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剛發布自研3nm芯片那會兒,評論區直接炸了鍋。有人酸溜溜地甩出靈魂拷問:“美國不是禁了中國先進芯片代工嗎?憑啥小米能找臺積電造3nm,華為連14nm都被卡?”這話聽著像抬杠,但仔細一琢磨,背后門道可深了。
先說個冷知識:美國那套制裁大棒,壓根不是“一竿子打死所有中國芯片”。人家精準得很——專門盯著“實體清單”上的企業,比如華為。這就好比小區門口發通行證,沒上黑名單的隨便進出,上了名單的連快遞都不讓收。華為2020年就被塞進“實體清單”了,臺積電敢接單?分分鐘被美國罰到破產。
那小米憑啥能造?關鍵看芯片屬性。美國禁令里白紙黑字寫著:非AI芯片、晶體管不超過300億顆、不含HBM內存,這三條滿足兩條就能找臺積電代工。
小米這顆3nm芯片,190億顆晶體管,沒HBM,也不是AI芯片,完美卡在規則漏洞里。就跟去飯店吃飯似的,只要不點禁菜,老板才不管你吃魚香肉絲還是佛跳墻。
反觀華為,處境完全兩碼事。麒麟芯片再牛,架不住美國拿著放大鏡找茬。別說3nm,就連14nm這種“老古董”工藝,華為想找海外代工都得先過美國審批。現在華為只能靠中芯國際,雖說中芯已經鼓搗出等效7nm工藝,但跟臺積電比還是差著輩分。
這時候有人要杠了:“那蔚來、小鵬的車規級芯片不也找臺積電造5nm、4nm嗎?”對嘍!車企芯片既不是AI芯片,也不碰HBM,自然不在禁令射程內。
說到底,小米這次能突圍,靠的不是啥黑科技,而是精準踩點。美國制裁網眼再密,也架不住中國廠商的集體突圍。當然,咱們也別盲目樂觀,自研芯片這條路,華為用血淚蹚出來的經驗擺在那:沒有全產業鏈自主,永遠得看人臉色。中芯國際現在憋著勁追趕臺積電,等哪天國產光刻機支棱起來了,才是真正揚眉吐氣的時候。
畢竟在芯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規則從來都是強者制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