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在中國可以排第幾?我認為浙江大學能排到第三。復旦、交大它們都有競爭全國第三的實力。清北處于獨一檔的位置,然后就是復交浙了。
不過,很多人會有不同意見,覺得浙江大學還無法與復交相比較。最明顯的依據就是浙江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沒有復交高,主要原因在于它招生規模大。復旦大學一年招收的本科生不到4000個,上海交通大學一年招本科生不到5000個,而浙江大學一年招本科生接近7000個 。
但就學校實力而言,浙江大學一點也不差。為什么說它能與復交一較高下呢?我們從第五輪學科評估和第二輪的雙一流學科評估來分析。
先看國家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學科評估結果。浙江大學的雙一流學科有21個,復旦大學有20個,上海交通大學是18個,可見浙江大學的雙一流學科比復旦多一個,比交大多三個。
第二個,從第五輪學科評估來看,雖然官方沒有公布數據,但通過各個交叉的數據信息源比對可知,浙江大學成績斐然,僅次于清北。清北的A+和A檔學科數量基本上都超過40個。浙江大學排名全國第三,它的A+數量是18個 ,A的數量是19個,加起來共37個。復旦的A+和A加起來才有23個,上海交通大學的A+和A加起來只有25個。這是其一,浙江大學學科評估實力強,學科發展均衡。
第二點,浙江大學很有錢。其辦學經費在全國排第二,僅次于清華大學,比北大還要高。浙江大學2025年最新預算編制是352個億,排第一名的清華大學是392個億,第三名是交大,第四名是北大,第五名才是復旦。
所以說,雖然浙江大學在全國很多省份的錄取分數趕不上復交,在浙江本地肯定也比復交低,但其雙一流學科評估、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以及辦學經費都優于復旦大學與上海大學。
然后,很多家長又會說,不對呀,浙江大學的保研率也沒有復交高呀!
這還是因為招人多的緣故。還有家長吹毛求疵,說浙江大學不就是合并了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嘛!要是能合并,他們比浙江大學還好。比如有人說南大如果合并東南,難道超不過浙江大學嗎?天大跟南開合并不也是C10級別的學校嗎?家長朋友們往往會這么想。
但家長們,合并哪有那么容易?這就得談談浙江大學的歷史了。先說說浙江大學的拆分歷史。浙江大學是原來五大母校之一,民國時期有五大母校,分別是國立中央大學(今天的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廈門大學、國立武漢大學跟國立中山大學。1952年,我國對高校進行拆分,之所以稱它們為五大母校,是因為它們拆得最狠。
今天的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被拆得很厲害,浙江大學同樣如此。浙江大學被拆之前有23個系,拆掉之后,只剩4個專業,23個系變成4個專業全被調走了,拆分程度非常之大。
那么,拆掉之后呢?浙江大學并沒有氣餒。從1952年被拆到2000年左右合并,中間經歷了快50年。在這50年里,它做了幾件關鍵的事。
第一件事是持續建設理科。以前浙江大學理科很強,但理科專業被調走了。不過它認識到理科是建設工科的基礎,所以一直不斷建設理科專業,后來才慢慢將工科專業發展起來,這50年從未間斷。
第二,它很早就意識到原來的校區不夠用,所以很早就申請了1200畝地。在上個世紀,批1200畝地給一所大學是很難的,當時大量土地用于建設工廠,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且那時人們普遍認為大學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像西南聯大條件不好,但有很多大師。但浙江大學眼光超前卓越,認識到大學未來規模會越來越綜合、越來越龐大,所以早早申請土地,為后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它的領導都是高配的。浙江省一直重視浙江大學,浙江大學的校長基本上是由浙江省政府秘書長級別人員擔任,領導高配,協調資源就更方便。
