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面對復雜難題時,像困在迷宮里的旅人,所有嘗試都成了死胡同。反復繞圈找不到出口,滿心焦慮卻越陷越深,被思維困住的無力感,讓人在問題面前束手無策。常規思路像一張無形的網,越掙扎反而越束縛。
其實,思維的世界沒有絕對的死路!一場“思維大逆轉”,就像在迷霧中亮起一盞明燈,能瞬間照亮新的方向。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換個角度看問題,那些曾以為無解的困境,往往藏著意想不到的答案,這就是逆向思考的神奇魅力。
逆轉思維就像解鎖新視角的超能力,能幫助我們實現思維破局。今天,《思維品書》帶來的5本經典好書,將從不同維度帶你顛覆認知。它們就像經驗豐富的向導,帶你穿越思維的迷障,開啟一場重塑思考方式的奇妙之旅!無論是生活中的棘手難題,還是工作中的思維瓶頸,這些書籍都能為你提供打破僵局的智慧鑰匙,助你在逆向思維的指引下,發現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非對稱風險》
作者:[美]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約 3800 年前,《漢謨拉比法典》就向我們傳達出一條人類進化的法則——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建立對稱關系,以防止有人轉嫁隱藏的“尾部風險”。
古往今來,人類的任何一條法律、任何一項教諭,也都是基于“對稱性”原則的,但實際上,非對稱風險也一直存在于人類歷史之中。塔勒布提出,人們在面對非對稱風險和外部壓力時,只有踐行“風險共擔”的原則,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以應對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性。
《非對稱風險》這本書共包含四個主題:不確定性以及知識的可靠性;人類事務的對稱性原則,包括公平、正義、責任感、相互性;交易中的信息共享;復雜系統中以及在現實世界中的理性。
書中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主觀動機分析、二手車買賣、道德倫理、契約理論、學術界以及現實世界的學習、康德法則、政府權力、風險科學、知識分子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政府責任、社會正義、期權理論、基本人權、狗屎的供應商、神學……
《創新者的窘境》
作者:[美]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縱觀全球商業史,不乏許多在叱咤風云中突然倒閉的行業巨頭。
面對市場變化和新技術的挑戰,這些管理良好、認真傾聽客戶意見、積極投資技術研發的成熟企業,反而輸給了其他采用破壞性技術的新興企業,并逐漸喪失市場主導權。這就是“創新者的窘境”。
在這本書中,管理學大師克里斯坦森分析了計算機、汽車、鋼鐵、零售等多個行業的創新模式,并提出了決定企業成敗的兩個重要概念:
延續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延續性技術:根據主流客戶需求,不斷延續或強化產品性能的技術;破壞性技術:滿足低端市場的客戶需求,或者為了新市場而開發的技術。
價值網絡。利益相關者組成的關系,包括客戶、產品、技術、組織。價值網絡決定了企業的能力和局限。
要想避免被競爭對手顛覆,企業必須牢記五大原則,以此決定何時使用哪種技術,何時不盲從于客戶,何時轉向性能較低、利潤空間較小的產品,何時成立獨立機構,制定新的流程和價值觀。
原則一:企業的資源分布取決于客戶和投資者;原則二:小市場并不能解決大企業的增長需求;原則三:企業無法對并不存在的市場進行分析;原則四:機構的能力決定了它的局限性;原則五:技術供應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場需求。
《創新者的窘境》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此書一出便立刻奠定了克里斯坦森在管理學領域“創新之父”的地位。他曾是比爾·蓋茨和安迪·格魯夫的座上賓,也是政客、商企所尊敬的商業思想領袖。時至今日,破壞性創新理論仍被創業者、企業家奉為圭臬。
《認知破局》
作者:劉穎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劉穎,暢銷書作家、心理咨詢師,曾供職某知名心理研究所,在認知提升、自我管理等領域深耕多年,著述頗豐。
已出版圖書《成功與你只隔一個冬天》《總有一天,所有人都會為你鼓掌》《別讓優秀的你輸給情緒》等,其作品兼具可讀性與實用性,既指明方向,又給出方法,廣受讀者好評。
一個人一旦存在自我設限或認知缺陷,就很難突破自我。不能突破自我,就很難成功。自我設限與平時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所謂“思維”,就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的反映。沒有思維,人類就沒有智慧,就沒有認知的能力。有了思維,人被蘋果砸了就會想到“萬有引力”;有了思維,人類就能創造出千萬種自然界不存在的東西……因此,人的認知能力是在思維的作用下產生的。
那么,思維一旦運作遲緩或掉進慣性里,就常常會使人在認知新的事物時產生一種定式效應 —— 以一種已有的固定看法為根據,從而去認知一個新的社會事物。這種認知狀態,叫“心理定式”,如俗話中的“想當初”“以前都是這樣”“還按老黃歷辦事”等情況。這種思維模式,就是自我設限。
一旦自我設限,人的認知能力與行為就會受控制。一旦被世俗或陳舊的觀念控制,就很難再有新的發展。這時,我們若想有所發展,就要先突破自我,勇于打亂之前固有的思維,敢于自我挑戰,學會用新的眼光去認識身邊的事物,以防定式錯位形成,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底層邏輯》
作者:劉潤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底層邏輯”來源于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后的不變。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只有探尋到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
在本書中,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把在《5分鐘商學院》中講述的底層邏輯的內容做了總結,與你分享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體進化、理解他人和社會協作五個方面的底層邏輯,帶你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底層邏輯”并不局限于商業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變萬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態平靜、不焦慮,能夠通過“底層邏輯+環境變量”不斷創造新的方法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終如魚得水。
底層邏輯:環境變量=方法論
如果只教給你各行各業的“干貨”(方法論),那只是“授人以魚”,一旦環境出現任何變化,“干貨”就不再適用。
但如果教給你的是底層邏輯,那就是“授人以漁”,你可以通過不變的底層邏輯,推演出順應時勢的方法論。
所以,只有掌握了底層邏輯,只有探尋到萬變中的不變,才能動態地、持續地看清事物的本質。
“底層邏輯”來源于不同中的相同,變化背后的不變。
“底層邏輯”并不局限于商業世界。希望你在看到千變萬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態平靜、不焦慮,能夠通過“底層邏輯 環境變量”不斷創造新的方法論,看清世界的底牌,始終如魚得水。
《認知覺醒》
作者:周嶺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這是一部可以穿透時間的個人成長方法論。7大底層概念,20個成長關鍵詞,助你徹底走出焦慮與迷茫,擁有清醒的認知、清楚的目標、清晰的路徑、清爽的情緒。
通過“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等思維規律,你將真正看清自己;通過“深度學習、關聯、反饋”等事物規律,你將真正看清世界,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學習力……
只有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我們才能真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開啟認知驅動,告別毅力支撐,走出低效勤奮的陷阱。用腦科學、心理學走出常見的成長誤區!習慣之所以難以改變,就是因為它是自我鞏固的——越用越強,越強越用。
要從既有的習慣中跳出來,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識。
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只有洞悉底層的內在規律,我們才能真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思維品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