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雜志》2025年第17期發布了由中國風濕免疫病人群結核病防控協作組、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等制定的《風濕免疫病患者結核病診治及預防實踐指南(2025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從14個臨床問題出發,針對風濕免疫病(RD)患者結核病的篩查、診斷、治療和預防形成了25條推薦意見。
關于篩查,《指南》推薦活動性RD患者,尤其是需要長期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定期進行活動性結核病(ATB)篩查;擬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TNFi)治療的RD患者,推薦進行潛伏結核感染(LTBI)篩查;擬使用小分子靶向藥,包括但不限于托法替布的RD患者,可考慮進行LTBI篩查;擬長期使用中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RD患者,尤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建議進行LTBI篩查;使用免疫抑制劑的RD患者,如有條件可考慮進行LTBI篩查。
關于診斷,《指南》指出,RD人群合并ATB的確診主要依據結核分枝桿菌(MTB)病原學檢查,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肺外結核(EPTB)的重要手段。在缺乏病原學和病理學證據時,應充分考慮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免疫學檢查以及診斷性抗結核治療療效來綜合判斷。對于疑診ATB的RD患者,在除外原發病活動及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可考慮診斷性抗結核治療,建議使用初治敏感方案,通過8周的治療來確定或排除ATB診斷。
關于治療,《指南》推薦,RD患者結核病的治療原則與非RD患者相同,但需密切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并關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建議根據治療效果或免疫治療強度,必要時延長抗結核治療療程。需要注意的是,利福類藥物可以加快部分RD治療藥物的代謝,降低血藥濃度。建議用藥期間密切關注可能存在的藥物相互作用,有條件時可監測RD藥物血藥濃度。
關于預防,《指南》建議,對行LTBI篩查的RD患者,如γ-干擾素釋放試驗和(或)結核菌素皮膚試驗篩查陽性,在排除ATB且排除結核病預防治療(TPT)禁忌證后,評估風險和不良反應的前提下,建議盡早啟動TP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