第四,它瞄準熱門的專業方向和前沿的專業方向持續研究。前面說它一直瞄準理科不放棄,再告訴大家,80年代浙江大學就開始進行計算機研究了。
第五點很關鍵。家長們總說浙江大學不就是合并了幾所學校嘛,我來告訴你們它為什么能合并。被拆之后過了很多年,1978年改革開放,1979年,浙江大學的領導帶隊去美國考察,看看世界上最厲害的國家的大學是怎么辦的。考察完之后,他們大為震撼。
回來之后,他們上報浙江省,要建設國內一流大學。但當時國家剛改革開放,這件事就先擱置了。不過,這至少讓他們看到了國外大學的辦學模式。
第二次動這個心思的,是在浙江大學工作過的一位老教授,叫譚家珍 。90年代他去美國考察,回來后寫了一份報告遞給上級。報告指出中國的大學分得過細,沒有綜合性大學,用16個字概括就是“綜合不中,博士不博,奶油蛋糕,化調頭膏 ”。
這16個字是什么意思呢?“綜合不中”指我國號稱綜合性大學的高校,實則一點都不綜合,缺乏全球化視野;“博士不博”是說我們的博士只懂自己領域內一點點東西,對其他學科一無所知,沒有綜合化視野;“奶油蛋糕”是說學校看起來好看、聽起來好聽,但實際沒什么內涵;“化調頭膏”是說教學古板、一板一眼,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
這份報告再次激起了浙江大學建設綜合型大學的雄心壯志。要建設綜合性大學,就要合并其他大學,光靠自己不行。合并誰呢?想到了分出去的幾個學校,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杭州大學都和老浙大同宗同源,都是以前分出去的。
所以四個學校商議合并,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大學。1995年全國兩會,它們向當時主管教育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上書,表達合并意愿,這是第三次提出相關訴求。此時國家領導支持這種大規模合并的嘗試,因為在浙大之前沒有先例,領導覺得這是個好方向,可以試一試。
然而,國家同意了,浙江省卻不同意。為什么呢?浙江大學要合并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杭州大學,這三個學校都是浙江省屬學校,杭州大學還是211高校。合并后,省屬學校沒了,都歸國家了,那浙江省眾多學生怎么辦?這不就是如今浙江家長一直詬病的嗎?浙江只有兩個大學,一個浙大,一個其他大學,中間斷層太嚴重。
而且,當時還存在學校之間協調不好的問題,所以第三次合并又沒成功。一般人努力三次沒成功,基本就放棄了,但浙大沒有。當時有四位在浙江大學學習或工作過的著名學者,韓家珍、蘇步清、貝時璋、王淦昌,他們直接上書給當時的總書記,提出對中國大學建設的思考,總書記直接與浙江省委溝通,這件事才最終確定下來。
所以在2000年左右,浙江大學合并了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四個學校重新組建為今天的浙江大學。家長們詬病它合并其他學校,但大家看,首先浙江大學自己不放棄,被拆得那么慘也沒氣餒;其次,它努力把分出去的三個兄弟學校談妥收回來,這中間牽扯諸多利益關系,它卻搞定了。
這就是浙江大學能做到全國前三,能與復旦、交大并列第三,有實力一較高下的重要原因。如果家長朋友們,孩子上不了復旦與交大,或者在復旦交大與浙大之間猶豫,并且能進入浙江大學很好的班型,那么浙江大學絕對值得選擇。不要擔心浙江大學將來的就業不如復旦與上交,這三個學校在就業市場上是一視同仁的。
比如浙江大學建設的竺可楨學院,以老校長竺可楨之名命名,2000年左右建立,至今已有25年。竺可楨學院里的班型非常豐富。首先有理工混合班,進入這個班,理科、工科、農學、醫學專業任選;還有文科班,文科專業任選;以及醫學4+4,即浙江大學八年4+4制。
此外,還有基礎學科拔尖科學家培養項目,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學、地質學、漢語言文學等,文科、純理科方向都有;還有圖靈班,專注計算機方向。從學科發展實力、經費充裕程度以及歷史上自身的努力等方面來看,浙江大學絕對有資格穩居前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