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賺錢比登天還難。
據海外新能源汽車資訊平臺InsideEVs報道,2024年特斯拉保險業務的賠付率為103.3%,遠超美國車險行業66.1%的平均賠付率。賠付率即責任賠款與保費收入的比值,超過100%,意味著特斯拉的保險業務處于虧損狀態。事實上,2022年到2024年,特斯拉保險已經連虧三年。
無獨有偶,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巨頭比亞迪財報顯示,2024年保險業務收入為13.51億元,綜合成本率高達308.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全年凈虧損1.69億元。
汽車行業不乏消費者向車企維權的事件,但燃油車時代維權事件集中在部分品控較差的品牌,新能源汽車時代則是車輛出現車禍、自燃等事故后,車企往往成為被口誅筆伐的對象。
或許是考慮到了這些問題,進入車險領域的車企不在少數,如海外的特斯拉、奔馳、寶馬,國內的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以及小米、華為也在保險領域有所布局。反正都要擔責,不妨進軍保險行業,承擔責任的同時,也有機會增加營收。只是他們可能沒有想到,新能源汽車保險這份錢并不好賺。
消費者喊貴,保險公司喊虧
中國精算師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費總收入突破1400億元,但綜合成本率高達107%,137個車系賠付率超過100%,行業承保虧損57億元。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險公司新能源業務長期虧損,保費自然也居高不下,甚至出現了一年未出險續保費用不降反增的情況。精算師協會表示,新能源汽車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63%。
消費者嫌貴,保險公司又在虧損,是當前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的主要矛盾。造成新能源汽車保費高于燃油車的因素,無非是出險率高、維修成本高。
(圖源:豆包AI生成)
2023年時任太平洋保險產險總經理的曾義表示,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高達30%,遠超燃油車19%的出險率,平均賠付金額7201元,比燃油車高大約600元。中再財險統計數據則顯示,2023年家用新能源汽車出險率25%,家用燃油車出險率18%,營運新能源汽車出險率40%,營運燃油車出險率25%。
新能源汽車出險率高于燃油車,一方面在于受眾群體年輕一代較多,另一方面則與強悍的動力有關。據每日互動大數據統計,新能源汽車偏好指數分布中,25歲-34歲年齡段人群最多。年輕群體駕駛經驗不夠豐富,且新能源汽車動力較強,更容易發生事故。最近一段時間因新能源汽車事故頻發,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和網友呼吁限制新能源汽車的動力輸出。
維修成本方面,車企為了極致壓縮汽車的成本,以便打價格戰,用上了車身一體化壓鑄、車身電池一體化等技術。這些技術確實可以降低物料成本、提高車身強度、減少整車重量并優化續航,但遭遇事故受損后,更換零部件的成本較高,而且一體化壓鑄零部件被車企壟斷,可能出現價格虛高的情況。
(圖源:特斯拉)
車企為提高產品性價比,廣泛采用一體化壓鑄和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的后果,是維修成本高漲,保險費用增長,最終導致消費者用車成本上升。車企通過一體化技術提升了銷量,賺到了更多錢,消費者卻沒有真正享受到實惠。
此外,新能源汽車關于智能化的競爭愈發激烈,高階輔助駕駛、高性能車機快速普及,原本豪車才有的座椅按摩、后排超大屏幕等,也陸續下放,這些零部件也會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成本。
出險率高,維修成本又居高不下,短時間內新能源汽車的保費很難降低,保險公司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也很難扭虧為盈。
新能源車險降價,還需車企出手
從新能源汽車保費高的原因出發,降低保費有兩條路,第一,通過更先進的輔助駕駛技術,降低新能源汽車出事故的頻率;第二,減少一體化壓鑄和車身電池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降低車輛維修成本。
傳統保險公司所能做的,只有根據車型出險數據,針對不同產品制定更為合理的價格,避免讓出險率不高的車型為出險率高的車型承擔保費成本,只有車企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汽車保費過高的問題,比亞迪、特斯拉等進入保險行業的車企具備天然優勢。
(圖源:比亞迪)
