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我們身邊的父母教育孩子,很容易發現,很多時候父母進行的無效的教育,特別是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你怎么能夠不去上學了?你現在不上學能干嘛?”、“別人都考得好,為什么你沒考好?肯定是沒努力!”、“都是玩游戲害的,以后不許玩游戲了!”
或是諸如此類的指責,或是簡單粗暴的打罵,或是沒收手機電腦,或是禁止出門(前些天就接到一個教育咨詢電話,一位父親因為女兒早戀,結交不良朋友,把孩子關在家里不讓其出門,也不讓其上學)……
當我們詢問父母這么做是否有用時,父母都會說沒用。沒用為什么還要這么做?父母通常會說沒有其他辦法,總不能放著孩子不管。
作為旁觀者,我們會發現這是很奇怪的現象。父母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實父母孩子在各做各的:孩子的問題行為仍然存在,沒有改善;父母在繼續他們沒有效果的“教育”——明知沒用,仍然在重復。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做法,很多時候,都只是期望于簡單的說理就能讓孩子明白,再不行就打罵。如果教育孩子可以僅僅通過講道理來完成,所有人都能教好孩子,也不會有那么多教育方法出現。
“言傳身教”,很多時候“身教”重于“言傳”。父母教給孩子道理,不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這點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重視與父母的平等地位(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
他們追求獨立,但同時有著希望獲得父母情感支持的依賴的一面。
如果不能從父母處獲得情感支持,與父母間依賴的一面斷裂,只有追求獨立的一面得到發展,孩子與父母間的關系必然是對抗和遠離。
如果父母與孩子間,能夠建立起朋友式的良好關系,能夠使孩子從父母處,獲得情感支持的依賴的一面得到滿足,孩子在青春期的獨立性發展,就能得到平衡,不至于走向與父母強烈對抗的極端。
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父母,會發現教育如魚得水。
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尊重,傾聽,父母面對孩子能夠真正做到這兩點時,一定會發現與孩子的關系改善很多,教育孩子也更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