心分離技術(如電驅開采、納米級提純)不外流。
②技術反制:針對美國“無稀土電機”研發,中國加速布局稀土替代技術(如稀土-硅基固態電池、稀土量子點顯示材料),形成“你無我有”的技術壁壘。
2. 技術保密與人才管理升級
⑴“雙鎖”機制:對稀土分離技術關鍵崗位人員實施“背景審查+動態監控”,禁止境外企業參與核心工藝外包;同時,建立“技術流失黑名單”,對違規泄露技術的企業或個人實施終身禁業。
⑵專利護城河:2025年,中國稀土相關專利總數突破500項,覆蓋從開采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如北方稀土集團的復合光催化劑專利CN119951516A)。通過國際專利布局(如申請ISO稀土分類標準主導權),進一步壓縮競爭對手技術空間。
二、嚴厲打擊“內鬼”泄密:構建技術安全防線
1. 技術泄密的源頭管控
⑴研發閉環管理:稀土分離技術的實驗數據、工藝參數均需在封閉系統內處理,禁止外部設備接入;關鍵實驗室實行“物理隔離+人臉識別”雙認證,防止技術資料外泄。
⑵“內鬼”打擊專項行動:2025年5月,公安部聯合國家安全部啟動“稀土技術安全護航計劃”,重點打擊非法獲取、出售稀土分離技術的行為。例如,某南方稀土集團高管因向境外企業泄露“低品位礦生物浸出技術”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并處貨值10倍罰款。
2. 技術封鎖反制策略
⑴“技術+資源”雙鎖:針對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合作換取稀土供應的企圖,中國采取“技術禁運+出口管制”組合拳。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曾試圖購買中國稀土永磁材料用于F-35戰機,但因未通過“技術安全審查”被拒絕出口許可。
⑵反制性專利布局:中國企業在美申請稀土相關專利時,附加“技術使用限制條款”,要求對方不得將技術用于軍事領域。此舉迫使美國企業重新評估技術合作風險。
三、多維度打擊稀土走私:構建全球最嚴防控體系
1. 專項行動與執法升級
⑴2025年5月深圳會議部署: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戰略礦產走私嚴打行動”,重點打擊三種規避手法:
①偽報品名:將稀土偽裝成普通合金、廢金屬出口;
②夾藏走私:利用集裝箱夾帶稀土礦石或半成品;
③第三國轉口:通過越南、馬來西亞等中間國轉運稀土,繞開中國出口管制。
⑵執法智能化:海關總署啟用AI圖像識別系統,對貨物X光掃描數據進行實時比對,識別率提升至98%。例如,2025年4月查獲一起偽裝成“不銹鋼廢料”的稀土走私案,涉案金額達1.2億元。
2. 信用懲戒與聯合打擊
⑴“一案雙查”機制:對走私案件既追查境內涉案企業,也追溯境外勾結實體。例如,韓國某公司因向美國轉運稀土被中國海關列入“失信名單”,其在中國市場的采購資格被暫停。
⑵高額罰款與聯合懲戒:涉案企業除面臨最高貨值五倍罰款外,其法人代表還將被納入金融、出入境、政府采購等領域的聯合懲戒名單。2025年5月,廣東某企業因走私氧化鋱被罰3億元,并被禁止參與政府采購10年。
3. 國際協作與規則重塑
⑴推動國際標準制定:中國主導修訂ISO稀土分類標準,將“中重稀土”定義為“不可替代的戰略資源”,為出口管制提供國際法理依據。
⑵打擊“灰色通道”:與東南亞國家合作,關閉非法稀土加工中心。例如,馬來西亞一家未獲許可的稀土初級加工廠因違規操作被中國海關通報,導致其出口資質被撤銷。
四、戰略成效與未來挑戰
1. 短期成效
⑴價格傳導效應:2025年5月,倫敦金屬交易所氧化鋱現貨價格突破200萬元/噸,較年初上漲35%,迫使特斯拉、雷神公司等企業放緩擴產計劃。
⑵供應鏈重構:日本磁性材料協會啟動“中國+1”采購策略,在馬來西亞設初級加工中心;美國則被迫重啟加州深海稀土開采,但其礦石仍需依賴中國包頭的精煉產能。
2. 長期挑戰
⑴替代技術威脅:美國Phoenix Tailings公司“無碳稀土回收技術”若2027年量產,可能沖擊中國低價優勢;通用、豐田研發的“無稀土電機”雖成本高30%,但長期或削弱需求。
⑵地緣博弈升級:美國“關鍵礦產安全法案”聯合盟友減少對華依賴,中國需通過技術輸出(如向越南、泰國提供磁材技術支持)鞏固產業鏈主導權。
結語:稀土博弈的本質是技術與規則的控制權
2025年,中國通過設立稀土研究院、嚴打技術泄密和稀土走私,構建起“技術-資源-政策”三位一體的戰略防線。這一模式不僅重塑了全球稀土市場規則,更在中美科技戰中成為關鍵籌碼。隨著中美關稅貿易戰的不斷博弈和新能源革命的加速,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的戰略價值將進一步凸顯,中國能否持續擴大技術代差、完善循環經濟體系,將決定其能否在百年資源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金思宇系中國智庫高級研究員、泛亞智庫學朮委員會主任、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顧問、遠望智庫產業顧問、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國盛戰略智庫成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