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腫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會員、武漢國粹中醫院特聘腫瘤專家謝政利指出:腫瘤發生的根本病機在于臟腑陰陽失衡,導致正氣嚴重不足。因此,中醫在治療腫瘤時應注重調和人體陰陽、協調五臟功能,在恢復正氣、增強患者免疫力的基礎上,適時進行祛邪攻癌,從而實現抑制腫瘤、保護生命的目標。
臟腑陰陽失衡,是癌癥的關鍵病機
謝政利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腫瘤治療工作近四十年,始終堅持“醫者,生人之術也,一有所誤,即為殺人”的職業信念,致力于追求“圓機活法”的高超境界。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與總結,他在診療中達到了“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水平,在中醫腫瘤及多種結節疾病的治療方面以辨證準確、療效顯著而受到廣泛認可。
謝政利對腫瘤的病因病機有獨到見解,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依賴于各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狀態。一旦這種動態平衡被內外因素打破,就會導致正氣虧虛。
正氣是陰精與陽氣的結合體,由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共同構成。先天之氣來源于父母,或者說源于腎陰腎陽;后天之氣則來自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微,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鍛煉獲得。當出現陰陽偏衰或偏勝的情況時,陰精與陽氣就會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正氣虛弱。當正氣虛弱到一定程度,邪氣便乘虛而入,逐漸積聚形成癌癥。這正是古人所言“正氣虛則成癌”。
中醫治癌,調和臟腑陰陽平衡是關鍵
謝政利認為,既然腫瘤是由臟腑陰陽失衡引起的,那么治療就應該從根源入手,針對這一病機進行干預。他指出,腫瘤治療應著重調和陰陽平衡、協調五臟安和,重視糾正陰陽偏盛或偏衰,通過恢復陰陽平衡來達到治療目的。具體來說,就是在判斷機體陰陽盛衰的基礎上,調和陰陽,使其達到陰氣平和、陽氣固密的狀態,使陰精與陽氣充足,最終實現陰陽和諧、正氣恢復、正復邪退、邪去積消的目標。
“古人強調治病求本,調和陰陽,使其協調配合,維持正常生理狀態,這才是根本。”謝政利表示,“中醫治療腫瘤同樣要遵循‘調和陰陽’這一古訓。在實際臨床中,應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判斷各臟腑陰陽偏衰或偏盛的情況,明確是腎陽虛還是脾陽虛,是腎陰虛還是肺陰虛,再根據陰陽偏衰以及寒熱的不同情況,使用多種扶正藥物進行調補,通過四個方向——糾正陽偏勝、糾正陽偏衰、糾正陰偏勝、糾正陰偏衰,達到平衡陰陽、扶助正氣、驅邪外出的目的。”
謝政利強調,只有在臟腑陰陽失衡得到糾正、正氣得以恢復的情況下,患者的抗癌能力以及防止癌瘤轉移的作用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激發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是中醫治療腫瘤的一大優勢。”謝政利總結道,“臨床實踐表明,糾正陰陽偏勝或偏衰,通過調和陰陽來治療腫瘤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性體質,抑制腫瘤的發展;同時還能在陰陽失衡被糾正、正氣恢復后,抓住時機進行攻邪,實現標本兼治、治病留人的目標。”
【大夫檔案】
武漢國粹中醫院名譽院長
“扶正祛邪·抗癌消瘤體系”主要推動者之一
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會員
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中醫藥促進會中醫藥傳承發展工作委員會成員
專家簡介:
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擁有近四十年的中醫腫瘤臨床經驗,理論基礎扎實,臨床經驗豐富。他倡導規范化、個體化、精準化的腫瘤治療理念,根據癌癥的發生、發展規律及患者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和控制,以實現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通暢,從而達到抗癌的目的。
擅長領域:
擅長運用消痰、化瘀、解毒等方法治療各種良性和惡性腫瘤,尤其在肺癌、乳腺癌、胃癌、直腸癌、肝癌、胰腺癌、惡性胸腹腔積液以及甲狀腺癌、子宮肌瘤、惡性淋巴瘤、鼻咽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結腸癌、宮頸癌、卵巢癌、賁門癌、壺腹部腫瘤、腎腫瘤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此外,對于腫瘤術前控制、術后體質調理、增強免疫力、減輕放化療及靶向藥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靶向藥引起的手足綜合征等)以及延緩靶向藥耐藥問題,也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