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12》的第四集關鍵詞是“真假”,就是說,在這一集中真假參半,到底怎樣的劇情他會真假參半呢?開篇就引用了亞里士多德的名言“最初偏離真理毫厘,到頭來會謬之千里”。英文原句是“The truth will deviate from the original course, in the end is wrong.”最后的一句in the end is wrond。就是說追求真理,如果一開始有了偏差,你以為的真理,到最后就是錯的。加上這集的關鍵詞“真假”。就是第四集要講的故事了。
在第四集開始的時候,張振朗被傅嘉莉用特殊的催眠方法進行催眠,然后他看到了一把刀,殺死傅一鳴的畫面,但是他故意在第一次的時候耍傅嘉莉,說自己看到了自己和傅嘉莉在做翻云覆雨的事情,惹的現場的學生哈哈大笑,這樣的目的就是張振朗想要讓傅嘉莉出丑,因為他不相信這種心理學的東西,直到第二次,他真的在夢里看到了那個殺手,說對方的腳一瘸一拐。
那么在催眠中,張振朗飾演的邢凱看到的畫面,是真還是假呢?這個就要一直看下去,才知道是真還是假,同時發生在林保怡身上的故事也漸漸地是真是假,也是要觀眾去思考的這樣的一件事。
就像林保怡作為鄰居突然買菜去陳自瑤家里一起吃飯,這個反常的行為,加上他和陳自瑤如果真的是鄰居的話,那么怎么會吃飯的時候說自己的家比較小呢?同單元的房子不應該是差不多大的嗎?因此我覺得這個一起吃飯,林保怡監聽陳自瑤母女的對話,伴隨的背景音樂是柔和的,然后他可以很舒服的睡著,我覺得這一段就是假的,是林保怡幻想出來的場景,或者這樣說,陳自瑤和女兒是林保怡幻想出來的人物,其實她們并不存在,林保怡其實也不是監聽她們才睡著,而是聽著音樂才睡著的。
既然第四集給出的關鍵詞是“真假”,那么在這一集出現的很多劇情故事,我認為看上去越像真實的,那么就越是假象,也就是說林保怡的人格分裂,在這集,開始慢慢的呈現給觀眾,和張振朗不同之處是,張振朗有主人格,副人格,張振朗可以控制人格的存在,但是林保怡,顯然無法控制,他的每一個人格,都占據了主人格的存在,所以他其實病的比張振朗更嚴重。
曹永廉這集出場的時候,是正在講課,講的是偏執型精神分裂癥。邢凱現在顯然不屬于偏執型精神分裂,對社會沒有危害,他現在只展現出給我們觀眾看到是兩種人格,一種主人格,還有一種就是陪伴自己的善良的人格。
而曹永廉說的偏執型精神分裂的人格,就會發展成為對這個世界有一種破壞的力量,因為他們會偏執的認為是這個世界在加害自己,我覺得曹永廉雖然這一段戲比較少,但是說的這段話應該是對后續劇情的一個伏筆,也就是說,在《刑偵12》中,會有一個人,他的人格分裂是這種偏執型的,會帶來摧毀和破壞的力量,或許林保怡就是這樣的偏執型精神分裂,正因為是這樣的人格,所以林保怡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體內有這種人格存在。
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在第三集會有他偷聽陳自瑤和女兒說話,然后會那么享受,為什么他一開始會潛入傅一鳴房間按照監聽器,似乎在這里林保怡是最后的一個最大的偏執型殺人犯,只是現在為止,他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有這種人格存在。
作者:龔翔
圖片:龔翔
編輯:龔翔
審核:龔翔
字數:1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