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號(周四)是志愿填報前最后一期直播,歡迎預約。
周末很忙,盡量簡潔。
到了關鍵階段,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力圖選出最合適自己的志愿方案。尤其是成績還過得去的同學,手頭上普遍握著N份來自不同學校的簽約。那么在填的時候難免會考慮怎么利用這些簽約,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例如,沖前六不穩,上去也是重點班,這時候如果手頭上有區屬龍頭(下簡稱“區龍”)的簽約,那么大家可能會考慮選區龍穩一點并且進重點班,還是沖一下去更好的學校。
在區龍當中,你還得選。因為大概率你有好幾所區龍的約,你會去對比班型,對比條件。區龍A說加5分分班,區龍B說加10分,然后他們的班型分3~4個級別,又得對比。
決定了1志愿選區龍后,還沒完,你還得選。因為區龍說了2志愿填它集團下面的校區,滿足一定條件能回到本部。這個“一定條件”可能無條件,也可能是低于集團核心校10分以內,還可能是中考分數在下屬校區排名前20%……
上述只是冰山一角,簽約種類繁多,有鎖死三個批次志愿的,有允許二志愿報考的,但1志愿和2志愿條款不同,有包撈的,有達到條件才撈的,也有不包撈但承諾下屬學校重點班的,甚至還有讓你填區內民辦自己付學費就能撈回去的。
班型方面,重點班檔次本身就有3~4種,甚至出現16個班有10個特色班的玩法。有包三年的,有包一年的,有包XX書院的(不重點但不包哪一個層次的重點),有加N分分班的,有1志愿填加N分,2志愿填加2N分的……
是不是看不懂?看不懂就對了,主打一個五花八門,眼花繚亂。
那咋辦?我的建議是,多數簽約其實不必太在意!
這里面,在撈不撈的問題上,我認為除了包撈之外,其他都是雞肋,完全可以不用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填保底。
舉個例子,某今年有新校區的數字學校,1志愿本部,2志愿新校區,承諾錄取新校區的話分數在新校區某個比例(如20%)能撈回本部。
這里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第一,它會錄到多少分是不確定的,你如果要用到它就是你達不到該校本部分數線,分數在二梯度非1志愿能否被它新校區錄取到,存疑;第二,大家都這么簽,意味著分數可能不會很低,最終都是二梯度排序,你能否達到前20%,存疑。
也就是說,只要不包撈,你就要預著最終會到該新校區就讀,你是否覺得ok,能接受?如果也可以接受,那沒有問題,如果不想去,覺得自己有更好的保底選擇,那沒必要按照它保底來。即本部是你的目標你可以填,保底自己選而不一定要按照簽約填分校區。
另外一個按照簽約填報的重要考量是班型。
首先要明白,重點班和重點班之間差距很大,沒法一概而論。現在這些學校普遍都有起碼三個檔次,甚至四個檔次的特色班型,都能稱之為重點班。那么,第三、第四個檔次的重點班,和平行班相比真的有什么質的差別嗎?中考均分高個5分,10分,真的差那么遠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你們考慮這考慮那的,大概率簽的都不是該校最好的班型,那么所謂的重點班其實就不是那么的重點。
其次,你的重點班型只是加分分班,你手頭上都那么多約的,學校不也是到處簽,你加5分,他也加5分,大家都加等于大家都沒加,加的分其實根本沒有那么大的差別。
再者,班型一般也不是保三年,也就是選科后就重新分班,快則一個學期慢則一年。你真有實力的,憑借高一的成績你也能進更好甚至最好的班型,你要是沒實力的,硬把你放在好班也不見得對你就是好事。
綜上,我建議填志愿更應考慮的是這所學校自己喜不喜歡,是不是自己追求的風格、硬件環境、地理位置等等各方面能不能給出高分。簽約因素不是不考慮,而是并沒有那么重要。
當然,這是我的意見,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