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水往低處流是水的自然趨勢一樣,人也有著類似的自我成長的趨勢。
每個孩子都有著自我成長的能力,只是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時,父母的著急和擔心,使得他們看不到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認為孩子無法管好自己,只能聽從父母安排,才不至于毀了自己的將來。
假如低洼處是一處臭水溝,水從高處流向臭水溝,我們不能說水想要流向臭水溝,它只是順從由高往低流的趨勢。
父母需要記?。汉⒆拥膯栴}表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不能看到孩子的問題,就認為孩子一定是想要學壞。
孩子喜歡打碎玻璃,不是喜歡破壞東西,很可能是喜歡玻璃碎一地后,閃閃發亮的樣子;孩子沉迷上網不一定是上網成癮,很可能是在現實中得不到肯定,在網絡中卻能獲得肯定,上網只是他逃避現實,尋求自信的方式……
每個人的自我成長趨勢,一定是趨善避惡,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成長。但好的動機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
所以,有時候,孩子這種自我成長趨勢帶來的結果,就變成大家眼中的“問題”。
如果父母只注意一味防止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忽視問題背后的自我成長趨勢,得到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如同治水用堵的方式,水只會越漲越高,最終漫過大堤向前,堵是堵不住的。
“引流”才是正確之道。
特別是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發現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父母不要立馬如驚弓之鳥,誠惶誠恐,竭盡全力想要制止孩子的問題行為,比如沉迷上網、厭學、早戀……
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先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原因,正如明白水有從高往低處流的趨勢,就知道堵不如疏,再將水引向有利的地方,比如灌溉農田的水渠和水庫。
明白孩子問題行為背后的原因,了解他們通過問題行為,想要達到的目的,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用積極健康的方式,同樣的達到目的。
當然需要注意,“引流”也存在依據水勢大小適宜引導,湍急的水流不適宜直接引導90度,甚至180度轉彎,可以“九曲十八彎”,多轉幾次彎,每次轉變的幅度小一些,最終引向目的地。
十分厭學的孩子,不適宜短期內一定要讓孩子認真學習,可以先是能按時去學校就行,再接著能按時完成作業就行,再接著成績能有進步就行,逐步過渡。
父母不要試圖代替孩子成長,這樣的做法只會招來孩子的強烈防抗,因為這樣是在妨礙孩子的自我成長能力發揮作用,而人的自我成長能力,如同水由高往低流的趨勢,無法阻擋。
教育不要做堤壩,費力不討好;教育只需做水道,做好方向性的引導,水會自己流動,流向目的地,孩子也能依靠自我成長能力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