智駕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化階段車企必須做,且一定要做好的核心要務。鴻蒙智行、小鵬汽車、極氪汽車、廣汽等企業,已陸續宣布,將在今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落地。盡管相關法律尚未允許L3級自動駕駛正式商用,但智駕技術的能力肯定會不斷提升。
今年4月鴻蒙智行表示,智駕技術已幫助聯盟品牌車型累計規避了170萬次可能發生的碰撞。技術迭代升級后,智駕技術有望幫助新能源汽車規避更多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
(圖源:鴻蒙智行)
至于減少一體化壓鑄和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的使用,對于車企而言并非不可。2024年路透社報道稱,特斯拉暫緩開發下一代一體化壓鑄技術,可能會放棄一體化壓鑄方案。
在2024年比亞迪股東大會上,王傳福談及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時表示,保險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普遍虧損是因為整車設計和售后服務脫節,比亞迪正在探索和優化產品設計,嘗試通過零部件拆解結構降低維修成本。
特斯拉和比亞迪是第一批大規模量產一體化壓鑄車身的企業,如今都表現出了對一體化壓鑄的不滿。就算不全面放棄一體化壓鑄,也可能減少一體化壓鑄零部件的使用。
(圖源:比亞迪)
從傳統沖焊工藝到一體化壓鑄,再從一體化壓鑄到沖焊工藝,車企不是走錯了路,而是在不同的時間選擇了最合適的方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起步初期,車企需要盡量壓縮成本,如今行業日漸成熟,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提升,市場保有率提高,車企更需要考慮售后服務成本。
尤其是對于比亞迪、特斯拉等進入車險領域的車企而言,售后服務成本降不下來,意味著要么不斷提高保險費用,要么承擔保險業務的虧損。居高不下的保險費用,還可能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車身部分回歸傳統沖焊工藝或部分沖焊加部分壓鑄,或許是車企最好的選擇。
新能源車險要盈利仍需時日
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虧損,并非特斯拉、比亞迪等「車險新勢力」獨有,整個行業皆是如此。不過比亞迪、特斯拉,以及其他保險公司不必悲觀,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新能源車險健康發展,國務院為此印發了《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智駕技術的發展、壓鑄工藝的慎重使用,將能起到降低出險率和維修成本的效果。另外,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可以通用,維修成本存在邊際效應。比亞迪、特斯拉、理想、小鵬、零跑、小米等頭部新能源車企的產品銷量和保有率不斷提高,觸及邊際效應后維修成本會逐漸下降,進而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率。
(圖源:豆包AI生成)
車車科技董事長兼CEO張磊認為,預計到2027年前后,保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就能實現盈利,車險將成為車企的重要收入來源。比亞迪、特斯拉等能夠內部采購零部件的企業,保險業務有望更早扭虧為盈。特斯拉保險2022年賠付率為116.6%,2023年為114.7%,2024年降低至103.3%,最快今年就能實現盈利。
另外,智駕車輛出現事故后,即便有保險公司兜底,車企也難免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未來車險不會只是單獨的服務,將嵌入到車企的整體服務包中。
部分車企已推出了「智駕險」,例如小鵬的全場景不限次智駕險一年僅239元,最高可賠償100萬元;阿維塔的智駕無憂服務,價值4000元,最高可賠償600萬元。賽力斯、寶駿、極越、長安等車企,也先后推出了智駕保障權益,其中部分車企選擇與保險公司合作。
保險牌照難以獲取,不是所有新能源車企都會布局車險業務,縱然車企推出的保險業務具備優勢,傳統保險公司依然有發展空間。賽力斯、長安等車企與保險公司合作,為其他車企樹立了榜樣,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車企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智駕險及其他業務,并根據車主的駕駛習慣,實現AI+數據驅動保險業務,幫助保險公司為車主個人制定更合理的保險方案和保費標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