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粥左羅的第6241期分享
作者 l 遠近 編輯 l 周六
來源 | 遠近(ID:yuanjin0412)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預約粥左羅月度演講別錯過
點進去后,可以預約所有直播,每天免費聽課
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深度解析了一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朝文學家、思想家傅玄所著的《太子少傅箴》中,原文是: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正。
這話的意思是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汁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是他人與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
細細琢磨,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
它非常精準地描述了我們潛意識中的模仿和學習能力,也說出了一個優秀的人所具備的帶動引領作用。
就是這種感覺如沐春風。
所以,我有一個建議是:
一定要學會辨別身邊成長極快的人,并努力靠近他們,感受他們身上那種獨特的個人魅力,學習他們的成長模式,努力效仿為自己所用。
這篇文章將和你一起探討:
一個成長極快的人,身上具備怎樣的特質?
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什么?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認真讀完,相信你會有所收獲。
01
捕捉有效信息,直擊本質
身邊如果有一個成長極快的優秀的人,你是會有察覺的,甚至能第一時間辯別出他們。
他具備了許多能力,從三觀到思維,從認知到行動,涵蓋了許多方面。
我這里,只提兩個核心特質。
第一個特質是:負熵轉化能力。
何為負熵轉化?
就是由混亂轉為有序,由無效轉為有效,由分散轉為整合。
成長極快的人,幾乎都建立了將環境無序性轉為有序性的認知邏輯,它不同于常人回避混亂的傾向,更具備環境與信息的解析能力。
在看似無關的碎片中,精準捕捉有效信息,并加以最大化利用。
我有一個個人感受是:
和這樣的人相處,不管是工作還是聊天,你都能感受他的快速應對和高度整合。
比如和他傾訴,說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或情感中的困擾,好像自己說了很多很多,怎么也說不夠。
還有一種越說越亂的感覺。
但一個成長極快的人,他們在各種混亂無序的表達里,快速拎出一個核心,并加以深度分析。
聽完他的分析,你會醍醐灌頂之感,猛拍大腿,沒錯,就是這樣。
我是三番五次有過類似的經歷后,某次實在忍不住問:你是怎么做到能這么快速地整理且直擊本質呢?
對方微微一笑說:不知道哎,就覺得這個事情原本好像也沒你想的那么復雜。
那時我隱約明白了:
所謂的負熵轉化能力,不是想太多,而是如何想,如何有效地想。
就是有一種在無關中捕捉有效,并已經訓練出了信息反脆弱性。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凡事發生皆有利于我。
02
提煉復雜信息,建立關聯
第二個特質是:跨緯度縫合能力。
這個特質也被稱之為超限認知折疊。
一個成長極快的人,可能是某一領域的專精能手,但他們的成長,絕不僅限于自己目前的局限。
他們更像是一個多面手。
有時我也會忍不住感嘆:
他怎么懂那么多啊?
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他到底平時在讀什么書?
他在研究什么?
當我們普通人還在線性成長的模式和思路里逐步故步自封時,成長極快的人早就達成了認知維度的突破。
所謂認知折疊,就是一種能將復雜信息提煉,整合為高層次認知的思維方式。
是壓縮多維度的信息并建立其關聯性,是在從碎片化知識到系統化理解的躍進。
超限認知折疊,就是會一再循環這個模式,并打破看似已經到頂端的認知天花板,飛升到更高的層次。
對此我也有一個體會是:
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明明最初是在某個層面,但總能夠在他們的指引下,對事情的認知和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廣度。
而且在他們的言談舉止中,總能發現驚喜。
尤其是隔段時間再見一次,會明顯察覺到他們又成長了,又精進了。
這種能力不僅是簡單的知識遷移,更像是給大腦思維裝了一個萬能轉接口。
他們同時具備了快速展開聯想的能力和關聯能力。
不管說什么做什么,都能站在多維角度進行快速分析和整理,并總結出一條屬于他個人的深度思考過的思維邏輯主線。
擁有這種能力的人,能將思維的二維平面升級到三維空間。
他們在思考時,能夠重新拆解問題,并重組認知框架。
而最終受益的,也不僅是某個具體的技能,更是獲得更快成長的多元路徑。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萬物皆為我所用。
03
提升打破路徑依賴的能力
那么,面對一個成長極快的人,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什么呢?
我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
我總結出一個概念是:
打破路徑依賴的能力。
我們普通人在解決問題時,基本都遵循一個規律是:經驗調用、模式匹配、執行。
我們總是依賴已經形成的認知和邏輯去做人做事,甚至會逐漸被自我原本并不寬泛的思維所捆綁。
而一個成長極快的人,他們的思維構建邏輯是:問題解構、底層核心提取、跨域重組、執行。
這兩者的核心區別就是:對待人事的解構能力與解決的路徑不同。
前者是偏線性思維:
它是直線的、單向的、單一維度的、缺乏變化的。
積極的一面是:注重事物發展的順序和直接因果關系。
不足之處在于:僅關注單一變量或簡單邏輯,可能會忽略復雜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從而忽略了其他因素。
后者是非線性思維:
它是曲線的、多向的、多重維度的、富有變化且有序遞進的,更加強調多維動態和關聯性。
這樣的思維方式,會帶來從多個層面去解決問題的綜合途徑,并接受動態復雜性,接受事物的非連續性和反饋循環。
而也正是因為非線性思維的多元及相互關聯,會讓一個人的成長速度呈幾何倍數增長。
根本原因就是:它打破了自身原有成長路徑的單一性和對它過度依賴。
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04
殺死過去的自己
在《原則》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我很喜歡:
如果你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這一年你什么也沒學到。
人必須要發現和正視自己的錯誤,要自我革命,自我更新。
當回首往事,發現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蠢貨,恭喜你,你已經進步了。
將此觀點放在我們今天的文章里,尤其是放打破路徑依賴的概念里,我用另一句更直接的話去形容,就是——
殺死過去的自己。
這才是我們從成長極快的人身上最應該效仿和學習的最終價值觀再落地。
這是一場場接連不斷的自我認知革命;一次次不斷打破自己固有經驗暴政的突圍戰役。
一個真相是:
成長速度的差距,比天賦的差異更直接,其效應也更立竿見影。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只有一遍遍向那些優秀的人學習,并內化給自我,才能一次次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成長空間,并保持持續自我顛覆的能力。
有一個我學習到的成長公式是:
學習+反思+反思帶來的陣痛=進步
猶如健身后的肌肉撕裂酸痛感,只有真正經歷過成長陣痛的人,才能痛定思痛,知恥而后勇。
一個人的思維,就像是隨身綁定的降落傘。
有太多人用了太久的時間,光是抱著降落傘去硬闖。
但,唯有打開了思維的降落傘,才真正有用,你才真正受用,才能在緊急關頭救命。
一些人的成長停滯,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對緩慢腐朽和固態化僵硬化的毫無知覺。
所以,用力去辨別和靠近身邊成長極快的人吧。
用心觀察他們,好好向他們學習,讓自己也變得流動和豐盈起來。
一定要記住:
對未來最好的預測方式,就是去親手創造它。
這個世界最不被人所知的方法論是:任何方法論都有保質期。
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沒有一成不變這回事。
越頂尖的頭腦,越擅于殺死過去的自己,越懂得將自己的思維定期更新甚至格式化。
破框能力,才是終身躍遷的唯一引擎。
可以從這件事開始做起:
保持每隔一段時間,就拆掉一堵封鎖自己的思維墻,這才是應對這個不確定世界的終極確定性法則。
人們總說:這一輩子不能白活。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所謂沒有白活,就是總能看到新的,包括看到那個新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